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2年财富管理行业报告:云缴费释放增长潜力,盈利能力提升可期

2022-10-21 09:41 作者:报告派  | 我要投稿

报告出品/作者:东兴证券、林瑾璐、田馨宇

以下为报告原文节选

------


1. 财富管理业务: 持续创新进取,奠定竞争优势


我国财富管理行业仍在高成长期。在这一赛道上,光大银行战略定位明确,业务竞争优势不断巩固 ,突出表现为体制机制优化、产品体系全面、坚持创新驱动、渠道拓展空间大。展望未来,我们认为 ,光大银行财富和管理客户数和AUM将持续较快增长,带动中收高增,成为银行亮眼的名片。


1.1 我国财富管理行业仍在高成长期


我国财富管理行业仍在高成长期。
从行业角度来看,居民财富积累、财富管理意识增强、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将驱动财富管理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需求端: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 GDP 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居民财富持续积累。根据招行《2021 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的数据,2020 年中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达 241 万亿,2018-2020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3%,重回两位数增长。同时,居民储蓄意愿降低,财富管理需求不断提升,金融资产配置比例逐步提升。据社科院数据,2019 年末居民金融资产配置比例已由 2000 年的47%升至 57%。

供给端:资本市场金融产品供给日趋丰富。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开放的推进,金融产品日渐丰富。供需两端将共同推动财富管理行业持续高成长。




1.2 光大财富管理竞争优势不断巩固,渠道空间广阔


光大银行财富管理战略 定位明确,业务竞争优势不断巩固。
光大银行于2018年确定了“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的战略愿景,开启财富管理转型。2019年,光大理财正式开业,为国内首家股份行理财子;同年,光大集团提出打造“六大E-SBU生态圈”的全新战略协同发展理念,其中财富E-SBU以光大银行为主阵地。
2021年,公司加快推进分层、集中、专业化的营销新模式,构建投商行一体化的竞争新优势,建设具有鲜明财富管理银行特色的高质量一流公司金融。持续优化经营质效,以零售 AUM、对公 FPA、同业 GMV 三大北极星指标为牵引,打造阳光理财、综合金融、普惠金融、交易金融四大重点领域。自财富管理银行战略提出以来,光大银行保持战略定力,不断升级战术打法,财富管理特色逐渐凸显。我们认为,光大银行财富管理特色主要体现在体制机制优化、产品体系全面、坚持创新驱动、渠道拓展空间大。




(1)体制机制优化。光大银行明确财富管理银行战略以来,持续优化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体系,完善财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为顺利完成财富管理转型奠定了基础。根据光大银行理财开放日披露,光大理财的投研人员有三分之一来自券商、公募基金、保险等资管机构,投研队伍经验丰富、能力突出。公司围绕“产品-研究-投资”系统化架构,持续提升团队专业能力,打造多资产、全天候的投资平台与服务能力,为投资者持续创造收益。

(2)产品体系全面。光大理财产品体系逐步完善,建立了“七彩阳光”净值型产品体系,以阳光“红橙金碧青蓝紫”七种色彩,分别代表股票类、混合策略类、固定收益类、现金管理类、另类资产、私募股权类、结构化投融资类等七种大类资产配置,符合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要求。截至 6 月末,阳光理财净值型理财产品余额 11,411.41 亿元,占阳光理财总规模的 96.27%。此外,2021 年 9 月光大理财获批养老理财试点,成为首批试点的 4 家理财子公司之一,亦有助于其丰富产品体系,增强竞争优势。

截至 2022 年 6 月末,光大银行非保本理财余额 11,853.23 亿,比上年末增长 11.02%,规模位居上市股份行中上水平。






(3)坚持创新驱动。光大银行多年深耕资产管理并且坚持创新驱动。2004 年,光大银行推出全市场首支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 B 计划”,凭借先发优势和持续的产品创新,光大银行理财业务保持较快增长,理财余额位居股份行前列。2016 年,公司强化风险控制、严格非标准入,理财余额增速有所放缓;2017 年,同业理财监管趋严,公司主动压降同业理财,理财余额同比下降。2018 年资管新规、理财新规出台后,公司积极布局产品净值化转型,推出国内首只全面符合“资管新规”的净值化理财产品,抢占市场先机。2019年,光大理财子公司获准开业,成为财富管理战略转型的重要发力点。

创新管理机制完善 , 更快 响应 客户综合 、 个性化需求 。公司持续完善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创新引导和激励,构建了线上、线下的双曲线创新发展新格局。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加强产品创新聚合与资源集约整合,实现对客户综合、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响应。





