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以小搏大的标准结局——偪阳之战(先秦编外01)

2020-02-27 21:47 作者:nightmirr  | 我要投稿

“在正式介绍正史之前,希望为大家提供一些有趣的先秦遗事。”——nightmirr

(一)活在史书角落里的偪阳国

放弃吧,你找不到的

在我们常人最初理解的中,周代的诸侯国源于分封,应当是只有周代及之后有诸侯国,并且这些诸侯国或多或少应当与周王室有关,至少是被周王室划定的,促使这一观念存在的原因,大略是因为分封制的完备体系基本在周代形成。

事实上,有很多诸侯国自周代之前就存在,这些“诸侯”很多还是部族。在之前往往统称“九夷”,或者就是诸侯国。这类诸侯在夏朝大约两种:一种是靠近夏王室的夏族各部(比如斟灌等),一种是前代的遗留或夏朝本身的封国(如神农之后,祝融之后)。到商朝,外服存在的诸侯国(如虞、芮等)或方国(如鬼方、人方等)也有一部分留到了周代。但是相对于亲属、功臣这些屛卫王室的公候或镇一方的姬姓国家,这些遗留国往往是小封,或低爵。

偪阳国,正是这类小国之一。根据先秦著作《世本》是祝融之后,准确的说,是祝融的孙子陆终的第四子求言之后。对于周王室而言,这是东夷小国,国小民贫。国爵为子爵,即第四等爵位。国家在史书中基本没有记载,《左传》和《世本》等是为数不多的几本提到偪阳的著作,更多的是当地的故事流传和县志的一些只言片语。

这样的小国,在春秋时期星罗棋布,很多都在不知不觉间被吞并了,但偪阳,可以说是小国界的奇葩之一。

(二)偪阳教你如何最霸气地标准结局

偪阳之战中的一幕:叔梁纥徒手顶闸门

(1)最令人懵逼的开战理由

晋国与楚国可以说是一对冤家。晋国长期屏卫周王室,楚国则自称王,僭越诸侯,威逼王室。这两个大国在中原地区疯狂角力了上百年,胜负难分。今天晋国锤爆楚国,明天楚国把晋国打得丢盔弃甲。
公元前575年,晋楚的鄢陵之战落下帷幕。楚共王的一只眼睛被射瞎,楚公子茷被俘虏。晋国立刻确立了霸主地位,并且决定继续一步一步把楚国赶回汉水郢都老家,甚至直接把他们从郢都送上西天。方法很简单:联合楚国东面的吴国和中原的王畿诸国封锁,再铲除敌人的盟友,干掉楚国大军。

据《左传》记载,鲁襄公十年,即公元前563年,晋国国君晋悼公晋悼公进行了一次会盟,参与者足足有13个诸侯国:鲁国(鲁襄公)、宋国(宋公)、卫国(卫侯)、曹国(曹伯)、薛国(薛伯)、杞国(杞伯)、莒国(莒子)、邾国(邾子)、滕国(滕子)、小邾国(小邾子)、齐国(齐世子光,即齐国公子光)和吴国(吴王寿梦)以及会盟主晋国(晋悼公)。

进行这次会盟的目的,是要打仗。打谁呢?楚国?不,打偪阳!

偪阳的确通楚。1980年在河南固始白狮子地的楚墓中出土过春秋时期的短剑,是偪阳国君赠送的偪阳子自作用剑。(同勾践那把剑的含义,国君自己使用的)偪阳作为东夷部族,和汉水长大的楚国一样,也都是被视为蛮夷等级,颇有惺惺相惜之感。

也许有人觉得:“杀鸡焉用牛刀?区区一个偪阳怎么能用13国大军(其中还有晋、齐、吴、鲁这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来攻打?”其实这次会盟主要目的确实是攻打楚国,打偪阳一者练兵,二者能打开吴国大军自北侧进入楚国的一条通道。

可是万万没想到,偪阳之战将如此艰难。而这场战争的理由只是一个名义——偪阳亲楚,所以攻打偪阳,但说到底还是为了师出有名。偪阳几乎没参与晋楚争霸战争,依附楚国难道还至于“毁弃社稷”这种惨烈的作战目标吗?

