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影视热点 | 中国如何从电影大国变成电影强国

2022-12-17 20:03 作者:研必果艺术考研  | 我要投稿


图片

电影票房,特别是国产电影票房在本土电影市场总票房的占比和世界电影票房中的占比成为衡量电影强国的重要标准之一。我国电影票房从高速增长到稳健增长,国产电影票房占比超过六成,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分别取得了31.7亿和28.29亿的好成绩,这是以往常拍主旋律电影的导演团队难以想象的。自2018年以来,国产电影创作质量进一步提升,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多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的文艺作品获得口碑、收视、票房和发行多方丰收。中国电影无惧与国外大片同台竞技,在改革发展中,中国电影市场发展方式迎来显著变化,电影产业正在进入内生性增长的发展阶段,正在迈入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发展黄金时代。

从票房来看,当前中国被称为电影大国已无可厚非,而且当前中国电影正进入稳定发展期,处于从数量时代向质量时代的调整阶段,票房的追求已让位于品质的追求,品质将是中国电影人未来重要的责任。所谓品质的提升,就是应该回到电影本身的价值去思考。电影作为最广泛触达用户的作品类型,一方面要能够给社会、整个国家和人民带来文化价值,另一方面也要反映观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都将是中国电影未来持续发展的动力。对于中国从电影大国变成电影强国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消费升级,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在需求端,应从时尚消费向全民消费转变。以前电影属于年轻人的消费品,近年来电影消费群体开始变得更加宽泛。猫眼研究院2018年度电影市场观察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观影人次增速放缓,但观影年龄层更加广泛,更多30岁以上观众走进电影院,为观影人次增长贡献约3.4个百分点,看电影从年轻人时尚消费行为,变成全民娱乐消费行为。2020年因疫情影响我国电影产业上半年停滞,下半年缓慢恢复。积聚了长时间观影欲望的消费群体,迎来了2021年春节档,出现了“报复性”观影现象,在电影票价一再增长的情况下还是一票难求,我国电影票房更是连破记录,这足以说明消费习惯的改变,在为未来产业发展打开新的空间。

2.内容升级,提高作品故事质量

电影业好不好、强不强,归根结底要看有没有好电影作品。要通过结构性调整来推进结构性优化,不断增强中国电影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活力,提升中国电影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特别是用电影化的方式、高科技的方式、观众愿意接受的方式来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好作品是电影产业发展的硬道理,要有效提升我们的原创能力,尤其在编剧这个环节要加大投入,加大资源的配置,让编剧环节成为支撑中国电影发展的核心。2021年新春档《你好李焕英》逆袭《唐人街探案3》,靠的正是扎实的原创与优质的故事。

电影《你好,李焕英》

要在创作中实现与观众的情感共鸣,通过现实主义创作表现出影响观众、影响市场的特点。现实主义电影进入市场后,如果它的故事与大众无关,就满足不了观众的期待和新鲜感,因此创作要满足观众现实情感的需求,把现实中人们的情感转化到故事中。因此我们还要加大对青年电影人才的扶持力度,让更多的电影新力量不断涌现出来,为中国电影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因此,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各大电影基金等都在大力组织青年电影编剧训练营,以挖掘更优质的电影剧本。

3.主题升级,书写民族新史诗

一个电影强国必然会有反映民族情感、民族文化、民族价值观以及民族发展历史的史诗性作品,而且这些有情感、文化、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故事,也必然是与整个人类情感、文化、价值观和人类发展历史相融的,并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这类电影应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主题,以爱国主义为主线,并围绕这个主题主线,把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起来,打造中国英雄的银幕形象。

《湄公河行动》获得了海外媒体和观众的如潮好评。《洛杉矶时报》发表评论称,喜欢看缉毒题材的人,会被这部电影圈粉。新加坡《联合早报》则表示,该片对警员间的兄弟情刻画得当,让人热血涌动。《战狼2》在海外市场上映时,面对《敦刻尔克》《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等强劲对手依然表现亮眼,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墨尔本等城市场场爆满,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电影院也出现座无虚席的火热景象。《红海行动》在北美45家影院首映时,也开启了“一票难求”模式,平均每家影院的首映票房高达1.13万美元,击败了当周在北美所有新电影的首映成绩。这些塑造中国英雄形象、富有史诗气质的电影之所以燃情海内外市场,不仅是中国电影工业的胜利,还是中国电影美学的胜利。它们有效地实现了人类价值的中国表达,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风范。当精品爆款不是个别现象,而成为普遍现象时,当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不是个别热映事件,而能形成一股持续稳定的文化力量时,中国电影就实现了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转换。

