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本质重读~~
虽然邹大说还是只学工作相关的好,不过,我感兴趣的领域多,想要学的快用的快,直击本质还是值得的,比如我去研究性格分析然后出了自己的底层理论,然后非常好用
叶教教的固然很好,但我喜欢运动啦,喜欢唱歌啦,想要重学所有学科啦,给小孩子解决成绩提升问题啦等等。。。。所以,我还是要去学习
上一次是花了两天把书扒了,变成了list给背了下来,显然,没有变成自己的东西,所以用处貌似没有特别的感受,那么这次,我这个假期,就干一件事吧,就是研究透学以致用,那学以致用文的草稿写了一部分,剩下的我需要解决逻辑框架,这个也很重要,我在后面学习建立框架的时候都用得上,那么第二个就是方法论背后,这个也很重要,学以致用里也用得上
所以,先总,分,再总,就对了,现在有点心烦哎,没事,反正就这么一个目标,还有4天,3天,我感觉是够了的,那不如再放松一下,去嗑个糖^_^,因为想到直击本质有点头大,需要勇气

我的勇气终于酝酿够了,开始重读书本啦~~还是从薄读厚吧

刘润在序言里说,不学习,只学习和学习思考方法的人,对应在起明的段位里,就是没段位,认知级,和理解级的差别。。。认知级的人就像吃得多消化不了的人,我之前就是,弊端也很明显,一定会陷入焦虑的,因为学习是要动力的,而动力一般都是想要向上发展,但是认知级只能在基层打转,无法突破,所以,一定会陷入焦虑。那理解级呢,是吃了之后能消化的级别,还需要继续向前,到运用应用实践,不过,路一步步走,只有掌握了思考的方法,能够去正确归因,理解为什么,然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指导行动
所以这一本,是教我们如果对已经发生的事物正确归因,对未发生的事物因理解为什么而能预判,从而能去推动我们目标的达成
在文中有非常多的思考框架,都是来帮我们寻找正确归因、做理解的,而我说的学以致用的一个要点,就是要能快速选择合适的框架,将所学对应到框架中,有效率的提取出底层逻辑,得到目标相关认知,使得行为流可以走向行动
那序言接下来就讲到了全书的框架,也是行为改变原理的框架,本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达到,然后是应用中的可以怎么用,认知、理解、决策、行动都包括了,我后面会增加个复盘~

走入正文,跟思维导图那里一样,开篇都要讲,为什么要探索本质,跟目标不一样,目标只是说要去哪里,但是,为什么要去那里,这个决定了大家行进的态度,然后才讲到定义
拿王兴的成功,和张无忌的功成,一个是借势来说明这个是成功的关键,一个是类比来说明这个关键具体是怎么发挥作用,她把理解力放到了内功的位置,那外功,应该就是行动了,其实行动和冲动的区别,就在于内功,一个是蛮干,一个是有方法方向的干,内功就是方法方向的选择正确,其实内功包含了从目标动力认知到决策的所有,所以内功其实是最难修的,有一句叫努力决定了成就的下限,而天赋决定了成就的上限,那我觉得,外功决定了成就的下限,内功决定了成就的上限
正如学习力思考力表达力是内,最后的表达是外,有了内,学习理解决策预测,都才有可能
为什么要学这本书?是让我们成就的上限有机会得到质的飞跃

然后就到了书的框架介绍,什么是本质,我在上面讲过自己的理解,就是事物的正确归因,理解其真正的为什么,可以来预测以后,书的框架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做什么,迁移做的具体方法
接下来她提到了一个好书的三个标准,一,要有理论依据,这个很好理解,思考力里面,目标-理论逻辑-感性例证,的确现在很多只有故事例证然后衍生的很扯的文,我都懒得看,二,要有真实的案例,跟上面重叠了,三,亲身实践有效,这个点就是学以致用了,自己没有用过的,讲的也都是虚的,虚的东西我能讲特别多,然后都是YY,这就没必要浪费时间了,在自己的目标上去做思考和实践,偏离目标的都将是空的
所以,真正的道理是相通的,学以致用四个字,就包含了学和用,前者是思考力,后者是基于前者在目标上的行为原理走到实践的checklist,所以,以后我就记住学以致用就好了

接下来进入正文,第一部分,什么是本质
本质是一切的底层,“一切”可以这样归类:事物、现象、问题,所以本质是事物的类+种差即定义,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问题的根源
事物的类+种差,其实定义就是真知,那想要解释清楚一个定义也是一种表达,所以还是分为理性+感性传达效果最好,也就是给定义还要举例比方
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底层逻辑就是各种现象的动力来源,研究产品,其实是在研究人性,物理世界的现象,底层逻辑是各个定律定理
问题的根源,望文生义,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

