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开工大吉!5000字长文,详述马斯克成功的底层逻辑!


有粉丝想让我说一下马斯克在创新和经营上的理念,这其实是一个很宏大的问题,因为马斯克涉足的领域行业实在是太多了,必须要经过一一的梳理,从中找出规律才能较为精确地得出马斯克在创新和经营上的理念,接下来我就根据我对马斯克的一些浅薄了解来尝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核心的4句话
仰望星辰大海,幻想成为某颗星星的主人。
远眺前途漫漫,精准定位地表的那座高山。
沿途振臂高呼,激情拥抱所有的道合之士。
静候春暖花开,再次审视曾经的那片大海。

第1句话,仰望星辰大海,幻想成为某颗星星的主人,这里暗含了两层意思,第1层意思就是一个高远的目标,第2层意思则是一个极大的风险,二者是相生相克的,高远的目标会暗含着极大的风险,而极大的风险,又会克制着高远目标的实现。
第2句话,远眺前途漫漫,精准定位地表的那座高山,这里也暗含了两层意思,第1层是从广义的角度来探索达成宏伟目标的尽可能多的可行性,第2层意思则是精确地定位出实现宏伟目标的最尖端技术。
第3句话,沿途阵振臂高呼,激情拥抱所有的道合之势,这里同样也是两层意思,第1层意思是,使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宣传自己的理念,自己的宏伟目标,第2层意思则是广纳贤才,组建拥有尖端技术,可以达成宏伟目标的技术团队与管理团队。
第4句话,静候春暖花开,再次审视曾经的那片大海,这里同样也是两层意思,静候春暖花开,要静候多少时间,没有人知道,也意思就是说想要达成目标,不知道要经历多少风雨才可能等到春暖花开,这里体现了一个静字,也就是一个坚韧的,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一个观点。第2层意思,再次审视曾经的那片大海,意思是再次去探寻新的宏伟目标,从一个阵地转移到另外一个阵地,这里有一个国际化和一个多元性的双重概念。
目标与风险
在这上面4句话的解读中,我不断的重复着高风险三个字,因为马斯克强调“质变”二字,他曾经说过,大部分的人都追求着量的增长,而在马斯克看来,真正的创新是质变而不是量变,所以如果一个产品相较于同类产品实现了质变,那么这个产品就是一个宏伟的目标。
与此同时上面我也说了,目标与风险是相生相克的,目标越宏大则风险越高,而马斯克本性上则是一个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企业家,最能说明这一点的例子,就是马斯克的王牌杀手锏SpaceX!马斯克是在让人类登陆火星这一目标的驱动下创建的SpaceX,虽然人类在上世纪60年代就成功登陆了月球,但是登陆火星相较于登陆月球来说,它的难度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所以说马斯克的这一目标是不着边际的,但与此同时也是宏大的,也与此同时,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遭遇的风险也是代价高昂的。

猎鹰1号火箭的前三次发射都以失败告终,而当时SpaceX剩余的钱只够再发射一次猎鹰1号火箭,在当时的那个条件下,马斯克选择最后一次发射猎鹰1号,成功则保留希望的火种,失败则灰飞烟灭,马斯克很可能就要从头再来,从零开始,其实我现在个人都感觉,是猎鹰1号的第4次成功,让我们看到了当下的马斯克。
2008年的时候应该是马斯克最困难的时候,当时他手里只剩下3,000万美元,而他当时却同时运营着SpaceX和特斯拉,他说过,如果选择将这3,000万美元只注入到一家公司,那么另外一家公司100%会破产,而如果将3,000万美元一分为二,每家公司注入1,500万美元,那么两家公司同时存活的几率也并不高,很有可能这3,000万美元也直接打水漂了,到了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上,面对着同时失去所有的财富以及两家公司的高风险,马斯克也只能赌了,而且他赌的是3,000万一分为二,同时救活两家公司这个几率最低的选项。

说到这里,我也得出了一个结论,一个人在生死存亡之刻,要全面地分析自身当前状况的恶劣程度,列举出每一个可赌的选项,然后应该选择那个收益最大的选项去赌,因为如果选择了收益较小的选项,则意味着另外一部分收益的前功就尽弃了。所以如果当时马斯克没有选择去赌那个收益最大的选项,那么当下认识马斯克的人将会降低至少50%,人过留名,雁过留声,马斯克作为一个企业家的历史地位将会大幅降低,我们今天也可能不会看到spacex当下的成就,也不会看到当前特斯拉对全球电动汽车领域的标杆意义,我们也就不会发出前几年关于马斯克的赞叹:
啊,火箭原来还可以倒着飞,哦,汽车原来还可以这样造!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就可以总结出马斯克在创新这块的核心信仰,那就是要干就干成质变,要干就干成全球唯一,独步江湖,像iPhone一样,每年定期的性能增量以及外观的变来变去,绝对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创新!没有对行业洗牌的决心,就难以缔造出创新。
核心优势的定义
如果以当下的全球科技水平来看,马斯克的这些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并不是所谓的技术,而是所谓的超前10年左右的理念,因为技术的服务方向是你要干什么,也就是上一小节说到的那个目标,肯定是先有目标,再有技术,没有实际目标的技术,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我们现在就可以看到全球的一个实际现象,世界上不缺科技大牛,缺的是科技领袖,马斯克虽然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和经济双修专业,但是我个人认为他称不上是科技大牛,但是他却是一位十足的科技领袖。

