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刻钟哲学】本体论化:超越本体论的束缚,高阶哲学的基本论域,辩证唯物主义...

2023-04-26 13:01 作者:蛊三  | 我要投稿

高级哲学最重要的一个思想切入点就是原初符号系统的发生机制

  • 原初符号系统 = 本体论 = 世界世界化的方式。
  • 世界世界化的方式一定是符号性的。因为它一定是秩序性的,一种特定的安排。简单来说世界是哲学意义上的世界。
  • 世界世界化举例,世界变成一个世界要满足哪些条件?时间,空间、主体,意识,有限性,无限性、死,记忆,空虚的地方,联系…里面有各式各样的/无限的方式/性质。




“世界凭什么这样世界化,而不是那样?“ 这种原初的发问意味着我的本体性与这个世界世界化的方式有一种【原初争执】

  • 如果世界世界化的方式只有固定的一种,那最终一定会走向一种主观主义/唯我论,即观念论运动一定会走向在场形而上学
  • 我所体验的有限性就已经证明了【原初争执】的存在
  • 有限性意味着——如果按照观念论/唯我论——这个世界只有一个中介,世界要成为它自己,要把它悬在符号空间(符号空间本不存在,只是暂时的,只是假设存在)里的本体论秩序铺展到这个世界变成现实秩序/自然秩序
  • 但这个自然秩序不仅仅是物理学数学几何学秩序,还包括主体内在的自然,记忆,可死性,认识的连续性和中断性,对他者的可领会性……
  • 这个被铺展开的现实秩序依然是本体论,所以有两个意义上的本体论,铺展开的现实秩序是已经设立起来的/自我实现了的本体论,一个是尚未设立的/还处在一种【原初争执】中的本体论,最起码它和主体有争执,也就是它和主体有一种最起码的陌生性
  • 如果没有这种【原初争执】的自我和他者的陌生性的话,就是唯我论/绝对的观念论,主观主义拉满变成在场形而上学,于是就进退不能了
  • 这种观念论拉满的唯我论导致本体论就只有一种,或者说根本没有本体论可言,只有观念论/唯心主义,变得只有这个中介者了
  • 世界的世界化,世界要作为世界而显现 → 要有一个中介,就是主体的体验 → 肯定会有认识性 → 意味着一种主体和他者之间的张力,主体和他者之间不能直接领会,不能直接理智直观
  • 这种原初的发问,问的是本体论化的机制,也就是本体论变成本体论的过程

<aside> 💡 【小结】

我所体验的有限性就已经证明了【原初争执】的存在,有限性意味着世界铺展自身秩序的过程有一个中介。尚未铺展自身秩序的世界就是处在【原初争执】状态中的世界/本体论,所以这种状态下会发问:“世界凭什么那样世界化,而不是那样?”

</aside>

如果我们不是 solipsism/译:唯我论,而是 egotism/译:自我中心主义/自我主义 或 subjectivism/译:主观主义

  • 主观主义之下只有一套本体论,就不存在本体论化的机制了 → 本体论它自己就是自己,甚至进一步本体就是自己,本体论就是本体自己为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本体本身(的方式)
  • 本体就变成了本体自我认识的一个抽象环节:本体通过主体对它进行自我认识,认识中有一种抽象化实现了本体论。
  • 本体论对于本体的自我实现过程没有预先的约束力,这个本体就不是一个分裂的本体,就是一个主观主义的本体/唯我论的本体,所以这个本体是一个僵死的/闭合的本体
  • 那么归根结底,主体也就不是中介的。观念论把它的中介性给取消了

<aside> 💡 【小结】 主观主义/唯我论下的本体论:只有一套本体论,本体论它自己就已经是自己了,所以不需要再另外的变成自己的机制,所以唯我论的本体论就是本体自己是自己的过程。

所以本体就变成了本体自我认识的抽象环节。 本体对自己的认识过程(通过主体)的抽象化实现了本体论,这个本体论对本体在这个世界铺设自己的过程没有限制,这个本体是一个整全的本体,不是一个分裂的本体,这就是主观主义/唯我论的本体,这是一种僵死的闭合的不开放的本体

