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风景——张振江绘画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

参加开幕式的部分嘉宾合影
2023年4月19日,由广东美术馆主办、王绍强担任策展人、殷双喜担任学术主持的“历史的风景:张振江绘画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展,展览开幕式于4月23日举行。
出席本次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广州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穆林,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殷双喜,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广州画院副院长罗奇,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汪晓曙,中山大学艺术学教授杨小彦,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冯原,广州美术学院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滴,广州美术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吴慧平,广州美术学院后勤处处长孙凯军,广州美术学院招生办主任岑君豪,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何争,广州美术学院纪委副书记邹子如,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郭祖昌,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胡贤武,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庞国华,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党总支专职副书记何红娇,广州美术学院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何周宇,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邓箭今、陈海、张弘,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郑来喜,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主任、硕士生导师李健,广州美术学院基础班主任范久鹏,广东工业大学教授江衡、蒋泓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授刘颖悟,广州美术学院教师张可,江门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吴锐鸿,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师杨金城,番禺区侨兴中学校长叶常青,广东美术馆副馆长胡锐韬、江飞,卡姿兰销售总监李斌,本次展览艺术家张振江,以及来自美术界、新闻界和其他社会各界的朋友们。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谢昌晶为展览发来贺词。谢昌晶在贺词中表示,张振江是一位富于思考的艺术家,注重传承和弘扬广美优良传统,关注现实,服务社会,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积极投身到援疆事业当中,是中组部第八批广东省第九批援疆干部,曾在新疆喀什大学艺术学院支教。
在开幕式上,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广州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穆林,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殷双喜,本次展览艺术家张振江先后致辞。

广东省美术家会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致辞
艺术家张振江,工作、生活在广东,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张振江是当下为数不多的时刻关注历史与社会、军事时政、实时图像,准确把握创作脉络主线,且对时代报以激情的一位艺术家。其作品受德国新表现主义的绘画影响颇深。受德国重要新表现主义艺术家安塞尔姆·基弗的影响,以及意识到自身艺术责任和文化抱负,张振江通过严格的创作训练和扎实的学术研究基础找到了自己作品的时代定位,将他的艺术实践侧重于表现具有强烈历史感以及时代精神印记的形象之中,让绘画厚重的材料足够承托起历史与时代的分量。

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谢昌晶为展览发来贺词,广州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穆林宣读贺词和致辞
张振江擅长利用独特的构图视角和阔大的绘画笔触塑造坚硬的造型,强调作品的叙事属性。他对图像的精心挑选和潜心研究,使他的作品在富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同时,具备逻辑严密的故事背景以及明确的精神属性。在作品画面布局中,他擅长利用恰到好处的留白和坚实的色彩构成进行视觉引导,富有节奏感的笔触和颜料层有机结合,使隐藏在画面深处空间的多种材料与信息隐约流露。运用流动与干裂的色块对比强调多元视角和多叙事并行的叙事结构,且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克制但又高昂的情绪,完成了一曲时代的颂歌。这一切在反映出画家本人高超的画面把控力和创作技艺的同时,也体现了他个性语言与时代精神的对话与融合,历史的风景尽收眼底。

本次展览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殷双喜致辞
殷双喜认为,张振江将历史、人物、风景融为一体的创作理念,更多地体现在他一系列的风景作品中。张振江的艺术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作品中的表现性,不是一般的情绪化表现,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跟着感觉走”,也不是技巧性的优雅表现,或是对现实问题的功利性解释。
殷双喜表示,张振江的艺术,可以视为中国的新表现主义,从材料和抽象两个方向进入当代艺术,以综合性的表达,将历史与现实、人物与风景融为一体,从而将个人对历史的批判性反思转化为公众对历史的再认识。他的绘画语言,既包括了视觉观看的物语,也包括了历史感知的心语,从而将历史人物转换为新时代的风景,将风景创作升华为具有历史内涵的景观。这确实是张振江近期作品中的重要变化,它使得艺术家作为视觉主体,不仅与以自己的作品和历史共进退,也通过他所创造的形象,与我们这个时代和公众分享未来世界的可能性。

