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信号弹”,在欧洲打出,中国战略空军凭实力,让美媒低头
几天前,有航空爱好者留意到,国际航空信号显示,当地空域有6架归属于中国空军的飞行单位出现,在土耳其短暂停留后,向希腊方向飞行。在当前敏感局势下,中国空军飞入欧洲的上空,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劲爆消息”,也佐证了去年中国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大校所说的:中国空军历史性地跨入战略空军门槛。
事实上,不论到底运输的是什么东西,但这趟运输本身,横跨大半个亚洲,就足够让西方媒体刷新“三观”了。我国《环球时报》就留意到,美国知名防务媒体“引擎”(the drive)评论文章指出,中国空军的这一次行动,创造了中国空军境外执行任务的历史记录,这也突显了随着军事发展,中国空军在战略投送能力上的长足进步。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目前没有对此事进行任何解释,至于到底运输的是什么,甚至是不是“运输”,官方都没有透露,外界也只能是各种猜测。美媒“引擎”猜测,这批货物,可能是中国给塞尔维亚运输的军事装备,中国现役防空导弹HQ-22的外贸型号,FK-3。但也十分怀疑,中国可能是“故意”借着这次运输任务,通过遮遮掩掩这种形式,吸引外界广泛关注,然后向全球彰显自己现代化的战略投送能力。
有观察人士提到,当前的欧洲局面,其实十分敏感。尽管拜登几乎引导了整个欧洲的战略方向和意图,但是归根结底,拜登不会为如今欧洲的现状负责,甚至巴不得成你病要你命,多啃2口肉下来。这个情况下,欧洲部分国家想要政治独立的心思,也越发明显。不过,在欧洲长期处于意识形态阵营对立的社会氛围下,这种思维惯性,也直接导致了欧洲无法和俄罗斯进行长期合作和稳定交流。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和欧洲的合作,有着一定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唯一的阻碍,就是西方媒体操控下,对中国的抹黑和造谣,让西方大部分人,分不清中国的真实“面貌”。而中国第一次成规模的运输活动,发生在欧洲,尤其还是发生在塞尔维亚,这个赫赫有名的“火药桶”巴尔干半岛上,就犹如在欧洲打出一颗醒目的“信号弹”。这一次可以飞运输机,下一次同样可以飞轰炸机,中国早已不是几十年前那种一穷二白的中国。(听风吹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