</aside>

在世界之为世界的过程中,主体对它自己的中介方式加以规定的方式是悬而未决的 → 也就是说本体论成为怎样的本体论 ← 这是【原初争执】…我们这个世界有时间空间,主体客体,有外物能伤害到我,也有X光能穿透我的身体,但是有没有另一个世界不服从这样的本体论,没有死亡,没有记忆,没有时间…

  • 有没有可能有一个原初场域它世界化的方式,它的本体论和我们不一样,那就要问,不同的本体论它各自的产生机制是什么
  • 有没有一个共同的产生方式?肯定是有一个共同的产生方式,因为本体论成为本体论,一个世界的根本规则要成为一种根本规则,它一定要是一个“论”,它有符号性秩序性;另一方面它要有“成为”,它有发生性凸显性抑制性,抑制而后萌发出来。
  • 无论怎样的本体论总会有一个发生学过程,有意识,无意识,有主体,无主体,非主体所有这些本体论秩序本身要成为一种本体论秩序,那就必须要有秩序,要成为秩序,就必须要一个发生性,凸显性,一个意识
  • 还有本体论要稳固下来,所以大概率会甩出个本体出来,也就是它要有存在性。这个存在性要变成存在者稳固下来

<aside> 💡 【小结】 存在不同的本体论化的机制,存在不同的本体论 但不同的本体论有共同的产生方式,因为本体论要成为本体论,就必然是具有秩序性符号性 同时成为本体论(向世界铺设它的秩序)就必然具有抑制性发生性 而后本体论需要稳固下来,大概率会抛出本体,也就是具有存在性,存在性通过变成存在者稳固下来。

</aside>

以这些要素再进一步去思考本体论化的那个过程

主体是本体论化的产物还是本体论化的原因?它促进了还是推动了?我们会探讨这个问题。

  • 在观念论中发现主体具有一种特点,它有绝对否定性又有中介性,而且主体还有一种闭合性,就是唯我论化闭合起来。
  • 所以一方面它的绝对否定性可以促成某种意识性、发生性、凸显性、突破、断裂
  • 绝对否定性使得本来悬而未决的状态变成一种确定的状态,它通过绝对否定性否定了它自身的那种悬而未决状态,否定了它自身那种坏的/糟糕的不确定状态/混乱的自我无限循环。用绝对否定性从这种疯狂状态下抽离出来。
  • 另外一方面它那种陷入疯狂状态→那种主体的自我闭合性可以导向它的本体论化,要变成一个稳固的本体论。比如时间的机制不被主体所控制。所以主体可以到唯我论的黑夜/深渊的世界里面去,这是它的闭合性。
  • 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就是不管不顾,只顾他自己,但这个自己到底又是什么,他也根本不知道,他根本不去想什么是他自己,他就是那样的陷入了他的内在世界里面,内在世界里面什么都没有,连符号化都没有,自闭症的状态。
  • 另外一方面中介性、符号性,本体论是个符号性,归根结底本体论本身不会直接存在,它会让物来存在,本体论的秩序只会通过物来间接存在,在这个意义上,主体的中介性可以让我们去透视到本体论的本体论化过程,一定会有中介性。
  • 世界的发生学机制的发生学机制,在中间能看到主体性的影子,或者说这三种【原初争执】(否定性,中介性,闭合性)之间他们共同汇聚成二阶本体化——但是这种关系是很复杂的,因为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抽象思维领会把握的一个东西,但是在这里已经足够原初了…




一个标准版本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发生学机制,一切尚未发生的那个原初发生学的那个场位,那个位置,我们不会把它设立成【无】,我们会把它设立成【比无更少】

  • 为什么不是【无】?因为它是一个最原初的符号学结构/原初发生学场位,本体论未发生的/本体论化的发生学的场位
  • 因为没有本体论化,所以只有在本体论架设好了之后,才能够讨论【无】,所以原初发生学场位被称为【比无更少】
  • 比无更少意味着它不是无,所以它不会作为架设好了的符号学框架里的一个【无】:空白的/中立的/容纳的