都知道火箭的核心是发动机,而spacex的梅林发动机的原型机,则是一位叫做汤姆的spacex前员工研发的,在马斯克的官方传记中啊,有这么一段记载,大致的意思是马斯克虽然已经成立了SpaceX,但是当时他急需物色一个懂火箭发动机技术的专家,虽然当时全球已经有了挺多的火箭发动机专家,但是这些专家大多都供职在一些大厂里边,一些政府的机构里边,这时候天才少年汤姆就横空出世了。
应该是马斯克的朋友啊,对他说他认识一个叫汤姆的年轻小伙,汤姆啊,曾经也是供职于一家火箭公司,但是那一家火箭公司没有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经费,让他去依据自己的想法与理念去设计火箭发动机,汤姆应该是无奈的“下野”了。这个时候马斯克缺人才,汤姆缺资金与信念的支持,无巧不成书天作之合,汤姆应该是成为了spacex的前10名员工中的一员。
后续啊,马斯克对汤姆的配合应该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因为马斯克懂得火箭的核心就是发动机,发动机造不出来,火箭永远上不了天,汤姆应该是马斯克为SpaceX定位出的第1座技术型高山。

其实梅林发动机相较于其他厂商的火箭发动机啊,并没有什么优势,即使当前猎鹰9号上所搭载的梅林1D发动机也是如此,那spacex在火箭领域里边的核心优势是什么呢?这里又要涉及到马斯克关于核心优势的理念了。
曾经在一次访谈中有主持人问到马斯克,特斯拉是不是公开了它的专利技术?马斯克说是的,紧接着主持人问道,你就不怕别的汽车厂商去使用这些技术追赶上你们吗?马斯克微微一笑道出了他眼中的核心技术,或者说是核心领先优势是什么:
持续的创新,用科技水平的时代差保持对竞争对手的优势,上一个时代的技术水平可以分享给竞争对手,如此一来,才可以让更多的竞争对手进入到这个市场,把这个市场的蛋糕做大。
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吧,马斯克共享专利,其实也是有扩大市场的一个潜在目的,只有当市场越来越大,马斯克的核心优势,才能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能有这样的视野与胸襟,其实也是一种核心优势。
团队的力量
绝大多数的公司,构建自己的团队啊,都是通过招聘的方式,而马斯克构建自己的团队,除了招聘的方式之外,它还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通过振臂高呼的方式,引纳志同道合的人士,上一小节中说到汤姆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实SpaceX还有一个灵魂式的人物,那就是公司的总裁肖特维尔。
据肖特维尔自己介绍,他在加盟SpaceX之前,已经大概在三家公司工作过,起初她并没有打算加盟SpaceX,而且在加盟SpaceX之前啊,他跟马斯克也有过几次见面,但几乎每一次见面,马斯克向她传达了一个思想是:
我这里有很多很多的挑战,你要不要尝试一下?

其实这是马斯克的一个双向考验,第1点马斯克肯定是认可肖特韦尔的工作风格与工作能力,第2点是我个人猜测的,那就是马斯克想真正的再给肖特威尔一个最后的考验,就是看一看肖特威尔在面对真正挑战的时候,到底会作何选择,而这里的挑战,肖头维尔是心知肚明的,那就是spacex在当时是一家刚刚成立的公司,而且公司没有几个员工,但是公司的目标又是如此的宏大,这就给人一种不太靠谱的感觉。多数人在面对这种公司的时候,可能第一反应是这是一家画大饼的公司,但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一点,那就是国内画大饼的公司比较多,而国外相对来说会少很多。
最后肖特维尔加盟了spacex,成为了马斯克背后的那个女人,将spacex的各项工作管理的井井有条,为SpaceX后来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而马斯克要做的,仅仅是始终牢牢把控好公司的发展方向与愿景。