无论如何,偪阳之战是必须得打了。

(2)最牛叉的“有其父必有其子”的先定问题

猜猜这是谁的爹

偪阳国国姓为妘,有讹传偪阳之战时,偪阳国的亡国之君为偪阳子妘豹。实际上,史书上并没有留下偪阳子的名讳,我们仅仅可以知道,这个倒霉催姓妘。

倒霉啊,这个东夷小国还真是不出一兵一卒就引来灭顶之灾。

本来,晋军主帅荀罃(晋国知伯)也不太想打偪阳,一者打下没法证明士卒的勇气(13国爆锤一个子爵国实在是没什么可骄傲的),二者真打败了太叫人笑话(楚王恐怕半夜都能笑醒)。"城小而固,胜之不武,弗胜为笑"(《左传•襄公十年》)但万万没想到,真有人认为偪阳这个软柿子必须捏,他的手下大将荀偃、士匄居然提出率军进攻偪阳。要是主将陈述完理由下面人消停也好,可这两个人反而变本加厉,还立下军令状地一再请求。

真拿这帮鼠目寸光的人没办法!虽然荀罃很不情愿,但是执行还是相当积极,毕竟拿下偪阳,进攻楚国可以更为便利。诸侯大军浩浩荡荡地开出去了。

偪阳国的古城遗址在今天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整个古城的周长为3293米。当地俗称“九里单八步(这也侧面表明了先秦的一里并非我们认为的一市里,即500米,而是300多米)”。三公里多看着很长,平均到四面也就800米左右,诸侯联军再轻视偪阳的城防实力,投入也至少是一个军,在1.25万人以上,即使是四面扎营,也得铺开一大片。想象一下偪阳子在城墙上看见诸侯军队的感觉......他绝对会觉得自己依附楚国是倒了八辈子霉——虽然即便他依附晋国,被楚国爆锤也不会比诸侯鞭尸来的轻松。

作战很快开始了,面对唯一的一座敌军城池,诸侯联军似乎没有什么力气,尽管这类似于十字军第一次进攻耶路撒冷,第一次就有能力拿下。

过了好几天,小小的偪阳城还是好好地在那!

自四月初九包围偪阳后,诸侯联军的进攻一直铩羽而归。有一天,诸侯军的秦堇父押运辎重路过,偪阳守军不可能放过这个机会——几万人包围,辎重消耗是相当快的,伏击一把,诸侯军怎么也得饿几天。于是,偪阳憋了很久的城门打开了一个,但偪阳守军来不及出来,因为诸侯的眼睛很尖,一看门开了先一股脑的冲上去,一帮人大呼小叫地冲向城门,等到他们进了城门洞,守军终于反应过来,启动机关要把闸门放下来,截断这群人出城的道路。

此时,一个爸爸战士出现了。左传载“郰人纥”,和秦堇父、狄虒弥并称鲁国三大虎将,可比虎贲的勇敢,大喝一声奥利给冲上去,双手托住了下降的闸门!城门里的战士得以脱身。

这位“郰人纥”叔梁纥不是别人,正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丘孔仲尼的父亲。

为什么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叔梁纥作为战士,后来在战争中屡次立功,受封为郰邑大夫,后来根据史书的隐晦记载,可能强暴(或者就是没做好保护措施)了后来孔子的母亲。虽然孔子是大夫的后代,他对自己的出身也讳莫如深,自称鄙陋。但他唯一遗传了他这个徒手顶大门的父亲的地方就是体格,一样生得一条山东大汉。《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身高九尺六寸,《列子•说符》提到孔子的力气能拆大门,无一不是如此。

(3)偪阳国的霸气灭亡

偪阳城遗址

十三国联军,被憋在偪阳城下,已经快一个月了!可怜的诸侯军队是拿这个小夷狄没有办法。鲁国三大将之一的秦堇父曾经大作勇武。偪阳守军悬下来一段布,秦堇父拽着布攀城而上,快到墙头时守军截断布,秦堇父掉在地上摔晕。守军故技重施,秦堇父再摔下来一次,守军第三次如此。秦堇父连摔三次!虽然这种侮辱智商和情商的行为接连发生了三次,没人责备。断布也被在军中悬挂了三天以示其勇敢。

这么个作死注定是跑不了偪阳国的死期的。但晋军自己却出了点问题——当初请战的两位大将居然反悔了!他们跑来找荀罃,说雨季快到了,怕回不去国,我们还是撤了吧。(“水潦将降,惧不能归,请班师。”)

荀罃差点没气死。当初说好了的打了有风险不听,回头来找我谈问题?当场就飚了,随手抄起手边的弩机(或者几案)就向这两个败家的丢了过去,大怒道:“当初出兵勤王是你们把我拉到这的,你们下的军令状,我不敢违背上公的意思就听从了。现在要是撤了,你们又可以把锅扣到我荀罃的头上,说是你撤的军,不然就拿下了。我多大岁数了,还来这个?告诉你们,七天不拿下,就等着拿自己的脑袋赎罪吧!”,愤然出门。

