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怎么都可以 / 赛斯的熊猫

2022-06-30 01:26 作者:赛斯的熊猫  | 我要投稿


中午去看了场电影,只是为了弥补醒来前梦境中那个没能看成的电影的自己。

而梦境中的这种为了避免损失电影票而过早轻易放弃以确保不会被浪费的匮乏感,也是我现实生活的延申,当然也可以换一个说法,现在的匮乏感的源头在我的梦——那个我真正存在的地方。可以十分确定的是,游戏中游戏外,它都跟随我。


解决匮乏感的方式并不是通过大声宣扬——我是丰盛的,宇宙有无穷的资源可供我使用——就可以被解决的。反复默念或者以告知他人来强化这个其实并不属于自己的信念,只是一种似乎带着一点光的自欺欺人,一场很多人都可以参与其中的共同口嗨。我决定在我并不真正感到自己是丰盛前,我不会再声称——我是丰盛的。(当然,我也不必反复强调我是匮乏的)


或许还有少数人会记得在豆瓣发布过的那篇文章,我写道20岁的年轻人要敢于放弃工作,得到陌生网友的认同和关注,去年我也在公众号写道我决定去面对我害怕、恐惧的部分——上班,并且我的确那么做了,我上了大概一个月的班,但是后面因为扭脚严重到不能正常行走我被老板解雇(大概早就是想解雇我了hahaha),我同样得到很多读者朋友的认同,甚至还有人私信我说——所以重要的不是上班本身而是要面对自己的课题走出舒适区吧。我当时大概没有给出她足够确定的回复,事实是,到底要不要挑战自己的不舒适,那时我真的没有一个答案。


未被解决的问题,其实不用急着解决,如果它足够重要,你总会再次遇到,再次被你发现,你永远有机会解决。


就像那个我没有明确回答的问题 —— 一个人,到底要不要挑战自己的不舒适?


什么是不舒适呢,现在对我来说,上班、处理人际关系,这些就属于不舒适。甚至也可以说,要通过与众人(不是我选择的众人)合作一件事情,是属于我的不舒适,我很难在里面体验到自在舒服的感觉。


所以,这种不舒适的感觉,我到底要不要去再次经历,再次面对,再次挑战?


我知道,不是所有的不舒适都值得去挑战的,比如——不喜欢酒桌文化,不喜欢为了迎合而去贬低自己,不喜欢参与那种没什么意思的女同事们关于永恒话题--减肥--的闲聊......这一类不舒适,的确是不需要面对的,永远也谈不上要去挑战。我们没有必要去挑战做一个自己都不喜欢的人。做一个自己都不喜欢的人,从来算不上什么成长或者成熟,成长和成熟的意义不是要去敢于牺牲自己的快乐。


但,上班,算是去做“一个自己都不喜欢的人”吗?也显然不是。毕竟,我没有去厌恶这个社会上任何一个正在“上班的人”。


今天在此,我不是想和任何人再次讨论要不要上班,关于这个话题,我过去已经写过许多了,目前我并没有任何新的见解要分享。而现在,我只想聊一聊——那些并没有让自己成为“自己都不喜欢的人”的不舒适,是否值得去面对和挑战?


我觉得这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做自己


做自己,所以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做自己真正快乐的事情,没有必要去做不能使自己快乐的事情,没有必要去追求不舒服。


上面这个观点,我认为是没有毛病的。但是语言就是一种拿来互相误会的东西,如果继续深究下去,就会有新的想法,有时候,吹毛求疵,会让自己发现不一样的东西。


有人喜欢说找到自己,可是我更同意创造自己,自己不是被设定好了基本属性或者特质被丢到某个地方让你以各种方式去寻找它的,自己并不是一个需要打怪升级才能遇到的放好的宝藏。并不存在那么一个你假想的——自己,并不存在一个被丢在森林深处等待你去发现的自己,自己就只是现在的这个你,此时此刻的这个你,以及你接下去会创造的那些自己。即使抛开时间,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自己也都只是“此时此刻”的你,他们彼此影响,但他们不必彼此等待找到。


既然,自己,是一个未完成的状态,是一个可以有多版本多频道的自己,你又如何确定你是不是在做自己,你不过就【是】你自己而已,你不过就是在【创造】你自己以及【选择】你自己而已。


既然,自己本就是一个未完成之形态,你怎么知道什么就是你永远不舒适,永远不喜欢,永远不会快乐的东西呢?


