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星辰之术——简评《战争的肌腱》和《伊利瑞姆》
写这个的缘故,是看到有大佬写的基里曼个人评论中提到,关于他在和帝皇重逢和加入大远征前的故事很少很短,并且与后来的故事关联不大。我满怀敬意地反对这一点。实际上,我认为就为基里曼的性格和背景提供分析材料而言,关于他的两个“少年时代”的短篇故事《战争的肌腱》和《伊利瑞姆》可称信息量丰富,比起很多他的兄弟(比如多恩)童年少年时代材料几乎完全空白的情况要好上许多。
在我开始叨叨前先介绍一下这两部作品:
《战争的肌腱(The Sinew of War)》,短篇小说,收录于《Scions of the Emperor》(翻译见此),出版于2019年,以基里曼第一人称讲述了他人生前半段中最重大的事件:养父康诺之死和平定加兰之乱。
《伊利瑞姆》,有声短剧,以尤顿的视角讲述了基里曼少年时第一次出征伊利瑞姆并且兵不血刃获得蛮人部落臣服的故事。熟肉见此:

故事内容大致如下:马库拉格之耀遭遇跳帮攻击,尤顿和前来救她的一名极限战士的军士被迫躲进尤顿的储藏室里。尤顿看到一件伊利瑞姆山地部族的圣物,向军士讲起了基里曼少年时第一次出征的故事。尤顿当时为了一个特殊的目的陪伴在基里曼身边,亲眼目睹他如何攻击蛮人圣地迫使对方酋长和自己对敌,但基里曼并没有杀死对方,而是将马库拉格很久前夺走的部族圣物归还给了对方,收服了酋长,从此踏上了征服伊利瑞姆的第一步。“他想要的不是奴隶,而是可以并肩作战的同志。”
两部作品的作者都是Darius Hinks ,维基告诉我,他的主业其实是写中古战锤,我不知道在他的评价如何,但两部短作同一个作者至少保证了故事逻辑的连续性。
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评价这两部作品时要如何看待它们,是将它们视作为文学作品还是原体的背景资料。如果是前者的话,那这两个故事算是不过不失,但其中没有惊人的冲击性场面,没有惊心动魄的台词和矛盾冲突。尤其是前者《战争的肌腱》,这个故事是以基里曼的第一人称进行的,我不知道这是作者有意为之还是他本来写作风格如此,因为这个基里曼的第一次人生重大转折的传说……相当平铺直叙,应该说非常符合基里曼个人性格特点刻板印象,你甚至在看这个故事时能脑补一个一脸一本正经的摄政对着你翻来覆去“理论、实践、理论、实践”地将一个本来惊心动魄的人生经历讲得非常之不咸不淡而且不知为何他口气里还带有一种事事理所应当的天真感。
(相比起来,《伊利瑞姆》要好得多,尤顿毒舌敏锐的个性在故事里袒露无遗,当然配音演员在这个过程中功不可没)
然而,如果不是将其看作为文学作品,而是一种研究原体生平和个性的背景材料的话,那么作者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他不仅仅注意到了人物和正在发生的主线叙事(包括HH和黑暗帝国)的关联性和连贯性(在BL,这是多么宝贵的品质),而且还极大地丰富了背景,提供了很多有用的资料。
在这其中,尤其值得谈论的是以下几个方面:康诺和尤顿的性格和对基里曼的抚养方式;基里曼的个性内在冲突;马库拉格的整体设定。
康诺和尤顿的性格是我认为这两个故事里最值得称道的地方。首先,对于康诺而言,如果你不知道为什么基里曼认为康诺才是他爹,这两个故事能给出充分的答案,尽管他的主要出场只限于两个场景:基里曼五岁时康诺和他的对话,以及两人的死别。但就是这短短两个场景里,康诺作为一个睿智、慈爱而精神力极为强大的父亲的形象已经非常饱满。当他看到基里曼因为意识到他必将早早逝去而痛哭的时候,他告诉基里曼他将与马库拉格同在,让基里曼人性的根基从单纯的亲情升华为了更为恒久的对马库拉格的承诺(这其实也是为什么狮王轰炸马库拉格时基里曼会怒不可遏);当他垂死之际,他一方面因为担忧养子会因为自己血液中的毒素受伤害而举枪瞄准了基里曼的脑袋,不许他触碰自己,另一方面,他又在自己无法开口的情况下用一枚硬币巧妙提醒了基里曼杀害自己和煽动叛乱的真凶。不难看出康诺为何后来一直被基里曼崇敬倍至,因为他兼具了爱和智慧、体贴和理性,同时为了孩子可以献出自己的一切。
