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师小哲】后现代理论与二次元(1)——从黑格尔谈起

正式打算开始把《动物化的后现代——御宅族如何影响日本社会》的理论梳理一下,顺便谈下自己的感受。当然,谈之前为了更有利于大家读懂,有些知识还是要稍微介绍一下的,顺便我也复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当然,我也会少用些哲学术语,尽量讲的通俗一些,虽然这样可能会有一些不严谨的地方,还请专业人士谅解。
首先是搞出辩证法的黑格尔(玩梗,实际上“辩证法”这个概念很早就有了,但黑格尔的辩证法是有很强的个人特色的、不同于以往的辩证法的)。提到黑格尔,最先想到的估计就是他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了。黑格尔构造了一个包容万象的哲学体系,是巅峰,也预示着终结。虽然黑格尔的哲学真的很绕,但其实总结起来也很简单,黑格尔所做的就是把“抽象的脱离了人的自然”和“抽象的脱离了自然的人”融合起来,即创造出所谓的“绝对精神”。于是黑格尔以绝对精神为核心和出发点构造出包揽一切的哲学体系。(罗素在《西方哲学史》的黑格尔部分写的也比较简单易懂,读了这部分我也对黑格尔的哲学有了新的理解,例如在罗素的解释下,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更有“一切即一,一即一切”的味道)
这样构造出绝对精神这个概念会不会有问题?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一开始人和自然没有分开的时候,我们就把它看成是一盘黄豆炒绿豆,然后黑格尔把黄豆单独挑了出来,抽象成“黄豆”这个概念,剩下的就是绿豆,被抽象成“绿豆”这个概念,然后黑格尔再试图把“黄豆”和“绿豆”合起来,得出一个新的概念,例如“豆类”,然而“豆类”和“黄豆炒绿豆”是完全不同的。事实上,后来的哲学家发现了这种包揽一切的系统实际上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那么,这么做究竟是出了什么问题呢?没有被抽象的黄豆和绿豆的结合并不是单纯地混在一起,他们是经过翻炒、加调味料等步骤才成为一道菜的,或者说,黑格尔没有考虑到一个概念,即历史,唯物主义意义上的历史。这就是从唯物主义角度出发的一种对黑格尔的批判,当然,本系列暂时不详细谈这一路(但还是会提到的,毕竟黑格尔之后的很多哲学理论都有很多相似点)。从唯心主义出发,后来的哲学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呢?下一篇主要谈下两个重要的分支——现象学和分析哲学,其中现象学是重点,毕竟这是后现代主义理论的主要理论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