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今朝,我们来ganggang(讲讲)靖江话的事

2020-12-23 15:58 作者:靖江市融媒体中心  | 我要投稿

12月15日,一个叫“吴语”的自媒体公众号平台,发布了一篇题为《靖江话:最北疆域的吴语方言带来文艺朗诵》的文章,其中的音频内容为我市朗诵协会副主席千纸鹤朗诵的靖江话版《雨巷》。这篇文章吸引了不少网友点击和留言。


◇◆雨巷◆◇

作者│戴望舒 朗诵│千纸鹤


靖江本土朗诵家“千纸鹤”
中华诵读联合会会员、江苏省朗诵协会会员、泰州市朗诵协会理事,靖江市朗诵协会副主席,常发布作品于荔枝FM12470、喜马拉雅电台、QQ音乐等平台。
据“千纸鹤”介绍,靖江话版《雨巷》,是自己三年前录制的作品,后来他还用靖江话录制了诗人戴望舒的作品《夕阳下》。“方言正在慢慢在消失。好多孩子既不会说方言,普通话也不标准。方言朗诵的听众,一部分人因为习惯了听普通话朗诵而对方言朗诵感觉好奇,一部分是在外的靖江游子听到乡音被‘艺术化’了,可能会倍感亲切。”“千纸鹤”说。


小编将这条信息转发到朋友圈后

引起了很多靖江本地读者对方言的关注

方言对于一方水土来说意味着什么?

方言会消失吗?

方言需要保护吗?

围绕这些问题

大家纷纷表达着自己的看法


欲说还休的方言


“吴语”公众号是一个以传播、介绍、研究吴语为主旨的自媒体平台。小编联系到“吴语”的管理者“吴侬软语”,他说自己是吴语爱好者和保护宣传者。在这篇推文里,“吴侬软语”详细介绍了靖江方言的地域和语言知识。


在历史上,靖江县长期由常州府管辖,是常州府的传统县之一。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靖江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为什么今天靖江会由泰州市管辖呢?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靖江已经完全连上了泰州,把靖江从常州划给了泰州专区。但是,靖江的方言还是顽强地保留着常州方言的特色。老岸话是靖江市代表方言,属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使用人口占靖江全市人口的75%。通常所谓“靖江话”,一般是指“老岸话”。靖江话保留浊音、入声和尖团音分化。


现在还有多少年轻人、孩子能够说出一口纯正的靖江话?


“没有。几乎没有!”我市退休教师严立青说:“我的亲戚晚辈中,20岁左右的还能说靖江话,10岁左右的几乎都说普通话,逼得我也操‘靖普’和他们对话。幼儿园的老师一律操普通话,小学老师也是,中学老师以前有操方言的,现在也要求用普通话,小孩就跟着讲普通话了。现在年轻的父母,自己对话可能还是方言,一和孩子对话,立马转为靖普,大概为的是孩子能和学校教育接轨。而且这些年轻父母的方言也不纯了。”


被低估的宝藏


靖江市作家协会会员侯春燕说,“乡音无改鬓毛衰”“近日醉乡音问绝”“乡音无伴苦思归”等,关于乡音有多少优美的诗句啊,足见乡音的动人。


乡音不仅在诗词里美丽着,还在生活中拨动着人们情感的琴弦。


“方言是什么,就和小时候灶堂里烤的红薯、煤球炉里烤的银杏果差不多。你说方言有多好听,未必见得,它却能触到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就像妈妈的脐带一样,拴着根。”滨江学校初中部语文组的潘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发现现在的小朋友都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句方言也不会,这种状态偶尔会让潘老师感到很焦虑。在他看来,方言应该就是乡情的“摩斯密码”,不经意间会把我们带回最纯真的年代,最初的记忆里。就像我们在外地上大学,听到一句乡音,啊,是“靖江宁”,双方都会莫名亲切。


潘老师说:“以后的孩子们,出门在外,似乎不会有这样的体验。因为他们不会说靖江方言,就对不上这样的暗号,似乎就无法拉近距离。见面都用的普通话,规范却透露着客套,少了方言的亲近。方言里还保留了很多风土人情和家乡的况味,普通话未必表达得了。我经常讲讲课会觉得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表达,就会冒出一两句方言,学生哈哈大笑,但似乎都明白我想表达什么。这种默契似乎只有方言能给我们。”


《靖江方言词典》编者之一马鉴认为,保护和研究方言,对研究地方风土人情、人文历史、地域文化构成、与吴文化地区之间联系等都有重要意义。同时方言使语言精彩,是丰富普通话表现力的源泉,很多新生的词汇就是来自方言,比如:给力、埋单等。“说不定某时,靖江话中的某个词汇也能成为热词,就有可能被收录进普通话词典。而且有科学资料表明,三四岁的小朋友如能同时使用方言和普通话,对其大脑发育很有好处。”他说。


方言保护之论辩


有意思的是

针对要不要保护方言的问题

网友们给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答案


靖江市实验学校王留根老师认为,方言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基因、文化的血脉。保护方言就是保护地方文化,传承文化血脉。这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家庭是基础。浓郁的家庭言语氛围,是孩子接触方言,习得方言的天然情境;学校可以把方言引入校本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学习;社会要大力提倡,搭建各项平台,推动方言乃至地方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潘老师也觉得应该积极拥护保护方言,“这是我们的先辈生活的印记,也是我们生活过的印记,不希望到了孩子这辈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被遗忘了。”她说。


名为“心有泠希”的靖江网友则认为“没有必要刻意保护方言”,他的依据是“语言的发展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失去工具性价值的语言,其生命力有限”。


丁伯明先生和“心有泠希”持一样的看法,他觉得靖江土话并不具备音韵美,不适合作“艺术加工”。那么,靖江话朗诵的艺术作品,究竟是难听还是动听呢?


市民闻女士将靖江话版《雨巷》听了好几遍,也听了链接中的其他吴语朗读。她觉得靖江话“稍显违和”,其他吴语朗诵倒能接受,有的还很好听。


“我想是不少诗句用词是靖江话不可能用的,所以读者别扭,听者尴尬。也许,《雨巷》这些太过经典的文字,普通话版先入为主,所以方言乍听很不顺耳。”闻女士也提出了很好的方案:方言朗读建议找接地气的散文或者随笔。太清雅的文字,如果不做替代则靖江话读起来别扭,做了替代又可能降低了文字的优美,这种感觉不利于方言传承。不如用靖江话读读靖江作家们的文字,内容和用词可能更容易方言化。方言叫土话,与接地气的本土文学最搭调。


在苏州工作的90后小伙子吴演松建议,可以在幼儿园,小学,中学传播吴歌,吴文化,教说靖江话。虽然正宗的靖江话在靖江讲经中可以听到,但听讲经估计很多人会睡着。所以,可以将靖江方言转化成儿歌、歌曲,利于传播和传承。


靖江市语委办负责人陈炳宏老师认为,普通话与方言是和谐共存的关系。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也提倡保护方言。2015年,国家教育部就曾指导各级教育部门采集地方方言。“我市当时采集了老岸话和沙上话,进行录音和提交保存。”陈炳宏说。


马鉴建议,市民对外可说普通话,在家里多说方言,增加孩子练习方言的机会,因为语言的活力就在日常生活中。

部分图片来源:吴语 大美靖江

来源:靖江日报


今朝,我们来ganggang(讲讲)靖江话的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