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诛杀魏延的杨仪为什么没有成为接替诸葛亮的蜀汉执政者?

2019-09-16 07:16 作者:御鬼人  | 我要投稿

建兴十二年(234年),杨仪在诸葛武侯薨逝后杀死了魏延。杨仪之前就是蜀汉丞相府的参军、长史,现在又有了剿灭“反贼”魏延的功绩,因此杨仪认为自己将成为接替诸葛亮的执政者。


但最后接替诸葛亮的执政者却是杨仪一直瞧不起的蒋琬。杨仪对蒋琬执政非常不满,结果因为口出大逆而被贬官流放,最后在流放地自杀。那么杨仪为什么没有成为接替诸葛亮的蜀汉执政者呢?


杨仪虽然才华出众,但却有急躁狭隘的性格缺陷,他与魏延的结仇基本上就是两人的性格缺陷导致的。诸葛亮非常欣赏杨仪的才干,但对杨仪的性格缺陷很是头疼,直到去世都没能真正解决。


正因如此,诸葛亮在给刘禅的秘密报告中明确地推荐蒋琬为自己的接班人而非官位资历高于蒋琬的杨仪。杨仪对此不是没有察觉,但他觉得诛杀“反贼”魏延的功绩足以让刘禅改变武侯遗愿。


问题是刘禅和蜀汉的大部分官员都不相信魏延真的造反,只是当时因事发紧急而无法调查。在魏延死后,蜀汉朝廷经过调查将此事定性为“征西大将军魏延与丞相长史杨仪不和,举兵相攻。”


虽然蜀汉朝廷认为这次内战的肇事者是魏延(违背武侯遗令,阻挡大军南撤),没有处罚杨仪。但既然魏延不是造反,那杨仪杀魏延也就不是什么大功,更不会因此改变诸葛武侯的遗愿。


因此蜀汉朝廷还是按照武侯遗愿选蒋琬为执政者,导致期望落空的杨仪口出大逆而被逼自杀。对于魏杨和杨仪的悲剧结局,陈寿在《三国志》中则评价为“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诛杀魏延的杨仪为什么没有成为接替诸葛亮的蜀汉执政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