而尤顿同样有意思,在《不被铭记的帝国》《卡利班》里,我们看到她是一个有才干、有眼界、极为勇敢的女性,她知道养子并非神而是人,他有缺陷和弱点,并且也要求基里曼的手下应该认知到这一点,在面对科兹的死亡威胁时,她原本极为害怕,但当他宣称自己已经杀死基里曼时,她却对着这个噩梦化身的原体站直了身体,凝望着他的眼睛说“下地狱去吧,畜生”。她对基里曼的那份深沉的母爱令人动容。然而,在《伊利瑞姆》里讲的却是另外一个故事:尤顿对基里曼的深情并非与生俱来、全无条件。她最初见到基里曼超人的心智和如同机器一样的冰冷外在时更多是恐惧而非喜爱,她和康诺在基里曼少年时代都曾经担忧过,那个过分聪明的养子可能会变成一个没有人性的冷漠屠夫,康诺让基里曼出征伊利瑞姆而尤顿陪同前去,并不是因为要给基里曼积攒战功或是关心他是否平安,而是要测试他,考验他,认真地观察(乃至是监控)基里曼的心性里是否存在暴虐和冷血的倾向。而当尤顿看到基里曼极其果决无情地攻击蛮人的圣地时,她是真的想过要尽快去通知康诺“你养子是个怪物”的,直到后来基里曼出人意料的行为扭转了她对他的看法。我们已经看到了这对养父母对基里曼的爱,但我觉得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一部分:他们没有被对基里曼的爱和原体光环所蒙蔽,他们依然能够对他可能有的人格缺陷保持清醒和警惕。这种理性和克制,我认为才是他们给予基里曼最宝贵的赠礼。
既然说到理性和克制,那就要讲到第二个话题,也即是这两个故事里体现出的基里曼的人物个性。在这点上,作者尤其值得赞誉,因为他很好地和当时的黑暗帝国系列对基里曼的塑造保持了一致。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所有原体的内心永远深藏激情与怒火,而基里曼就算在兄弟们之中其实也是一个相当情绪化的人。《战争的肌腱》中,年仅五岁的基里曼就能看穿政客和贵族的腐败和愚蠢把戏,并且为此感到极为愤怒,我们完全可以想见这种愤怒已经在人前爆发过(基里曼提到他在马库拉格的境地很危险,一个五岁的执政官养子会处于危险之中恐怕不只是因为他长得过快以及一身怪力吧,他可能在憋不住的时候键政锐评了马库拉格的头头脑脑们很多次)但是,基里曼的这种愤怒带来的后果是两方面的:一方面,这会导致基里曼出昏招蛮干(摄政跳帮了!摄政拦不住了!摄者大杀特杀!摄政倒下了!啊啊啊啊啊到原体身边去);另一方面,从人格上来讲,这也会导致让基里曼丢掉他心中的同情心和同理心,变成一个“疯狂不亚于安格隆”的恐怖怪物。在《战争的肌腱》之中,基里曼的养父死后他一路怀着复仇心杀向元老院的历程就很有代表性:
我尝试着想要以我被训练的稳重姿态杀死他们,但我内心的一部分已经被破坏了。我不能仅仅射杀他们。我现在想起我那发泄愤怒的姿态而感到羞愧,我提着他们的尸体砸碎墙壁,用拳头击碎他们的头骨,把活着的人扔进火堆里。
和基里曼在战争中横扫千军虐菜或者一拳打飞一个混沌终结者的表现不同的是,这个片段中表现出来的并不是原体的武力,而是他的暴力。在这个过程中有种纯粹的残忍,唯一能和这段相提并论的就是《无所畏惧》里基里曼的两个片段。第一个是他在马库拉格之耀上对怀言者的杀戮:
他赤手空拳将那个军团战士的脑袋砸进了他的胸腔里。一团团鲜血从两侧喷涌出来,颤动着四下漂荡。那具尸体缓缓向后倒下。基里曼转过身,找到了另一个敌人,随即用他的巨拳打穿了那个军团战士的胸口,接着把手连同对方的脊柱一起抽了回来。
以及他发现真相后对洛嘉说的话:
“我要把你开肠破肚,我要剥掉你的皮,我要砍掉你的脑袋。”
这种片段除了提醒我们原体本性都是怪物之外,也告诉我们基里曼完全被怒意控制的时候他会变得作风凶残而且享受杀戮,这种东西通常来讲不会在基里曼身上看到,但确确实实存在于他骨髓之中,只待被他的狂怒激发,粉碎他文明的外在。
而康诺和尤顿,至少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基里曼的这种狂怒加上了缰绳,防止他朝着那个残忍的方向一去不返。康诺再三警告基里曼要控制自己的激情,而尤顿则更有意思,她教给了基里曼一段祷词,在《战争的肌腱》中,基里曼一旦觉得自己要情绪失控的时候就会默念这段祷词。《伊利瑞姆》中,尤顿之所以把圣物的故事讲给极限战士的军士听,也是因为她希望若是她死了,军士能用这个故事提醒基里曼让他在养母的死讯前保持住冷静。而被他们教导的结果就是,基里曼会因为被怒气支配“感到羞愧”,在《无所畏惧》里,基里曼甚至因此向希尔说了一番类似于“抱歉让你看到我发火突发恶疾,我目前急火攻心所以状态不好”之类的话。