我想,你会说,赛斯也说过活在当下。是啊,我们无法确定永远,但我们可以把握当下,感受当下的感觉。


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当下的感觉,就真的是真的吗?在此,并未想PUA任何人的大脑,也没有想要玩弄文字游戏。只是,我也真的想问问我自己——熊猫,你现在的感觉就一定是真的吗?即使有时面临困境也绝对不工作就算选择了更快乐的那个选项吗?即使没钱赚的时候,每天焦虑于生存也绝对不选择那个不快乐的事——工作,这就是在真诚回应当下内心的快乐和不快乐,是这样吗?熊猫,你是在真诚回应吗,还是在躲避?也许你的确没有选择那个不快乐的事,但是你也并没有有所行动让自己变得更快乐,你做的不过是——不动,而已。


一个人可不可以不动?可不可以不选择?我认为当然可以。只要你能承担你不动的恐惧、焦虑、迷惘、担忧,只要你愿意为这些精神上的压力负责,你是可以不动的,你是可以继续不去勉强自己做那些你当下并不快乐并不想做的事情的。


但......如果你承担不起了呢?


这个时候,也许你可以开始试着面对那些被你定性为不快乐的事情,如果只有那些不快乐的事情才可以让你免除一些恐惧焦虑的话,做那些事并不算饮鸩止渴。


我想,这将涉及挑战。在这样的一种你已经到达承受边缘或已崩溃的情况下,你是否愿意去挑战?挑战——即使现在你也觉得不会让你快乐的事情,挑战——即使现在,你也认为不会产生兴趣的事情......


就像许添盛在《一日一修炼·春》中写道的:“人不是在追求舒适,而是在追求挑战,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人甘愿去冒险登山了,有时候追求挑战才是幸福。


也许,冒险登山,并不是当下你会觉得快乐的事情,但登顶那一刻你或许会获得你没有想到过的某种意义和快乐。


也许,上班,并不是当下你会觉得快乐的事情,但当你处于无力再承担自己的内心压力、以及无力再承担没有收入的生活时,也许它将以最朴实的工资形式给到你生活必要的信心,让你体验到承担责任后的踏实感与力量感。

所有这些事情,都可能不是你当下觉得快乐的,都不是你此时此刻感兴趣、有欲望的事,都不是令你舒适的事。但它们之于你,并不是永远没有意义。它们不算你的敌人,破坏你继续——做自己——的敌人。


一旦你真的接受你的【自己】是一个未完成状态,你就不会执着于捍卫那个你以为的【自己】了。捍卫一个并不存在的自己,的确会让人有自我感动的假象,但你需要清楚,你,是未完成的。


“有时候追求挑战才是幸福”,如果,你还没有对这句话深恶痛绝到必须拒绝,其实不妨试一下,给那个未完成的自己更多的施展拳脚的空间吧。


《小狗钱钱》的作者博多·费舍尔画过两个圈——个人范畴是更大的圈,可控领域是更小的圈。

我想,舒适圈大概就是这个更小的圈——可控领域,或者说它是包含在这个更小的圈里的。当你不再给你【自己】设限时,这个圈的范围和比例永远是可以进行变化的,它不一定只能是这么大,那些被你当下认为不舒适的,在未来未必继续是你的不舒适。那些被视为问题的东西,在未来,未必继续作为你的问题存在。不给自己设限的人,就没有必要给自己的圈设限,给自己的舒适和不舒适设限,否则你还不算一个真正【不设限的自己】。


而现在,你需要的只是勇气。


有勇气做一个真正不被定义的未完成的自己,有勇气不再给自己划定好圈,有勇气去挑战那些被视为问题的问题,有勇气承担责任将权力从其它地方从其他人手里拿回到自己手里。


于是,你将不再纠结,到底是做一个自由职业者更好还是上班族更好,你不再纠结于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去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因为这些从来就不是问题啊,它们只是问题之上蒙着的那层透明的膜,你一直以为那层透明的膜才是人生要去探索的东西。


哪里有那么多正确答案和唯一答案呢?

做一个勇敢的人吧,这个世界不是没有意义的虚无,不是一场无聊的个人投射和集体投射。你要追求的不是任何具体问题的答案,不是你感受到的这篇文章的导向,也不是这个世界上任何人试图要给你传达的观点。


我们并非来此追求一种虚无,明白原来一切都是虚空,都是无意义。


所以——

人生无大事,怎么都可以。

事事皆大事,怎么都可以。

真的,怎么都可以。


无限循环太阳的这首歌,完成了这一次写作,谢谢你选择阅读。

晚安,怎么都可以的你



怎么都可以 / 赛斯的熊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