那接下来,如何发现本质,方法是科学的假设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溯因推理法
溯源法和正推法的区别在于,溯源是在一个巨大的认知框架上向上探路,而归纳法可能是没带地图的那种探路,比如我说过的那个桃大大,就凭企查查上肖战公司的股份分成就瞎推导肖战背后站的是腾讯系。。。。虽然我超级大爱肖战的说,但是。。。真的这脑洞有点太大了,实际上在认知框架上探路,是肖战在19年上半年起诉公司估计是想要解约,后来陈情令爆红,双方妥协,肖战撤诉,双方共同成立工作室,肖战为自己争取到了一定的自主权
推理法原文提到了我也要再理解下,归纳推理法,从一个特定的观察开始到一个一般的结论,但问题是需要足够充分足够多的信息去归纳出信息,而不是单条or几条就定个结论,比如,对于肖战,考据从他出道到如今,各种采访、活动、参演剧演技变化、许多业内大咖评价和选定合作等等,能归纳出他今天的一切大部分归功于他的人品才华,而不是就凭着几次黑粉事件,就妄断他是怎样
演绎推理法,从一般理论开始,检验假设,要么确认假设要么拒绝假设,比如^_^,我当初偶然想起搜一个肖战一博撞衫的视频看,当时是觉得详细看下大家的牵强然后就回到生活工作、不再YY喜欢的偶像,而是把他们作为榜样。。。。结果,我的假设被打脸了。。。然后我就很想探寻他们是如何因戏生情,然后,我的假设又被推翻了。。。。直到我确认一博是一见钟情而再也推翻不了,居然确认是天选。。。我。。。从此再也不看小说了,都有这么美好的现实了,还不够我去向真实的偶像学习,还要沉迷于虚假的编织吗?有了真的更好的我就不用假的了
那溯源、演绎、归纳三个推理法的异同点,首先溯源求的是正确归因,解释确定的现在,演绎是通向不确定的方向,^_^比如肖战一博,确认他们就是完美伴侣去溯源为什么能在一起,哦,是水晶一博的一见钟情认定直锤,那演绎归纳的起点就不一定是真实了,可能是表面的现象甚至是胡编的结论,是可能会被推翻的

其实跟上面一段还是一致的,就是文长到了一定程度,还是多个分割线看起来轻松些。。。。
首先,讲如何大胆假设,我们说了,溯源法就是对现状正确归因,首先,现状要观察清楚,不能太表面也不能瞎感觉个结论,表面的现象和瞎搞的结论对应的不是溯源,而是归纳和演绎,看看现象有没有普遍性有没有研究的必要,假设的结论会不会被打脸,否定假设很简单,一条就行
大胆假设,就是对确定的现状的原因进行假设,比如我确定了他们不是被大家强制撞衫,而是人家就买的情侣款,或者,两个帅哥颜值超级扛打,从衣柜里把对方的衣服随便拎出来都能穿的帅出风格。。。我只能假设他们是情侣,这用的归纳法,从现象到一般的结论,因为情侣款的大量出现现象的一般结论就是,他们是情侣啊
大胆假设,对事物、现象、问题进行假设,事物的定义,现象的动力/发生机制,问题的根源

第一种假设法,穆勒五法,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法,共变法,剩余法

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法
定义是是类+种差,如果不确定定义,可以找同类,然后再找种差,比如定义爱情,可以找找同类友情亲情等,然后梳理共性和差异性做定义比如对痛点进行定义,那就是很多人的具体痛点现象,进行共性归纳再抽取,痛点就是怕,恐惧;地域级现象,发生区同点,未发生区的同点,两者的异点
同类现象的动力/发生机制,求同,使用归纳法,归纳法有被打破的风险,但是科学就是在假设和推翻中前行的,比如彩虹的出现在露珠、瀑布、雨后,同种现象找出彩虹的发生原因
问题的根源,偶然出现的问题,求异法,比如失眠,失眠日子做的事情,与未失眠的日子对比

共变法,可以作为溯源的一种假设法,但要注意A与B同时发生可能有以下四种相关性
第一,A与B之间的联系是巧合;第二,A和B都是由第三个因素引起的;第三,是B引起了A;第四,A引起了B
比如冬天和水管冻裂经常同时发生,这两者的确是因果关系,事实上是热胀冷缩;但打雷和闪电也经常同时发生,这两者都是由于云层摩擦引起,两者之间并列的,只是传播速度不同