原初发生学的场位和其运动是一个东西:就其原初发生过程来说,它没有它的场位/运动/位置 ← 这些都是要它进一步自发生

  • 【比无更少】齐泽克版本的辩证唯物主义把它叫做【物质】/【原初物质】=【原初发生学过程】,它发生的是【本体论】本身,而不是【本体】
  • 原初物质首先甩出一个本体论框架,然后本体论回溯性的建构/衍生出一个虚假的起源性的虚无/起源性的【无】(就是起初什么都没有,然后忽然就有了东西)
  • 不要去相信这种说法,因为它是在本体论都已经架设好了再说什么都没有,但是本体论已经是在最初就有的东西了,包括符号侧叙述侧秩序侧...有这些就说明本体论已经被架设出来了
  • 原初物质就是原初运动本身,因为我们无法设想一个原初符号系统,在这个符号框架里讨论原初物质,不能这样做,因为它还没运动(可以假装这样去说它还没运动)
  • 原初物质运动之后会设立它自己的本体论框架,在这个本体论框架下虚构一个【无】,由这个【无】来冒充这个【原初发生学的场域】
  • (因为【无】中生有)然后才说在这个场域里面有某种物质,但是这个物质是不能够符号化的物质,这个物质就是与本体论对立的物质,或者说是在本体论的监视下的物质,这个物质是一个僵死的物质
  • 它是被本体论的立法过程/本体论的最根本秩序所排斥的,所污蔑的那些僵死的,惰性的物质
  • 所以辩证唯物主义始终认为物质是运动的无论哪种物质,它都会有一个基本的辩证运动。基本的辩证运动我们把它叫做物质本体论的发生学机制,这个发生学机制也其实是本体论化的一个机制
  • 【原初物质】的运动它会产生两个东西: 一个是本体论。但如果是一般的物质的话,那它就是一个局域本体论,这是一个他自描述自映射自己使自己符号化的一个力量。 一个是物质。由于有了符号化力量的对照 → 那就有了这个物质本身,它是一个无力干涉本体论的惰性物质,这个物质就不是辩证唯物主义上的物质,不是那种原初力量

真正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变化的,运动是有矛盾的。矛盾就是物质一定会设立自己的符号学框架

  • 一个物理学基本单位(量子)里面,它一定会设立它局域的度规、度规的张量,它的存在/在场就一定会设立它的几何化方式
  • 一个物质的物质性的核心不在于它不能被符号系统所消解,而是它在于它能够设立自己的符号系统。比如英国的一个农民建了茅草屋言:“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可进”。他之为现代人,他可以在他的地盘上自己设立自己的秩序。所以原初物质的最根本性质是它可以设立自己的符号化的那个秩序,他就是这种力量,所以他才是有力的。
  • 不能设置一个悬在天上的符号秩序,在这个符号秩序之下有一套什么是物质,什么不是物质的一个分类表,那就不是辩证唯物主义
  • 辩证唯物主义就是告诉你物质可以自己设立符号学机制,而且这个符号学机制会廓清出一个虚无,然后在这个虚无对照之下作为反面会把这个物质给回溯性的矮化、压缩为是一个某种在符号学秩序下的存有,然后这个符号学秩序就变成一种存在论,存有论来约束【有】来约束物质,这个约束和归置归根结底是物质的自我约束/自我限制物质的自我限制:物质二分为它的符号秩序,和作为被限制/规定对象的。
  • 二分了之后他自己限制自己。这种过程中就可以看到的中介性这一中介性就是主体性的起源物质要实现它自己一定会有个辩证运动,会分裂成符号性的那个维度就是本体论/局域本体论的维度、和一个可以说是实体的那个维度
  • 然后本体论对于实体的中介,它如何限制,如何使之成为自己:物质本要去成为自己(物质是活生生的有力量的,它要去成为它自己,但是它这种成为自己需要一个符号秩序来中介,否则它不知道如何成为自己)它要成为自己是要有规定性的成为自己
  • 那么这种它通过一个符号系统/局域的本体论中介它,中介地成为他自己的这个过程就是主体性,就有主体性了,就会有意识、体验这东西,出现物质的自我限制。所以这种基本的发生学机制就是唯物辩证法。

在这个意义上讲,主体性它是能动的,这种能动性归根结底来自于物质本身的自中介,或者说自实现心。主体性的这种能动性,这种力量,不是凭空的不是某种精神的自由的奇迹。这个奇迹是物质的自中介,是原初存在者,或者说原初在场的那个东西