这两位也就不敢怠慢了,五月初八,两人率军冒箭矢和滚木礌石登城,一举攻克了偪阳。从四月初九到五月初八,一个小小的偪阳城,十三国诸侯联军打了29天,根本没伤损楚国的实力,可谓是得不偿失。

偪阳子被俘虏,根据当时战争的习惯,肯定是献俘宗庙。《东周列国志》中仁慈的给了偪阳子一条贬为庶人的路。真实情况,根据蛮夷的地位,再加上一系列存在不存在的好的坏的莫须有罪名,偪阳子多半是丢了命。社稷宗庙因为莫须有的原因被砸,自己也莫名其妙的丢了脑壳,偪阳子临死前心想:“我太难了。”他的遗民,被迁到霍城。

(三)结局

偪阳遗址

曾有传说偪阳子在城中的一座土山中覆盖上一些米,看起来像一座米山,晋军主帅荀罃看到,连射三箭,都被弹下(如果真的全是米就应该扎进去),于是下令全力攻城。这件事虽不知真假,但偪阳城中的确有一座小土山,当地人称“米山”,大概为发源吧。

偪阳城不明不白的倒了之后,城池按照既定计划,被封给了宋国的大夫向作为封邑。后来也遵循了城池正常的历史发展轨迹,该挨打挨打,该修理修理。偪阳遗民本姓妘(大略是母系社会的遗存了,或许与黄帝赐姓有关),后来也改姓,发展成傅姓的一支。

偪阳的遗存在1992年进行了46天的抢救性挖掘,城池南北宽东西向窄,呈现长方形。最终顺利的得到一些遗物,大多为普通器物或兵器遗物,也发现了台地遗址,应为宫殿所在。《峄县志》记载城南的山阴处有墓群,时有出土画像石,可见偪阳是这个部族的土生土长的地方,被毁实在可惜。偪阳城的另一项遗存也记载在这本书中,清光绪《峄县志·杂记》:"峄地古陶颇多,而以逼阳砖为甲,其制古拙,无文,长尺有余,宽半之,质坚,重逾于金石。人得之以为砚,付手民治之,锋刃不能入也。"大概也是遗存的神物之一了。

偪阳终究是死在了争霸的战场上,晋楚争霸未因此消停,但偪阳之战的地位的确很大。《谷梁传》云:“(晋)悼公之霸,灭偪阳。”这段文字当时是和晋文公执曹逐卫和齐桓公的灭谭、遂,降鄣、迁阳并立的,足称其有很大的作用,只不过很不幸的掩埋在了历史烟云中。

附录:

1.《左传•襄公十年》相关原文贴于下,便于主史参照

【经】

十年春,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会吴于柤。夏,五月甲午,遂灭逼阳......

【传】

十年春,会于柤,会吴子寿梦也......

夏四月戊午,会于柤......

晋荀偃、士□请伐逼阳,而封宋向戌焉。荀罃曰:「城小而固,胜之不武,弗胜为笑。」固请。丙寅,围之,弗克。孟氏之臣秦堇父辇重如役。逼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县门发,郰人纥抉之以出门者。狄虒弥建大车之轮而蒙之以甲以为橹,左执之,右拔戟,以成一队。孟献子曰:「《诗》所谓『有力如虎』者也。」主人县布,堇父登之,及堞而绝之。队则又县之,苏而复上者三。主人辞焉乃退,带其断以徇于军三日。

诸侯之师久于逼阳,荀偃、士□请于荀罃曰:「水潦将降,惧不能归,请班师。」知伯怒,投之以机,出于其间,曰:「女成二事而后告余。余恐乱命,以不女违。女既勤君而兴诸侯,牵帅老夫以至于此,既无武守,而又欲易余罪,曰:『是实班师,不然克矣』。余赢老也,可重任乎?七日不克,必尔乎取之!」五月庚寅,荀偃、士□帅卒攻逼阳,亲受矢石。甲午,灭之。书曰「遂灭逼阳」,言自会也。以与向戌,向戌辞曰:「君若犹辱镇抚宋国,而以逼阳光启寡君,群臣安矣,其何贶如之?若专赐臣,是臣兴诸侯以自封也,其何罪大焉?敢以死请。」乃予宋公......

2.全文材料来源

《左传•襄公十年》

《列子》

《史记》

《谷梁传》

《峄县志》

《东周列国志》

《世表》

评价一下?


以小搏大的标准结局——偪阳之战(先秦编外0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