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印象里的姑姑

2023-01-20 09:07 作者:灵蛟大王吧  | 我要投稿


2023年 1月14日8点25分(大概),距离她最后一次生日的23天后。

我的姑姑用永久沉睡的仪式,释放了她可爱的灵魂。

她走的很安详,多年的好友用自己的唇膏为她画了最后一次淡妆。

腮红很好看,看着她躺在床上像是一个怀春酣睡的少女在认真的做一场好梦。


最后还是哭了。

因为她还是那么美,好像轻轻呢喃她的名字她就会睁开惺忪的眼睛埋怨你吵醒她的梦

心底却被避无可避的现实一遍又一遍的就着耳朵大嚷。

“这次,她不会再回答了….”

有一点悲伤,更多的是绝望和愧疚。

愧疚的不是因为自己的一无是处,

而是因为承诺了的事,却做不到。

凌晨的时候殡仪馆的车接走了姑姑。她的朋友丈夫和我都松了口气。

事情靠一段落,还算顺利。

我却睡不着。


尚存的一点良心让我强迫自己开始写作。

在还有一息敬畏之际记录下我能回忆起关于姑姑的点点滴滴。


以下内容均为一个女人讲过一个男人的故事之回忆,亦或是一个自以为是的男人界衡于模糊与清醒之间的臆想。

均无实人,实事。叙事先后,不遵时序


一 那些不着调的giegie

姑姑出生在沈阳,一个年迈濒死的骆驼家庭。父亲(我的爷爷)早早去世,母亲(我的奶奶)靠典当家里的旧物和

与好心的邻居东借西还勉强拉扯大了4个孩子。三个哥哥,还有最小的她。

大哥(我爹)是个梦想家。喜欢音乐,就自己造音响吵得四邻鸡飞狗叫。

喜欢读书,就拿着铁锹追着弄坏书页的二弟跑上好几条街。

当妈妈终于盼到最大的孩子可以去工厂生产为家里添补家用的时候,她的大哥却说:“我要去北京!”

说走就走

背着军用水壶独自一人搭火车跟着人群去天安门看毛主席,看红卫兵。

给我回忆这一段的时候,爸爸的眼里和脸皮里满是泪光和油光。但是姑姑只记得奶奶一个人坐在

门框上边哭边骂。骂我爸是个李阎王。那时候,姑姑听懂了家里的苦。

二哥是个艺术家,却成了一个动作替身。她回忆说二哥写的一手好字,做的一手好诗集。逢年过节写对联,都是手到擒来妙笔生花。

但是艺术也伴随着奉献。每年二哥都会在工地(二哥是建筑工人)上以身示险,不是今年从4楼掉下来摔断腿。明年被锅炉压碎骨头。有一年头盖骨也掉了一块,

还按着没有骨头的软塌塌的头皮挤着三角眼(这是我姑原话)逗她笑。姑姑说奶奶每一次都吓得脸色铁青手脚发抖。心痛的忘了哭。

三哥是姑姑眼中最踏实的人,但是聊起大哥(就是我爹)的时候姑姑的像是在和我讲一个精神病人。说起二哥(我二叔)的时候是个让人又倾慕又费心的才子。

说到我的三叔,姑姑眼里带着忧愁,和无奈。在他眼里,三叔大概是一个过于踏实的人。和狂人大哥与才华横溢的二哥格格不入的踏实性格让姑姑在为奶奶

安心的同时,也为三叔的人生感到乏味。

作为一个最多守在奶奶身边的女人,我想一个少女的内心。掺杂着大哥的癫狂与浪漫,二哥的大神经和才气,还有三哥的稳重与庸俗。

让她有对传统女德的坚持,又有渴望刺激的涟漪,内心极度克己复礼的自律,又追求奋不顾身的浪漫。

她就这样长大,她还是当地最美丽的姑娘。


二 一段致命的浪漫可以回忆多少年?

如果有人问我浪漫能够持续多久?我会计算一些年份的加法(因为我数学不好)然后不犹豫的告诉他

“至少40年”

这40年的结尾是姑姑悄然的离开,开头,是一个关于少女的爱情。

和姑姑相处的10几年里,除了拿他认为的别人的优越来吊打我这个废物之外,她与我讲过很多他的过去。但只有20几岁(大概)的他的初恋可以让她双眼里闪烁着光彩。

她讲他们如何相识,如何一起玩耍。她讲他怎么在大院外喊姑姑出去遛弯,她讲他雪天里穿着一身夹克多么的帅气。她讲他怎么那么聪明没骑过的摩托车一学就会,

她讲他载着她在凌晨的故宫的高墙下的大雪里骑着绿皮摩托一路狂飙,雪花打在她脸上吓得她紧紧的贴他的身体,好像一切在那一秒静止成了一幅画,

朝气勃发的英俊的脸庞,鹅绒大的雪花,漫天苍白中的一点绿,和一颗无法平复的年轻的心。

姑姑聊过很多关于他的事,为至今能记得的就是那天的故宫城,大雪,摩托车(最后好像撞树上了)每次讲到这,

姑姑的眼角都有水气。10多年里相貌老了,但故事没变,泪水也没变,心也没变。唯独早已物是人非。

后来他走了,姑姑说是因为门不当户不对。

我看得出来,姑姑很伤心,伤心了40年,也想了40年。


三 魑魅魍魉的时代与她的前方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腾飞的开始,姑姑说当年家里有人在火车头做台长,光是北京和哈尔滨往返做倒卖袜子的买卖都能赚得比一个拖拉机工人多好几倍。

