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按数量和类型的组合
从科学哲学的相对性原理和多因素理论解释了人们对事物或事件认识的差别,以这种参考系或标的物为依托得出的认识不同于以那种参考系或标的物为依托得岀的认识,从一个因素的分析做出的结论不同于从多个因素的分析做出的结论,比如:在世界10大著名科学家的排名中,有一种排行榜比较流行,前10名分别为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爱迪生,诺贝尔,达·芬奇,居里夫人,莱特兄弟,麦克斯韦,瓦特。100位科学史家有100种世界前10位科学家的排行榜,有的科学史家把牛顿排在第一位,爱因斯坦排在第二位,有的科学史家去掉了诺贝尔,加进了波尔;去掉了达·芬奇,加进了伽利略或去掉了达·芬奇,加进了亚里士多德等。
通过几天时间的思考和材料充实,写成了新科学哲学“专栏”的一篇文章,取名为“天体按数量和类型的组合”,原理的叙述仍是系列文章的主题。女企业家董明珠在今年的“两会”上畅谈了企业在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格力生产了静音和不耗电的空调。科技创新为主,文化创新为辅,自己争取在科学哲学的创新上有一些探索,也算是在时代大潮中“下了一次海”,“游了一次泳”。在科学上超越牛顿和爱因斯坦的成就,这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使命,两位历史上的科学家建造了经典物理学和相对论物理学的两座高峰,但在科学哲学上超越牛顿和爱因斯坦的成就,这并非是不可能完成的使命,两位科学家在人生后半期的哲学和科学文化的思考和探索中留下了很多空白。
新科学哲学是自己创立系统性、完整性和创新性科学哲学体系的一次尝试。牛顿把一生主要的科学探索成果写成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新科学哲学体系的文章汇编好似写成了“自然数学的哲学原理”。经济学的逻辑方式注定要为任何有价值的事物估价,自己为以广义等效论为核心的新科学哲学估值一个亿的文化价值。哲学不是赚钱的事业,哲学主要是创造文化和认识的价值,中国人在科学哲学的自主理论体系迈出的一小步就是迈出的一大步。做什么事情都不是首先感动别人,而是首先感动自己,这是人生创造力的源泉和一种互联网经济时代的人生哲学。
宇宙学涉及到天文学和地球科学、数学和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哲学等多门学科,可以把人类知识的学科体系划分为“文综”和“理综”两大类,文综是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大综合,理综是自然和工程科学的大综合。以天体结构和天体运行、宇宙体系和宇宙演化为学科对象的宇宙学在学科上属于“理综”,但宇宙学不是某种单一的学科,而是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门学科。可以简单地把宇宙学理解为天文学和哲学的大综合,宇宙学是哲学化的天文学,天文学是去哲学化的宇宙学。人与自然相当于人与宇宙的关系,人与社会相当于人与文化的关系,自然和宇宙与社会和文化科符合学哲学概念性的等效关系。
宇宙天体从数量上展现了“从一到无穷大”的组合样态,少到一个天体,多到千亿个天体,“流浪行星”和“流浪恒星”、单一的白矮星和中子星是单一的天体形态。宇宙天体有双星和三星的组合,有四颗恒星组成的“四合星”,五颗恒星组成的“五合星”,六颗恒星组成的“六合星”,有比四合星或四聚星、六合星或六聚星规模更大、数量更多的星群和星团组合。

球状星团的形状是球形的,通常包含了数万、数十万、上百万颗恒星,直径从几十光年到几百光年,大多数球状星团的年龄在120亿年以上。螺旋星系和椭圆星系包含了数千亿颗恒星,直径为几十万光年。我们的太阳是单恒星系,但它不是一个“孤独的舞者”,地球和月球、金星和火星等太阳系行星都是它的“伴舞”,天文学家把双恒星的组合比作两颗恒星跳起了优美的华尔兹,把多星组合的聚星、星群和星团想象成壮观无比、“大气天成”的集体舞者。
天体的类型有多种,太阳是地球依托的主恒星,它是一颗由发光等离子体构成的火球,太阳以外的恒星与地球相距遥远,人们在夜间看到的星星好似闪闪发光的“点光源”。行星是绕着恒星公转的不发光天体,人类居住地球家园的行星上。小行星和卫星的质量比行星小得多,小行星绕主恒星转动,卫星绕主行星转动,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人类通常将月球列为太空探索的第一站。
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是不同质量的恒星在演化末期以“星爆”的方式产生的致密性天体,可以把白矮星和中子星称为“奇球”,相应地把黑洞称为“奇点”,奇点位于标准黑洞的中心区域,所有视界内的物质和能量被压缩成一个密度无限大的点,从奇点到奇点周围的视界形成了超强的引力场,包括光子在内的所有物质被锁定在黑洞的“引力井”。在星系中心通常“蜗居”了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在星云和星团内则分布了数目不祥的恒星质量级的黑洞。
宇宙天体从类型上展现了各种固定和不固定的搭配关系,天体是物体在宇宙空间的存在形式,有天文学家把天体分为6种,有天文学家把天体分为24种等。天体的组合方式神奇而多变,“一切皆有可能”,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天体组合。按数学排列法计算的天体组合和从天文观测发现的天体组合保持了一致,天体的数学和天体的物理组合遵循科学哲学排列论的等效原理。天文学家迄今发现了黑洞与黑洞、黑洞与恒星、黑洞与白矮星、黑洞与中子星的组合,中子星与中子星、中子星与恒星的组合,白矮星与白矮星、白矮星与恒星、白矮星与中子星的组合。
天文学家似乎没有发现双黑洞与中子星和双中子星与黑洞的组合,没有发现双黑洞与白矮星和双白矮星与黑洞的组合等,但依据天体组合数学和物理关系概略性的等效原理,天文学家在未来的观测中可能发现奇异的天体组合。可以把未被发现的奇异天体组合称之为“如山组合”,这是以本作者的名字设想的天体组合,这不是科学逻辑的预测,而是以广义等效论为基础给出的科学哲学预测。一个好的科学和好的哲学理论既有分析的功能,也有预测的功能,而理论的分析和预测适合科学哲学功能论的等效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