关于团队构建的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最近刚刚发生的事情,马斯克收购了推特,然后将推特的员工从7500人裁减到了2300人,因为在马斯克看来啊,推特这种主打社交的公司,根本配不上接近1万人的员工规模,所以那些希望远程办公的员工,都被马斯克一刀给咔嚓了,那些上班摸鱼,实际产出成果效率不高的员工,也被马斯克咔嚓了,马斯克留下的员工多数是那些有激情的技术型人员,以及深谙社交广告媒体推广之道的运营管理人员,因为这些人在马斯克看来才是真正有价值,能够服务于公司长久发展的人。
记得在推特刚进行大裁员的时候,好多媒体都认为推特要凉,因为几刀下去,推特没剩几个人了,公司的运营怎么办?公司的运维怎么办?而到今天收购案已经过去了三四个月了,据那些经常使用推特的人评论说,推特现在确实比以前快多了,而且各个小细节的优化做的也确实不错,只是那个蓝色V标每个月需要收8美元,针对这个收费的现象,每个人就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了。

在推特裁员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到马斯克在团队构建上的又一个核心理念,那就是员工要做到两点,第一是要跟公司有共同的愿景,真正认可公司的理念,第2点就是员工要同时保有激情和技术。
静候春暖花开
记得我在几年前刚刚了解马斯克的时候,被他的一句话深深震撼到了,那就是:
让成功制造噪音。
为什么一个人的成功可以制造出噪音?这是因为公众在这个人最初做事之前是不看好这个人的,甚至是对这个人持有怀疑态度的!马斯克有一个经典的落泪镜头,在访谈中他说他心目中的英雄,登月第1人阿姆斯特朗,并不看好他的愿景与SpaceX。这对一个人来说,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这里暗含着一个矛盾!

马斯克崇拜阿姆斯特朗,将其视为英雄,说明阿姆斯特朗的言行举止以及功绩深深折服的马斯克,当一个人将另外一个人视为偶像的时候,这个人多数会去模仿他偶像的言行举止与处世风格,说白了就是这个人认为他偶像的行为是对的。但是如果反过来,一个人的偶像,并不看好这个人的行为与目标,也就是我认为你是对的,而你却认为我是错的,那到底是我看错了你,还是你看错了我呢?总之总会有一个人是错的!
马斯克选择了相信自己,虽然猎鹰1号火箭三连炸,但是还好猎鹰1号的第4次发射成功了,成功拿到了NASA的16亿美元的大合同,保住了公司后续发展的资金链,从2008年到2015年短短7年的时间, SpaceX成功将猎鹰9号火箭研发到了Block4型号,为国际空间站发送了大量的补给物资,算得上是春暖花开了,一家私有公司可以对接国际空间站,群众纷纷黑转粉,盛赞成功的“噪音”也就铺天盖地地出现了。

你以为春暖花开就结束了吗?马斯克又开始重新审视他的那片大海了,而且他接下来的行为也直接体现了他目标的宏伟与伴随的风险,也直接体现了它是如何使用质变的核心优势保持跨代领先的。
第1个典型的例子大家都十分了解,那就是猎鹰9号升级到了Block 5型号,这个型号可以支持多达10次的发射与回收,目前猎鹰9号一级火箭的最高复用记录应该是已经达到了17次,独步全球,无人能敌。
第2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今年也就是2023年,马上就要点火进行首次轨道级试飞的星舰了,星舰的意义从表面上来看是巨大无比,高达120米,而其真正实际的意义,是可以大幅加速人类进行太空探索的频率与质量,首先马斯克定义的星舰的目标,是可以做到一小时一发射,其二就是可以将发射载荷的成本做到一吨1万美元,估计这个真的成功了之后,又是独步全球,无人能敌。

第3点其实是伴随着星舰一同出现的一个技术创新,那就是马斯克的猛禽发动机的燃料,从传统的RP-1或者是液氢,转换到了液态甲烷,而且发动机的架构也采取了很先进的全流量分级燃烧,既节约燃料又可以提高动力,蓝色起源还不错,它的be-4火箭发动机,也是采取的全流量分级燃烧,而且也是采取的液态甲烷作为燃料。
成功不是结束,成功只是一个台阶,成功的上面还有无限个台阶,只有搭建起拥有无限台阶的天梯,才可以构建出一条宽阔的通天之道。
核心关键字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应该也可以总结出一些关键字吧,在这里我可以给大家列举一些,那就是:
质变驱动的创新
高风险高收益
道和的精英团队
胜天半子的自信
忍耐寂静的心态
辞旧迎新的折腾
这些特质啊,都不是常人能够同时具备的,我们能做的,就是缺啥补啥!
最后的诟病

现在,我个人的观点是,数字货币就是一个垃圾,毫无作用,纯属是为了收割而设计的一套,看似合理的,有逻辑支撑的,有技术支撑的概念,直到今天,马斯克还时不时的打个call,我个人表示不赞同马斯克的这个举止,但马斯克有一句话又说的很对:
保留你所爱的东西,但是不要想着去摧毁你讨厌的东西。
关于马斯克为数字货币打call的举止,就用这句话来代表我的最后观点吧。
开工大吉
2023年,杰哥祝愿所有人开工大吉,心想事成,财源滚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