但是我爹对此不以为然,并且嗤之以鼻。工人阶级里的劳动模范对他来说是一种荣耀,

但是根据我遗传来的社恐神经,和玻璃心来推测,大概率是不敢脱离舒适圈出去厚着脸皮赚钱才是心结。

姑姑则没有这样的顾虑,30多岁时候的姑姑出落的越发秀美大方。做过生意,开过餐馆,最后和一个服装店的老板儿子成了家,生了女儿。

当时的老百姓大概有两类男人,一种是我爹这样贫穷却固执地循规蹈矩。另一种是在暴富下无法收敛的纵欲。贫富介于二者之间,皮包骨和啤酒肚也介于二者之间。

文化传承和基本素质的缺失,让两种极端的人性诱导当年的很多人,很多家庭变得光怪陆离,分崩离析。

姑姑也同样在这浑水的漩涡里面溅了一身泥巴。姑姑独自一人来了荷兰。离开了她9岁(好像)的女儿,离开了她的故乡,甩开了她身边的所有人。

她漂亮,所以她不想让步。她想忘掉过去所有的不适,不顾一切的想将自己扎进水里把那些恶心的龌龊,和天真的执着从头到尾洗个一干二净。

她要全新的开始,全新的生活,忽略了也许她期许的前方会更加肮脏。


四 他乡

我承认,我是一个啥杯。自以为是且偏执无知。至少35岁之前表里如一。年近半80的我每每回忆过去,偶尔几段刺目的画面闪过眼帘,总会让我羞愧的全身抽搐。

但惟独有一件出于自私的事我做了,背信弃义,但不后悔。却伤了姑姑的心。

从大专毕业的我当年25岁,因为整天通宵打游戏有点营养不良,却不失帅气(。。。。。)那年我在沈阳和姑姑见了面。

家里安排我能去荷兰打工赚钱,不然我这种性格(社恐玻璃心还很傲慢口无遮拦的啥杯)很难在国内生存。

当时也是冬天,下着雪。姑姑挽着我的胳膊陪我买出国能穿的外衣,那时候的她依旧光鲜亮丽,温婉如玉。

我清楚的记得她开心的抓着我说,“到了荷兰我小侄就是大男人了,和那个男人一起在我身边,我有两个男子汉保护。我们每天出去玩好不好?”

我装模作样的说了句“好!”脑子里想的大概是昨晚网吧里渔人跳刀一踩五的画面。10几年后如果知道姑姑这句话带着多少的心酸我就不会那样敷衍她了。

当时在中国和多人以为出国打工一定会赚大钱,国外风景好,人好,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的气息。说实话,这些都对。但是并不在我身边。

和大多数低文化程度的移民一样,刚来的荷兰的人大多数在餐馆,杂货店,家政服务和食品工厂之间忙碌。

上班路上伴随着温文尔雅的低声私语,文质彬彬的外国礼仪。绿树青泽(荷兰没山),鸟语鹅乡。

开工时就是油烟瘴气,粗口鄙夷,听不懂的粤语,换来刁民的白眼。不同地域的团体,充斥着猥琐低级的排挤。

有一段时间里我只能在厨房和卧室两点一线,用游戏排解压力。被黑老板骗过钱,被一同做工的人抽过脸,还被一个看上去骨瘦嶙峋的老变态蹭过屁股(我丢奎老母)

在被介绍去第三间餐馆打工的时候,老板什么都没说把我推进后厨让我赶紧开工,有4个福建人模样的人用蹩脚的普通话冲着我说“东北人?来自北方的狼啊”

手里拿着一把菜刀对我上下打量。

我崩溃了,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与人不能和平相处,不懂为什么和外国人点头哈腰却要对同胞冷嘲热讽。

我当时还年轻,不像现在一样能说一句“看你妈呢?”或是熟知了底层阶级就是如此而释怀。

我只是逃了,这一逃,逃离了暗无天日赚辛苦钱的机会,也逃离了对姑姑的承诺。

多年后,想起当年向姑姑倾诉我的遭遇,以为她眼神的冰冷是两代人的代沟和冷漠。

实则对她来说,这些正是每个底层打工人必须经历的一切,也是姑姑不想回想的那个她曾经奔赴的前方


五 那个男人

“到了荷兰我小侄就是大男人了,和那个男人一起在我身边,我有两个男子汉保护。我们每天出去玩好不好?”

