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论文:郑州一座寒酸的帝陵,生前只做三年皇帝,封土上分布密集盗洞
本文是关于郭威的
相信郭威会被气活
(郭威:*****************)
正文开始
中国人自古便重死轻生,建造豪华陵墓,希望死而不朽。自古以来有入土为安和视死如侍生的观念,墓葬慢慢的不再是简单的风俗而是一种文化。风水宝地林立帝王陵寝,异人名士埋骨于风景绝佳处。造型精美、规模宏大的帝王陵自然深受游客的推崇,而那些隐藏在荒野中的古墓坟冢也有好奇者前去探访。
在郑州新郑市郭店镇附近有一片后周的皇陵,后周是我国五代十国之一,前后只历经10年,三任君主,一个非常短暂的王朝。郭店镇附近共有四座后周的皇陵,分别是嵩陵、庆陵、顺陵和懿陵。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其在位仅仅三年多便驾崩,其后传位给其侄子柴荣。嵩陵便是后周太祖郭威墓,在一片荒野之中,显得十分凄凉。
郭威曾是后汉的邺都留守,后来汉隐帝刘承祐因听信小人谗言,派人前往邺都去谋杀郭威,从而激起了郭威反叛。乾祐三年(950年)郭威率兵攻入开封,推翻后汉。随后便建立周朝,史称后周。在位三年多,生性节俭、虚心纳谏、改革弊政,使北方地区的经济、政治形势渐渐趋向好转。954年,郭威因病驾崩,因其子嗣早前皆被后汉屠杀,无人继承大位,只得传位给其侄子柴荣。
郭威的嵩陵位于周庄村南约500米处,处在一片钢材市场和物流中心之间,被杂草树林所掩盖。东西各有一道小土岭,陵墓两侧各有一条浅沟,高大的墓冢上长满了野草和荆棘,如果你是初次前往,很难寻找到。目前整个封土堆并不算很高大,冢高约八九米,直径大约30米。整座古墓并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标志,墓东墓南各有一块有关部门立的水泥碑。
地面有游人走出的一条小路,顺着小路环顾封土一圈,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千年古墓但周围没有一棵古树。当地人说,嵩陵上不长树,多次在上面栽树都未成活,谁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封土上倒有一些小树苗,但都被整齐地砍断枝条,只留下树根。个人猜想,可能是当地部门担心树林茂密了,一些盗墓贼进来了方便隐藏。
封土旁边还有很多人为留下的盗洞,数量高达十几个。(郭威:6)这些盗洞眼观直径大约有20公分,深度用了2米左右的树枝没有探到底。这些应该都是洛阳铲留下的痕迹,但看规模和封土上整齐砍伐的树枝,应该是文物保护人员的探洞。
站在空无一物的陵墓旁,忽然感到了些许寂寞和冷落。布满荆棘野草的一丘土冢,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冷落而苍凉。据《旧五代史·周书·太祖记》载:郭威在临终前曾嘱咐养子柴荣,其死后不必建造豪华的陵墓,不要守陵宫人,不用立石人石兽,只立一石记之。碑文上刻着:大周皇帝生平勤俭朴素,只令著瓦棺纸衣葬。
在盛行厚葬的古代,后周皇陵大概是设置最为简单、简朴的一处了。郭威出身于贫苦人家,读过些书,知道民间疾苦,能体恤民情、厉行节俭确实可贵,受到后人的称赞。如果郭威不死,在得到柴荣的辅助,燕云十六州就可以收复,也没有北宋的事。中国尚武的精神就不会衰退,这样就可以顶得住后来游牧民族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