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相信的力量来穿越家装家居产业的变革周期
朋友来喝下午茶,建议我要重视“大规模连接核心用户的效率和能力”,我思考了一下,若要实现“大规模连接”的设想,唯有依靠媒体场景或者大型线下场景。线下的见面沟通确实也很重要,连接交流更有深度,缺点是数量极为有限,大约每年几百组到1000组。今天在办公室,我被蔡磊先生的《相信》吸引,临时决定抛下“一切待做的作业和见面日程”,安静地拜读一下。我有所期待,为自己正在做的事,找到自己的“相信”和更明智的“算法”。
渐冻症是一种罕见病,蔡磊先生在年富力强的最好年龄41岁确诊,医生反馈仅有2~5年的时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蔡总已是商界的顶尖精英之一,取得了卓越的商业成功;而时间,已成了他最最稀缺的资源。他的故事我不重复说了,感兴趣的可以自己看书。
我从书中读到蔡总的工作节奏:担任京东副总裁、承担财经板块,负责4个内部创业公司,担任几个知名大学的客座教授定期授课,高强度出差,处理邮件,开不完的会议,……对时间资源的使用,竟然切片到了如此的极致。我近期发现,商界的顶级精英圈层,似乎很多人就是这样的工作强度,自动自发地“718” (每周7天每天18个小时投入工作)。
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和身心健康的平衡,如何做好呢?这一点是我困惑的。我觉察到自己的情绪随着体能的变化、或者是外界人和事的刺激,会有轻微起伏。而这帮顶级精英,似乎有秘诀,能让自己的能量状态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参照之后,我的选择是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对时间的使用效率;同时,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保持情绪稳定。
我从媒体端多次看到华为的余承东先生也是这样的工作强度,说明“艰苦奋斗”在商界顶级精英圈不是个案,而是大家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工作生活平衡,这句话非常理想化;要把工作做到最顶流、做到第一,不牺牲个人的生活时间是不可能的。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丛林法则生效,优胜劣汰时刻在发生,谁是猎人,谁是猎物?谁值得拥有生存权和发展权?产能过剩时代,机会是要靠抢的。
李开复得出一个朴素的结论:“健康、亲情和爱远比成功、名利重要!” 他的观点来自于自己大病康复的特殊经历,这个观点和“精英艰苦奋斗论” 又是冲突的。
我尝试在我的思想框架内实现逻辑自洽,融合两种不同的思想。把“健康、亲情、爱、成功、名利”五要素放在一起,我认为这是一个不可割裂、相互紧密关联的大系统。“成功、名利”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创造价值的方式,取得的金钱回报也是“健康、亲情、爱”的物质基础。
只是需要把握好“度和分寸”,在取得“成功、名利”的同时,尽量不要以前三者为代价。逻辑总是很完美的,现实总会充满了挑战。我在实操过程中的体会是,要想收获项目的成功,必定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我最近接触了家电领域的很多高管,家电行业从2008年起的大洗牌,到现在15年时间,千亿营收级别的超级巨头企业冉冉升起,残酷的市场竞争,培养了大量的高分人才,现已经输送到很多头部家居部品商担任要职。家电业的高分人才对战略、资本、品牌、产品、渠道、组织等的理解力是相当通透的,以千亿思维来操盘几十亿或百来亿的盘子,有点降维打击的意味在。
过人的本领是在一线市场的磨练中积累的,通过不断地打胜仗,复盘沉淀,最终剩者为王。也就是说“高频出差拜访客户、喝几顿酒、码字做PPT、大量阅读、喝茶沟通、高强度商务谈判、演讲授课、组织会议活动”等等,这些仅是基本功而已,都是顶尖家电人玩过的招数,无非是遵循两个词“勤奋、用心” 。
对比不同行业的经营质量,我们需要承认经营管理水平的巨大差异,严格来说,绝大多数家装家居企业仍处在“低质量经营”的状态中。从“低质量经营”到“高质量发展”,需要每家企业的1号位下定决心,高强度学习和实践,苦练内功。
蔡磊先生明知“渐冻症是200年来从未被克服的病”,依然向这个领域发起了进攻,搭建了大数据平台,促成了很多顶级专家立项研究渐冻症项目等,这就是相信的力量。当然,我也感受到了“求生的极度渴望”引发了他超强的行动力和资源整合力。我觉悟到,时间即生命本身,30000多天是设想,并没有人给你保证和承诺,每个人要自己呵护自己的这具身躯。巴菲特说过,上帝给每个人配了一台汽车,这辈子就这一辆汽车,那当然要保养好。
从这个意义来看,时间用来干什么,那就是爱什么。我在2025年底前的时间,大约28个月的时间,用来为家装家居产业打造一个高价值的平台,落地“两大湾区双根据地”的设想,编织和运营一张覆盖全国家装家居全产业链的头部精英网,打造“多场景赋能体系”(帮助优秀装企和优秀部品商做强做优做大),继续大力传播“越来越好”思想体系。我希望,用自己的经历和时间来证明一个无法解释的现象:“相信越来越好,就会越来越好!”
市场经济环境的挑战和压力再大,也一定会有优秀装企和优秀部品商穿越周期,赢得未来。就如蔡磊先生贡献的精神:相信,然后高强度的行动、整合资源、建立体系!
/ 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