这里的其中一个男人是我这个啥杯,另一个男子汉就是她的第二任丈夫。她的女儿称之为“光头”,而我第一个称之为“姑父”的男人。

每次说起他,姑姑就会摆出一张藏狐脸,眺望天花板的最远端,嘴上说着“和他啊,就凑合过呗。”

但在我的记忆里好像之后从我姑姑嘴里提及的其他人,都不如这个凑合过着的男人。

我们相处的短暂的13年里姑姑很少正面评价他的男人。

但是当她在他的身边总能变得轻盈,年轻。偶尔无人时会与我聊他们的相识和过去(但是我忘了)

埋冤他在她眼里的固执和呆板,手机里对着他笑的笑脸却掩饰不住那份心安。

有时候姑姑会古灵劲怪的对我讲“我跟你说,你姑父外面有人了!”眼睛里却满是有持无恐的在说“我在胡扯”

有时候又会满脸嫌弃的数落他办事固执不知变通,却又说出一大串臭男人还不如她老公。

我无法得知两人心底到底有如何的盘算,但这实打实的10几年里,我见姑姑的时候总是怨少笑多。(当然怨气90%是我干的。。。)

不曾有过家庭不和谐带来的忧愁。这却是我能见证的事实。

我认为在姑姑没有生病的那段时光里,这个家是姑姑最大的依托和期盼。这个男人,就是她所有憧憬的地基。

但命运没有向姑姑垂青,来荷兰后的两次癌症,夺走了他们即将迎来的幸福。


  美丽心灵

姑姑的美是一种跳脱出世俗的温婉,有一种让妩媚成为陪衬的祥和。她微笑的时候迷人且暖心,她调皮的时候像一个活泼又羞涩的精灵。

当她离开后,我得以从一个晚辈变成一个异性去缅怀她的过去之时,我会迫使自己回避这种美丽,以免因为愧疚之事让自己陷入更沉重的悲痛。

我想一个男人一生最大的不幸大概就是辜负了一个姑姑这样的女孩。还好我够不要脸。

我记得有人说过,一个童年经历过悲剧的人,他可能走向两种极端,一种是成为施暴者,另一种则是相反的成为一个善人。

我回想姑姑对她童年giegie们的印象,她大概了完美的复刻了后者的善良。(hahahahaha这是她说的,不是我说的我对谁都是很愧疚的。。)

经历过被拆散的爱情,离异的家庭,糟糕的底层的污浊和龌龊,还有身边亲人晚辈的失信(对就是老子我)。

这一切看似孤立,却能够映射出这个时代的百姓正在经历的人性的扭曲。

义务教育里的仁义道德与现实社会中人们的短视和贫穷带来的物质和理想的冲突和变异影响着每一个活在这个时代的中国人。

在这里,每一个人都是施暴者,也是受害者。年近40的我就经历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从一个愤世嫉俗的愤青,拿着道德圣剑铢锱必较审判一切自以为恶的人性。

转而变成了一个坐在井里面还能仰望天空的牛蛙(会减肥的)明白了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你上你可能还不如他的道理。

我能明白每个人的看似匪夷所思的选择都是他的一大串人生做为铺垫的必然。

你永远会遇到一些恶人,你却深知他们如果有了知识和德行必不会如此。但是他们却还在切身实际的伤害着他人。

面对这样的世界其实我很腹诽,更多的是无奈。但姑姑不如我这般懦弱,她尊崇礼数,亲和习俗。

总是在逆境中压抑倔强,与不甘和委屈妥协,与伤害过她的人和解。

当她提及别人,“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谁还没个难处” “都是朋友,都不容易”的声音总是不绝于耳。

在我的印象里她会一直关怀着很多人,(我就是其中最大的那一坨)就像一只看护着一块小菜圃的闪蝶。

黄瓜要好好的,大葱也要好好的,昨天的西瓜苗蔫了,要给他多浇些水,今天的牵牛花着凉了要给它取些暖。

尽可能的让她见过的人都幸福。

一个在快乐中助人的人值得钦佩,一个在苦难中行善的人值得敬畏。

作为姑姑的亲人,我能看见她眼底隐藏着的阴霾很多(啊至少有一半是我造成的,我不活辣!),她皮肤柔软且光滑,唯独眉间有两道深深的皱纹。她总是欲言又止,转而微笑示人。

我想没有一个人能改变任何一个国度里底层人民的人性困境。姑姑的美恰似掉进铁锈山里的一块强磁,不幸和贪婪总是在她身边形成一个又一个的漩涡。

我无法想象如果我是姑姑会变成什么样的生物,(估计先得摸一把自己的屁股…)但是姑姑用她的行为告诉我,也告诉这个世道。

选择善良,是对这个混蛋的世界最强硬的反抗。


这大概就是我能够想起来的对姑姑所有的印象,没有褒奖和刻意的赞扬。因为每一个还活着的且认识姑姑的人都能见证这些朴实的言语。

虽然看上去不是这么回事,但是姑姑的离去却是对我打击很大,但倘若她依旧活泼,怕我大概又是一番不要脸的光景了。

这个世界永远不会存在人们幻想出来的公道,就如我幻想着姑姑没有见过我,没有来过荷兰,没有被伤害,那个雪天里紧紧抱住的腰没有再松开。


下局努力,走你!

起笔于14-1-2023.

对不起


我印象里的姑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