(4)渠道 拓展空间大。在光大集团的赋能下,光大银行渠道拓展空间广阔。光大银行可借力E-SBU生态圈(财富、投行、健康、环保、旅游),整合内部资源。近年来公司持续完善分层分级、分群经营,加强公私联动和集团协同,客群经营能力不断提升。
例如,光大理财通过养老理财产品试点串联起光大健康生态圈的相关企业,包括,光大养老的养老社区、云缴费的便民缴费,光大永明的养老保险,中青旅的夕阳红旅游等,围绕金融、康养和医疗相结合,全方位挖掘集团内部潜在客户。再例如,云缴费平台在打造财富管理销售渠道。考虑到云缴费平台庞大的用户数量,光大银行渠道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截至 1H22,光大银行零售客户数达 1.47 万亿户,在股份行中列第二位;零售客户AUM2.31万亿元,在股份行中处在中等水平。2018-1H22,零售客户数及零售AUM平均增速分别为 14.9%13.5%,预计未来有望保持较快增速。





2. 光大云缴费 :先发优势突出,用户变现潜力巨大


光大银行 2008 年开始涉足缴费业务,2014 年正式推出“ 光大• 云缴费” 品牌,历经多年沉淀与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大开放便民缴费平台。光大云缴费将各类缴费服务、缴费渠道、支付结算功能整合,逐步将复杂繁乱的缴费项目集中上收,汇聚成品种丰富、数量巨大的资源库。同时,制定出统一的输出标准,开放给代理缴费服务的各类合作伙伴,包括金融同业、支付公司、互联网平台等。大幅提升了用户缴费便捷度,以及产业链上下游机构办公效能,节约社会时间和资源。
具体来看,B 端:对接各类缴费服务、收费单位,包括基础民生(水、电、燃、供暖等)、社会服务(物业、租房、停车等)、行业服务(教育、医疗、交通等)、政府服务(非税、税务、社保等)。C 端:通过自有平台或外部渠道(包括支付宝、微信等网络平台,金融同业渠道,政务平台)服务海量缴费用户+客户。




2.1 双平台协同运营 ,管理机制灵活、高效


云缴费平台由光大银行数字金融 - 云生活事业部和光大云缴费科技公司共同运营。
光大银行数字金融-云生活事业部:总行层面主要负责云缴费业务的战略规划、产品设计、平台建设,以及对分支行的管理考核、项目拓展、业务推动。在机构设置方面,从最初的云缴费业务团队、二级部门,到总行一级部门“云生活事业部”,云缴费架构不断升级、战略地位持续提升。2022 年初,为了强化云缴费、手机银行 APP 协同,以及自营平台特色化建设,光大银行将云生活事业部与数字金融部合并,成立
了“数字金融-云生活事业部”。数云部负责全行数字化金融相关工作,包括云缴费业务,对私、对公线上平台建设,以及场景金融建设等,推动零售大板块数字化平台的深度协同。
光大云缴费科技公司:科技公司作为独立法人,运营机制更加灵活,在项目拓展和推动、人员补充方面进行协同、配合。在业务拓展方面,科技公司负责部分新兴行业拓展,例如教培、出行等。在项目推动方面,科技公司发挥其费用机制更加灵活的特点,通过前期费用资源投入,支持项目更快、有效上线。在队伍补充方面,科技公司的人员补充机制更灵活、市场化,能够更快补充云缴费人员队伍。2021 年,光大银行全资子公司出资持有云缴费科技公司 51%股份,进一步推动总行、科技公司高效协同。




2.2 国内最大开放便民缴费平台 , 竞争优势突出
得益于 持续 丰富的缴费品种和开放的缴费渠道,光大云缴费用户数 、交易金额 实现快速增长 , 已成为中国最大开放便民缴费平台。 截至2021年末,缴费用户达到 5.65亿户,2018-2021年年化复合增长率达30.71%
2021年缴费金额 5,524.39亿元,同比增 36.82%2018-2021年年化复合增长率达 38.87%




-----------报告摘录结束 更多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报告合集专题一览 X 由【虎鲸报告】定期整理更新

金融 / 地产 /

金融科技 | 消费金融 | 普惠金融 | 绿色金融 | 汽车金融 | 房地产金融 | 供应链金融 | 金融IT | 银行业 | 城市商业银行 | 银行金融 | 不良资产 | 房地产 | 上海房地产 | 广州房地产 | 北京房地产 | 天津房地产 | 杭州房地产 | 长沙房地产 | 青岛房地产 | 商业地产 | 写字楼 | 融资租赁 |


(特别说明:本文来源于公开资料,摘录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虎鲸报告

2022年财富管理行业报告:云缴费释放增长潜力,盈利能力提升可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