同样地,这两个故事也都突出了基里曼身为热爱秩序的治理者品质。在《战争的肌腱》里,基里曼强调法律/过程/手段正义的重要性(我们可以看到这点在他原体小说中体现,也看到这点后来被科兹利用;甚至能看到他对“不择手段”的态度在40k大环境中变得越来越复杂);在《伊利瑞姆》里,尤顿重复了两遍基里曼不想要奴隶而是志同道合的伙伴,这点也明确地体现在他大远征的征服风格里。基里曼的500世界里有38个使用了轨道轰炸的手段,而他很明显并不觉得此事堪称功绩,因为他一直坚持外交大于征服,治理重于征服。大部分原体其实都是外交优先,但基里曼看重治理的业务能力连阿里曼都会称赞:
“他的军团所征服的世界都尊崇他的名号,据说它们一个个成为了乌托邦。那些星球上的人们皆是帝国最忠诚的子民,他们愿为帝国的福祉而不懈奋斗。反观这些世界的人民,他们最多只是勉强归顺帝国,甚至可能成为未来的叛乱者。”
这里我还想推介油管上一位UP主做的基里曼性格剖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hhYUNAJykI&t=607s)。他从《暗影之主》中科拉克斯对基里曼的评价入手,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观点:就和所有原体一样,基里曼的本性是战争。但是马库拉格的环境却将他培养成了一个政治家,需要思辨、讨论、交流的后天品质和独断、好战的先天本能发生了内在冲突,因此基里曼不得不用他对井然有条的秩序偏好去掩盖和压制他的战争冲动。我和这位UP主的观点稍有差异,我认为对秩序的偏好应该是基里曼天生自带的(毕竟他是帝皇的echo,尤顿也说少年时的基里曼心中只有近乎非人的黑白对错是非观,没有阴影和中间地带),他的火气很大程度上就是来自于对秩序崩坏的无法容忍,而这种控制狂倾向之所以没朝着更坏的方向发展,就是因为尤顿和康诺非常有效地让基里曼通过理性去有意识地控制(而不是掩盖)了他的怒火。而正是因为康诺和尤顿,基里曼才成为了一个以理性、克制、冷静闻名的原体。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教育使得他性格中的人性总是以理智为基础,而不是让人性和理性总要以牺牲一边为代价。
我觉得,这甚至也可能是基里曼对其他原体和自己子嗣有不同期待的根源。我控制住了自己的怒火,超越了为战争而生的兵器身份,我做到了,所以你们也应当可以做到。(不过我觉得这点有可能也变成了基里曼对兄弟们总有点让人觉得居高临下的评判态度的来源)

所以,我认为康诺和尤顿这对父母之所以“好”,不仅仅在于他们对基里曼付出了深情厚爱,还给了他教诲和引导。经常有人说,如果原体们能生活在优渥环境中并且得到充分的爱,会不会就没有后来的叛乱戏码,但我觉得这并不对,爱本身是中性的,并无分善恶好坏,所以自然也有正确形式的爱和不正确形式的爱。不正确的爱就是宠溺,原体这样的孩子都是从小聪明漂亮,长大又个个自带魅力光环,如果他们在优越环境中长大,被宠溺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而被宠爱和被爱长大的孩子的差别——就像惣领冬实《入侵》里说的那样,在于前者只知索取,而后者知道给予。所以,正确的教导本身比爱本身更重要。
此外,还有一点也助力了康诺和尤顿对基里曼的教导,那就是基里曼是一个相对而言晚熟且白板的原体。比起那些落地就走能跑or能打死灵族或者三两年就长大成人的兄弟,基里曼五岁还是孩子模样,十二岁才长成和成人同高,此外他除了力气和头脑外没有任何先天自带知识或技能。这一方面让他成了一个相当爱学习的原体(虽然创造性不足,但学习和改造别人的东西为己用的速度很快,但这也有可能是源自对罗马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相对原体而言的)漫长成长期也确实给了他的人格逐渐成熟的时间和空间。
当然了,对于像原体这样有着强烈个性、极为顽固不化和极高自尊心的人来说,即便是养父母的教诲也有其极限,而基里曼每次遭遇重大失败/发生重大失误,基本上也都是由于忘记了要控制自己的愤怒、被他自己的固执和傲慢所蒙蔽导致的。但是,在养父母的教导起作用的时候,我们也能看到基里曼忍住了对凶手愤怒主张秉公执法并成了马库拉格的统治者,忍住了对莱恩的愤怒没有对暗黑天使的着陆舱开火,忍住了对帝国和帝皇的怒气依然在为人类的存续持续007。尤顿在《伊利瑞姆》中说今日纵然身死也已经了无遗憾,因为她将基里曼带给了银河,我想她是当得起这句话的。
