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河大学”爆火到“公务员”、“事业编”、“军队文职”的内卷式发展
军队文职备考群荐:免费领取三套真题三套模拟卷各地高考考生正忙于填报志愿之际,一所名为山河大学的虚构高校在网友的调侃中火了起来。
各地高考考生正忙于填报志愿之际,一所名为“山河大学”的虚构高校在网友的调侃中火了起来。
据报道,“山河大学”源于网友的玩笑——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个省份的343万考生,每人出1000元,总共是三十多亿,就可以打造出一所四省交界的综合性大学,面向“山河四省”招生,甚至校训、校徽、招生简章等都被网友们接力设计出来。很快,“山河大学”的话题成为了抖音、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

虚拟“山河大学”的出现,其背后原因和现实问题需要让人深思:山河四省(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的共同特点是教育资源欠缺,学生高考压力大。总人口超过2亿人口的河南、河北、山西三省居然没有一所985大学,导致山河四省人才外流严重。这一现实情况背后折射出山河四省学子对获得高等教育的强烈渴望。
山河四省学子对高等教育的渴望,实际上是想通过跳板以获得一个更好的资源和未来进入社会更好的入场券。背后原因:被一句网络用语“中国学子总是处在“考研上岸”、“国考上岸”、“省考上岸”......的游泳和上岸的途中”揭发。
对高等教育的期望,踏入高等院校的门槛,获得步入社会的高等入场券,社会经济的高速繁荣发展,使得“国家公务员”考试、“事业编制”考试以及“军队文职”考试等这类较为稳定、收入较高的工作成为了毕业生们进行斗争的第一战地。
从“山河大学”网友玩自梗再到工作需要不断 “游泳上岸”,不仅是大众对教育资源的渴望,也式大众在迎合自嘲式的模式,也表达了大众对未来发展的无奈和诉求。高等教育资源布局及其流向,社会工作的“内卷式”发展,不仅是社会要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也要作为我们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