艺术家张振江致辞
本次展览将展出艺术家张振江近十年来的当代绘画作品,也是其艺术创作和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其中既有抒发家国情怀的《国之器·图像志系列》《援疆艺记系列》和《自然数系列》,也有反思人生的《域系列》《众生相系列》,皆为其表现时代性和主题性的绘画探索实践。这些作品反映了张振江近十多年来从抽象材料到具象叙事的风格演变过程,以及对时代发展变化的持续关注。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5月7日。

艺术家张振江向广东美术馆捐赠作品《自然数201011010》,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接收捐赠并颁发捐赠证书

开幕式前,在广东美术馆贵宾厅举行了张振江绘画艺术研讨会
展览现场










作品欣赏

垦 180cm×200cm 木板油彩综合材料 2006年

九天 180cm×200cm 木板油彩综合材料 2012年

塬180cm×200cm 木板油彩综合材料 2006年

数说中国1978-2008 200cm×200cm 布面油画 2008年

数说中国.安居 200cm×200cm 布面油画 2008年

自然数·绿色的和谐 200cm×200cm 综合材料 2008年

自然数20091208 200cm×100cm 布面混合媒材 2009年

自然数20077778 200cm×100cm 布面混合媒材 2008年

自然数201011010 200cm×100cm 布面混合媒材 2010年

自然数20170008 200cm×100cm 布面混合媒材 2017年

国之器·振华30 60cm×60cm 丙烯、水彩、纸巾于亚麻布上 2022年

建设正负电子对撞机 60cm×60cm 布面油画 2023年

国之器·DF41 60cm×60cm 油彩、丙烯、色粉于亚麻布上 2017年

国之器·复兴号 60cm×60cm 丙烯、水彩、纸巾于亚麻布上 2022年

国之器·T99 60cm×60cm 布面油画 2021年

重器·蛟龙号 193cm×158cm 布面油画 2021年

国之器·筑梦 60cm×60cm 丙烯、水彩、纸巾于亚麻布上 2022年

国之器·深海勇士号 60cm×60cm 丙烯、色粉于亚麻布上 2022年

国之器·天宫空间站 60cm×60cm 油菜、丙烯、纸、不锈钢于亚麻布上 2022年

在那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之一 120cm×180cm 油彩、丙烯、色粉、泥土、包装纸于亚麻布上 2017年

书院之光 120cm×90cm 布面油画 2013-2016年

途景-天际的光芒 158cm×193cm 布面油画 2013-2015年

筑梦之一 180cm×200cm 布面油画 2022年

重器·成器 180cm×200cm 布面油画 2021年

破晓 180cm×200cm 油彩、丙烯、水墨、谷壳、泥土于亚麻布上 2023年

援疆艺记·雪域天路 130cm×190cm 布面油画 2022年

援疆艺记·古城新貌 130cm×190cm 油彩、丙烯、水彩、黄麻布、亚麻布 2023年

朝圣莫高窟 120cm×90cm 布面油画 2013-2015年

在那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之二 120cm×180cm 油彩、丙烯、色粉、泥土、沙子、包装纸于亚麻布上 2017年

C919·起航 60cm×120cm 油彩、丙烯、色粉、泥土、纸、亚麻布 2022年

国之器·山东舰 60cm×120cm 布面油画 2020年

车轮滚滚黄河岸 90cm×12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张振江,湖南株洲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艺术学博士学位(方向:当代油画)。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水彩画系综合材料与实验绘画工作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喀什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研究员,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油画艺委会委员,中国70油画公社成员。
油画《重器·海洋石油981》入选文化与旅游部国家主题性美术作项目,“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美在科技——中国美术馆藏科技题材美术作品展,“伟大征程 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伟大历程 壮丽画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广东省政协美术馆、内蒙古美术馆、吴冠中美术馆、诚丰美术馆、莞城美术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