最后一点就是关于马库拉格的设定。在早期的设定中,原本的马库拉格并不像罗马,而更像斯巴达,有全民军事体制、双战王体制和弃婴风俗,这些设定部分得到了保留(例如基里曼年纪很轻时就要去军营训练;战王头衔),但总体来说现在想起马库拉格那就是太空罗马,想起罗马那就是泰拉马库拉格。在这种吃书和反复吃书的情况下,读者实际上对基里曼成长起来的那个马库拉格社会知之甚少,只有一些说法是固定的——这个社会保留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还有亚空间航行能力,是个环境多山而严苛但人类生存尚可的世界等等。而在《战争的肌腱》和《伊利瑞姆》中,这些设定也多少得到了补充和完善。在基里曼养父康诺的办公室里有着古泰拉的画作,因此可以知道,马库拉格并没有完全丢失往昔的历史记忆。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讲,这种古老的历史记忆传承反而成为了马库拉格的贵族和高层抱着旧日传统不放的缘由之一,也由此而造成了主张改革的康诺被守旧派谋杀。《战争的肌腱》中有个很有趣的片段,加兰在冲进执政官官邸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急着去扑灭古老挂毯上的火焰,并且一边扑一边骂放火的人不知道珍惜贵重古物,这点让基里曼觉得十分奇怪。但是,要是将这点和后来基里曼与泰拉高领主的对峙联系起来就会很有趣,那就是他其实这一辈子都在与试图打着维持传统之名抱残守缺的人斗争。因此,这两个故事无论从背景还是从人物性格上实际上都与后期的故事有着紧密的联系。
不过,这两个故事其实也造成了一定的误解。在基里曼的背景设定都会提到,加兰收买了伊利瑞姆的蛮人酋长,让他掀起混乱,基里曼受康诺之名出征,回来就发现父亲被杀害。《战争的肌腱》和《伊利瑞姆》之后,包括lexicanum和许多介绍基里曼的材料都将基里曼在《伊利瑞姆》的第一次征服和康诺死前的那次伊利瑞姆战争混为一谈,也就是以为基里曼第一次出门打仗回家就发现爹死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战争的肌腱》中,基里曼已经是一个声名卓著的将军,以至于到了“马库拉格一半的人憎恨我,但另一半像一个圣人一样崇拜着我“的地步,《伊利瑞姆》中也提到后来基里曼还与被自己收服的山地部族有多次和平往来,可见现在的时间线里,基里曼在第一次出征伊利瑞姆后还有过多次出征经历,直到最后康诺死亡。
顺带说个题外话,其实到了现在基里曼的马库拉格时光里也还是有许多暧昧不清的部分。例如,对于康诺如何找到基里曼,早期设定和(目前通行?)五版设定其实有差异,一种说法是帝皇亲自在梦里启示了康诺让他去拉波尼斯峡谷找到了基里曼,另一种说法骑士们找到基里曼将他带回给了康诺。再例如,“五百世界”是如何形成的也很模糊,目前BL小说中更多见一种说法是五百世界古已有之,康诺还再世时就在试图恢复它昔日的荣光,他死后基里曼便承继了养父遗志继续这项事业,而帝皇到达马库拉格时基里曼已经建立了星系规模的政权,后来在军团时代逐渐扩张到五百世界规模;而黑皮书则称是基里曼自己通过梳理古代文献和星图产生了征服“夜之海”即奥特拉玛的兴趣,但在帝皇找到他之前,马库拉格的势力范围还仅只是贸易网络和“小规模星际冲突”中的胜利。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基里曼被找到前到底在马库拉格上呆了多长时间。按照HH黑皮书的说法,“年轻的”基里曼在对伊利瑞姆征战时帝皇就已经听闻了基里曼的事迹,但因为亚空间风暴阻隔,五年之后帝皇才达到了马库拉格,而在此期间,基里曼已经成为执政官,并在不到五年时间让马库拉格成为一个繁盛强大的世界并开始试图扩张。然而,如果按照佩图拉博的记忆时间线,那么基里曼从掉落马库拉格到被帝皇找到之间相隔了大概40个标准年,因此基里曼不太可能在帝皇找来前只统治了马库拉格五年。不过,这其中的奇妙时间差反正可以用方便的亚空间时间扭曲来解释,我看BL也大概永远不会给补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