  • 而且在这个意义上讲,甚至最原初的一些存在论结构,比如说在场,时间,空间样态(内外前后上下…)这些东西都要通过物质的自我发生学机制,这不仅仅是本体论本体化的过程,也是本体本体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本体论当然被设立出来,同时本体论也作为一个局限的有限的一个环节被不停的设立出来了
  • 本体论化它没有一个原初本体论做依据。不存在一个原初的本体论在安排每一个物质如何成为他自己,是物质自己成为他自己。物质具有自己的自由,世界的世界化/世界整体它有它的自治权。
  •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是无神论者,那物质是自由的,但是物质又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而这个规律是由物质世界自己设立的,规律是由他自己设立的。自己通过辩证运动,在这个辩证运动当中是有主体化作为中介的,主体会为世界的秩序如何发展做决定、做调停。
  • 底层的世界秩序基本上都是比较稳固的,某种意义上讲,可以把它理解成它已经发展良好了,比如说量子力学或者说物理学里面的底层秩序就是主体中介完好,不需要再去看顾它了。
  • 但是高级高层的一些秩序就不行,比如说死亡,生命的死生,这一定会带来痛苦,就不能说是绝对正义的,就是有协商的余地,或者人会有遗忘,会疯狂、会变邪恶、会犯罪等等这些东西。这些也是本体性的机制/秩序。
  • 就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获得一个洞见,就是主体和物质是深深的牵连在一起的,并不是两极,老死不相往来的,我就活在我的主体里面,而是要意识到主体是物质之为物质,世界之为世界的一个中介而且永远是一个不能够百分百彻底/完整的一个中介,因为本体论的本体论化过程,它永远不是由一个更原初的本体论做支撑的。所以不可能百分百就是那样,他一定会有剩余,不确定。
  • 甚至要说更原初的是物质,原初物质就是一种自我差分化运动 → 它会变成本体论和本体,这里面的本体论对本体的中介使物质自己通过这个中介成为自己,这个中介过程就是主体,而在物质自己发生的过程中,它对于这个本体论肯定是失控的,因为这个时候主体尚未存在,它没有办法时时刻刻非常自觉的、有意识的

物质要成为本体,它的本体论化意味着它内在具有缺陷,它不能够直接的就是它自己,它具有某种局限性/有限性,内在的僵局,所以它一定要通过先符号化(本体论),然后——既然已经符号化了,符号已经和物质本身拉开距离了,而符号系统又进一步通过辩证法把物质自己设立为:“原本的物质不是符号,我才是符号”

  • 原原本本的物质不是符号系统,而是符号系统所把握的一个东西,但又不能彻底完整把握的一个本体,那么主体就是想要去把握本体的一个(绝望)努力,一个(绝望)尝试,而且永远不能够完整的把握这个本体。
  • 所以物质只要通过本体论的中介成为他自己,它总是会失败/失控,因为它需要一个额外的中介,这个额外的中介是不能够彻底终极地去透视掉本体的,
  • 如果透视掉这个的话物质根本就不会存在就变成僵死的一元论了,那么符号系统本体论就和本体短路了,那么本体论又会变成本体里面的一个无关紧要的一个环节,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时间了,就不存在变化了,不存在运动,尤其是不存在这种原初运动了,不存在这种原处运动。

<aside> 💡 【总结】 辩证唯物主义

物质/原初物质的运动/自我实现会分化出两个部分,原初物质的运动会设立自己的符号学机制所以一个是本体论/原初符号秩序,符号学机制会廓清出一个虚无,在这个虚无的对照下,回溯性的把原初物质矮化/压缩为一个符号秩序下的存有所以一个是本体论监视/限制下的物质本身,但这个物质是惰性的,不是原初物质。这整个过程是原初物质的自我限制,在自我限制的过程中必要有一个中介(中介过程就是主体),因为它铺展自己的符号秩序是要有过程的,是有秩序和规定性的成为自己

主体性是能动的,它的能动性来源于物质本身的自实现心

主体和物质是深深的牵连在一起的,主体是物质之为物质的中介,且要意识到不是一个完美的中介,因为本体论的背后没有一个更原初的本体论做支撑,所以主体的中介总是会有剩余

</aside>




学哲学不能只学本体论/存在论

所谓的本体论就是第一哲学,存在论是《是》学,存在论是第一哲学。但不能只学存在论本身,也就是说你不能只学世界之为世界那个发生学方式,发生学秩序最后铺展出来的方式秩序,以及它成为世界之后的那个等级制。