剩余法/排除法,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复合的时候,比如

第二种假设法,5W提问法,这是在探寻因果链问题的根源的时候使用,但问题是,因果链最起码是主因果特别合理,夸张的因果链就是少了一根马蹄铁,输了一场战争,因果链是主因的主因的主因的主因,而且还是占比非常绝对的主因,生活中感觉比较难出现

第三种假设法,结构分析法,导致问题的原因复合且而彼此可以独立分析的时候
结构分析法也就是学习力了,基于一个目的,先理性逻辑展开,最核心的在于理性层的逻辑关系,MECE法则,这就是我最想获得的,可以直接拿出来框架去把学习内容直接纳入提效的
所有的经典思维导图都是用了模型,或者是创造了模型的分类,比如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目标到复盘的行为体系,性格的二维四象限
很多结构原因被归成单一因果链,比如大势是起落的主因,却归因于努力,在直销平台上会经常简单归因

第四种假设法,系统分析法,那结构法和系统法的关键差别在于,复合原因之间一个是MECE独立,一个是彼此关联,彼此独立形成的叫结构,彼此关联形成的叫系统,但这系统和结构的凝聚点都是目的,基于一个目的的展开,所以溯源才有可能,目的受影响,找到其影响元素去调整
元素之间相互影响,彼此的关系正相关或者负相关,导致元素的分量会发生变化,也还有要点就是,系统要么是增强的,要么是衰亡的,没有所谓的保持型
所以,厄。。。在系统里找出问题的根源。。。我觉得,还是打住吧,回到文章的开头:亲身实践性,如果跟自己的目标和做的事无关,就不用YY了,议论“大事”谁都会的很,特朗普拜登都议论的头头是道,换话题成今年找老板谈加个薪你看怎么样?
公司也是,公司系统那么复杂,真的能画系统图找个根本原因解决掉?市面上非常多管理方法,包括现在的上各种数字化系统分析的,对于有的行业真的比较有用,但是是不是根本问题,真的很难说,只能说尽量解决老板想解决的问题
所以,找个相对标准的结构性框架,对着上面一一自检,然后在工作中做调整的确是可行的方法了,系统法真的是,个人觉得会导致混乱,最起码我就不用了~~
像我分析个人销售工作,如果用成交系统来说,有硬实力和软实力,销售流程配合上客户管理(客户分类)、销售行为管理(销售漏斗)、跟进周期管理(短中长每次说什么内容)是属于硬实力,软实力里面有懂客户懂产品懂沟通,这些都是相互影响的,这画系统也太复杂了,也很难分析,而结构法会好用些

上面讲了实用的大胆假设法:求同求异法,共变法,排除法,因果链法,结构法
实用的小心求证法:一,逻辑上的合理性;二,与所学其他知识之间的一致性;三,用这个假设是否能解释过去的事件,是否能够预测未来的事件;四,试验;五,举出反例
大胆假设的常见谬误:从众效应,服从权威,以偏概全
假设时取样的代表性比样本数量更重要,取样偏差(从众、权威、以偏)会导致归因谬误
反向学习错误归因几种:把相关性当因果(相关性4种可能片面取用),过度简化因果(只要重复就能实现梦想),认知质量低的归因(胡扯)
除了练习,作者说了几个提升归因能力的其他必要条件:好奇心,认知,经验,情绪
这个也算是啊,归因能力是复盘能力的第二环节,是基于经验的,动力是好奇心,阻力是情绪,抓大放小重刷认知,然后形成新的归因,跟着的步骤是二次决策

首先我读这本书的初心是建立几个逻辑框架,让我以后学习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抽取,提升学习效率,帮助自己学后能记得住,这样用的时候就可以很快调用,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记住一堆笔记,都是散漫的思想,可以散漫,像从薄读厚时就可以,但是从厚变学习力的时候就要效率
那这边思考本质,讲的就是行为原理中的理解,理解事情是为什么,也就是正确归因
因为理解本质像是内功,决定了我们成就的上限,理解/正确归因就是事物定义、现象的动力系统、问题的根源,归因的方法有求同异法、共生法、因果链法、结构分析法,其中结构分析法就是我探寻的关键
说到归因能力,在行为原理上, 要有动力好奇心,克服情绪阻力,要有行动结果来复盘就是经验,要能抓重点拿出归因的认知
那出错就从过程中找环节可能问题,抓重点拿认知,选取样本错误就会错误归因,常见取样错误有:取所谓大众,取权威,取个别当整体,取偶然当常态
归因过程就是,找出更大复现率的原因,不能更大概率复现的,就是low的因果,比如简化因果
感觉差不多了,今天就到这里,明天继续~~棒棒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