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笔记】《语言学纲要》叶徐版 第九章1

2023-04-11 20:37 作者:牛奶味的zoey  | 我要投稿

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演变

        本章从语言系统内部,语音、语法、词汇三个子系统分别来观察语言内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和结果。讨论在不考虑外来影响(语言接触)的条件下,语言系统自身各个分系统的演变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演变的方式和途径是怎样的。语音、词汇、语法三个子系统各自相对独立,自成系统,但三者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一个子系统的变化可能会引发其他子系统的调整,在分别讨论三个子系统时都会提到。

第一节 语音的演变

一、何以知道语音的演变

        主要凭借有三个:方言和亲属语言、记录了语言过去状态的文字、古代借词。

        ①方言和亲属语言: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使同一语言在不同的地区表现出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代表某一语言现象的不同发展阶段,我们正可以从地域的差别中去探索有关现象的发展过程。eg:汉语有些方言的声母分尖、团,有些方言不分,这种歧异的现象为研究语音的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

        ②记录了语言过去状态的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的读音和拼写规则要适应语言的状况。文字具有保守性,语言起了变化,文字往往还是老样子,或者虽然作了调整,但过了一些时候又会落在语言的后面。我们可以利用文字的保守性去探索过去的语言面貌和它的演变线索。这在一些采用拼音文字的语言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eg:英语的fight、light、height等字中的-gh-不发音,根据拼法并参照现代方言的读音,我们可以知道它过去念[x]。

        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虽然不知道古音,但是仍然可以凭借汉字的表意性读懂古代文献。汉字的跨时代、跨地区的特点给考察语音的变化带来了困难,因此要探索汉语语音的变化,必须通过别的途径。我们可以从汉语诗文的用韵中看到古音的痕迹。汉字的意音文字体系以形声字为主,声符代表音,形符代表义,在造字时,同声符的字读音相同或相近,我们可以通过声符研究古音。

        ③古代借词:东汉以后,随着佛教的传入,翻译了大量经文。很多词语都用当时的汉音去对译梵音。这些译名的读法在汉语里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原文是梵语的拼音,我们可以从拼写中知道汉字的古代读音。eg:佛经中“佛陀”是梵语buddha的译音,这就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在当初翻译的时候,佛大致念bud,陀大致念dha。

        另一方面,外语从古汉语借去的词同样也能提供音变的线索。eg:隋唐时期,汉民族的文化对日、朝、越等国有很大的影响,它们从汉语借去大量词语,这些词语的语音仍在不同程度上保留着当时汉语的语音特点,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古代借词, 不论借入借出,都要考虑到年代和地域的因素。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和演变机制

        不受外系统接触影响的语音演变,其结果通常是很齐整的,可以用“规律”的形式表达出来。原因是由于每个音位都处于系统之中,是音系平行对称性的制约了音系演变的方式和结果。

        语音的变化有很强的的规律性。这种演变的规律性有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变化有一定条件的限制。第二,时间性,即语音演变规律只在一段时间中起作用,过了这一时期,即使处于同样的条件下也不会遵循原来的规律发生语音变化。第三,地区性,即音变只在一定的地域中进行。

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

        从一种语言分化而来的方言或亲属语言,虽然由于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而使各方言或亲属语言的语音呈现出种种差异,但是语音的发展有严整的规律性,这就使得差异之中存在着有规律的对应关系。汉语方言间存在着语音对应关系,这是由语音演变的规律以及它所具有的(条件性、时间性和地区性)决定的。这种对应存在于韵母、声母和声调中。

        语音演变有高度的齐整性,如果处在某种条件下的甲音变成乙音,那么所有处在同样条件下的甲音都会变成乙音。正因为这样,语音的演变可以用规律的形式表述出来。根据这种有规律的语音对应关系可以确定语言的亲属关系。

        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祖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eg:我们现在只能看到方言或亲属语言的现状,看不到它们所从出的原始“母语”的面貌,如果把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基本词汇里面的词加以比较,从中归纳出语音对应关系,我们也就可以推测原始“祖语”的许多事实。历史比较法可以推测一群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原始面貌,以及整群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分化、发展的过程。


【笔记】《语言学纲要》叶徐版 第九章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