近年来,我们始终在紧跟时代步伐中打造精品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电影的独特艺术形式同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属性有机结合起来,让电影镜头聚焦伟大时代,记录伟大实践,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优秀作品,在传播弘扬优秀文化中彰显文化自信。《我和我的祖国》《流浪地球》《攀登者》《烈火英雄》《中国机长》等一系列作品,在艺术创作的基础上,融入了师生校友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在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实现了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


图片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

4.风格升级,积极唱响时代主旋律

反映现实、观照现实,并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不仅是电影能够发展成为一门艺术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电影与观众之间的一条重要纽带。中国电影一直有现实主义创作的传统,在中国电影史的不同时期都出现过许多具有艺术审美和思想价值的优秀现实主义作品,对社会和时代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实题材创作上实现突破要提倡积极的现实主义。积极的现实主义是相对于伪现实主义和消极现实主义两种创作倾向而言的。有的创作者打着现实主义旗号,而不深入现实,靠凭空想象编造;还有部分创作者虽然有扎根生活的勇气,却缺乏利用艺术手段疏导大众情绪、引领理性思考的智慧。如果一部电影不能引导正向思考,只知以重口味强情节传达负面价值理念,令观众看后感到迷茫绝望,那发挥的社会效应就是负面的。

讲好中国故事,就需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为广大观众缔造情感共鸣,打造出“丰富生活、温暖人心、感动人性”的优秀作品。我们国家经过40年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许多重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许多亟须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社会生活从未像今天这样纷繁复杂、斑斓多彩。我们提倡一种积极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并不是叫创作者别去关注社会问题,而是希望他们在对社会现实进行思考的基础上,能够以一种积极理性的态度去引导受众,感染社会,给人以温暖和信心。更何况,当前我们身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党领导人民过上了美好生活,这些社会生活图景和艰苦奋斗历程,才是时代生活的主流,是电影创作的富饶矿藏。所以,电影从业者必须提高阅读生活、观照现实的能力,更好地展示生活中的本质和主流,生动表现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真善美、社会主流价值所追求的真善美,用积极的创作态度去挖掘生活中温情的感人的向上向善的故事和人物,给观众以情操的陶冶和精神的引领。

5.技术升级,特级为内容服务

技术升级不仅仅是多引进高科技,有人提出不要垃圾特效,因为过于酷炫的特效已引起审美疲劳。近几届北京、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产业峰会上许多专家屡屡提到要建立中国电影的工业化体系。电影生产进入流水线,分工明确,环节把控,保证最终产品质量。因拍有《动物世界》而获好评的导演韩延认为,工业化使得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走向标准化和专业化,可以解放导演,让导演专注做纯粹的内容。这样一来对内容的把控度更高,又提升了对风险的把控能力。未来,工业化将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关键。《开心麻花》导演刘洪涛认为,所谓工业化并不代表高科技化,而是摄制组每个成员都要怀着工匠精神去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但目前在各个细分领域里的专业人才稀缺,他们需要对各个专业研究透彻。过去由于未形成工业体系,影片的成败依赖于导演的能力,结果前期筹备、后期制作、宣发、放映、甚至摄影掤运作、设备使用等都成了短板。制作费用只得大部分用去请国外公司做特效(如《妖猫传》《功夫瑜伽》)等。总之,工业化是“从大到强”的必由之路。中国电影的工业化起步较慢,在摄影、特效、置景及服装、化妆、道具乃至营销等方面的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一定要走自己的路,要将艺术性和商业性协调达到真正的电影工业美学统一。

6.理论升级,兼容并包多元发展

“由大到强”于学术界而言也是一大研究课题。纵观全球,许多国家都拥有电影理论体系,由共同的美学追求和理论主张的创作人员和研究人员联手自成学派。中华文化和中华美学博大精深,在其熏陶和影响下,中国电影早自上世纪20年代起,经由郑正秋、卜万苍、费穆到蔡楚生、郑君里、谢晋、张艺谋等就已经形成以天人合一、人间情怀和诗性写意的电影美学及相关电影理论,亦即中国学派。新时代中国电影更要传承之,在构建理论体系的过程中既要解决在整体美学追求和文化呈现上的斑驳陆离,解决产业结构和受众分布上的错杂失衡,更要在美学观、艺术观、高科技和多类型上引入创新机制,使中国影片质感具有更加现代的质感、更加丰富的样式和更加普适的魅力。作为电影强国的理论体系应该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吸收借鉴国外电影研究的最新成果,研究利用任何能为艺术创新带来裨益的新技术。另外要尽快建立评价体系,在国际影坛握有权威的话语权;尽快组建一支能建构美学体系、工业体系和思想体系三位一体的研究队伍。

当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冲击了世界电影,估计全球票房将减少50亿美元,待疫情过后世界电影格局将巨变,拥有最具潜力市场的中国电影将勃发。我们要利用这一机遇,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抓紧布好大局,炼好内功,齐心协力共筑电影强国梦!


影视热点 | 中国如何从电影大国变成电影强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