因为存在论本身是要发生的。

所以真正的第一哲学是基础存在论,这里不是在用海德格尔理论来解释马克思理论。在这里是,其实是用晚期谢林导向一个基本的一个辩证唯物。主要是晚期谢林的辩证法,齐泽克那里启用的晚期谢林的这个后观念论的一个存在论的辩证法,但不妨叫它基础存在论是在用海德格尔理论,因为运思的大体思路是一样的。

走向一个更基础的存在,就是存在论本身的发生学机制,也就是说存在之为存在。

如果说我们研究本体论,那其实只是研究存在者它的存在方式,它的那种发生方式/自激发方式 → 世界是如何变成世界

但是我们更进一步要去想世界成为世界的那个方式,如果只看世界变成世界是怎样的,那就相当于阅读一个公司的章程。

而如果思考世界成为世界的这个秩序本身是如何出来的,那就相当于要去研究这个世界的发生,去研究这个公司章程背后的它的机制,了解它的拟定史,它的张力,它的各式各样的一些制度。

所以一定要去研究存在论本身的发生学机制,那就是它是一个基础存在论,也就是说存在之为存在,刚刚那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标准版本,但是还会有海德格尔的观念论式的版本,就是它的主观主义的版本,它的存在与时间里面的版本,它后面从本有而来的版本,后面什么天地人神的偏中介性的那个版本就是它也有好几个版本。

问题意识不要仅停留在存在论,这是没有意义的,要把问题意识转降到存在论本身是怎么发生的,它里面的发生学机制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有存在论?为什么会有一个秩序化的存在?符号化的存在?为什么存在?一定会秩序化、符号化或者表象化、象征化、然后是有限化、主体化、精神化。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有体验而不是无体验?为什么会有人生而不是无人生?为什么会有死?为什么会有病痛、痛苦?为什么会有语言?会有精神?会有意识?会有认识?哲学应当从这个基础存在论切入,也就是说要去思考本体论化的过程,本体论化的过程,所有的哲学不仅本体论、认识论、知识论、方法论,还有真理论。

所有这些【论】作为符号学秩序,不仅要研究,知道这个符号学秩序,铺设这个符号学秩序,按这个符号学秩序去思考,我们还要进一步就是说,比如知识论和认识论比较:认识论提纯一下为知识论,知识论提纯一下为…它们互相有关联。还要进一步要问的就是说【论】本身的【化】的那个机制论,符号性的这个制度/秩序/等级制架构/发生学过程,发生学的环节、形式、架构、秩序、方式,这些东西本身是怎么发生?里面有哪些张力?里面有哪些辩证法,里面有哪些跳跃断裂,哪些不可思性,哪些在这里一定要设立可思性,哪些中介性,哪些直接性要去思考清楚这些东西。

所以哲学、高阶哲学不仅仅要停留在本体论,虽然本体论是第一哲学,但是我们要进一步要超越到更高的一个位次上去思考本体论化的一个过程。标准答案我已经给你们说过了,那也是就是我们辩证唯物主义者,不是就是停留在教科书体系,而是一个高级理解,对于真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这个物质是一个活生生的物质,这个物质是世界本身的劳动,世界本身的发生学机制是世界本身的活生生的存在、活生生的涌动。

这不是物活论,因为中间一定会有主体化,哪里有主体性,我才承认哪里有这种活生生的物质,哪里有这样一种可以自我发生的这种力量,我才承认哪里有物质。这种自我发生力量意味着它能够自己架设自己的符号学框架。就是这不一定是主观主义,我说它有主体做中介或者说秩序化的一层做中介,这不一定是主观主义,因为它并没有人格化,它没有中心的主体化。这个主体化可能是个临时的主体化,一个脚手架,但是最终在所有认识者、所有的体验者、所有的生存者、实践者这里它也是中心化的,主体化的

【三刻钟哲学】本体论化:超越本体论的束缚,高阶哲学的基本论域,辩证唯物主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