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麻辣拌、记忆钥匙

2023-05-08 21:17 作者:梁语今天打铁了吗  | 我要投稿

  我越来越少地想起麻辣拌了。


  过去寒暑假,我回家打开外卖软件,一家麻辣拌都找不到,于是安慰自己说,没事,等回学校就有了,在康桥三楼吃个够。

  毕业后回家,打开外卖软件,发现一些麻辣烫店开始“与时俱进”地卖起了麻辣拌,我高高兴兴地把几家店的各种口味都点过,无论如何都和记忆里的相去甚远。拙劣的靠近让我和它更远。

  我知道大概是找不到它了。

  去年夏天我总是想起它,最开始时每天都能和大学室友嚎上好几次“我想吃麻辣拌”,渐渐地一天一次,再到一周,再到一个月……

  今天打开冰箱,看到我因为思念它买的“正宗抚顺麻辣拌调味料”,这是最接近的一次,但还是不对。

  但我已不再能仔细复述出它的滋味了。


  不清楚别的人回忆自己的大学、大学生活相关的契机是什么。

  也许是社团里的汗水和大笑,也许是教室里昏昏欲睡的午后与窗外撒入的光,也许是图书馆不通风的旧书油墨气味,四大发明广场冲过的滑板,耳机里总在循环的曲调,宿舍走廊的古怪气味和水房的洗衣液味,刚洗完澡的人的潮湿气息与澡堂门口踩着拖鞋看切西瓜的……

  这些就像是钥匙,你以为自己丢弃了、锁住了、不再回想起的一切,只需要一把钥匙,便都会涌出来,把你淹没。

  于我,那是麻辣拌。

  至于小推车到小房子的阜阳卷馍,南门口的户县烧烤,倒数第二个小房子的炒米线,康三的湖南菜,东南门的四川菜馆,老板火锅的红油味……它们都像是浮华迷眼,最终留下的还是麻辣拌,还是只有麻辣拌。

康桥三楼麻辣拌——甜辣,加方便面

  康桥三楼的那家麻辣拌大概是2019年开业的,康桥东侧的扶梯刚上三楼的第一家,我刚入学时它是一家石锅拌饭,味道一般,胜在热乎。

  后来它成了麻辣拌,我最爱甜辣口味的。

  因为太咸,我不敢常去,一周两三次算是洗涤灵魂,但濒临ddl或者考试周时,便每天至少光顾一次,嘱托麻辣拌小哥做得口味淡一些。最喜欢甜辣口味加一份方便面,我吃完一盆后还能浇上汤汁吃光给的那份米饭,记得一共是13元,感慨自己那时候真是好碳水胃口。

  正如大多数口味浓重的窗口一样,它最开始有过一长段需要排队的好生意,后来光顾的学生渐渐少了,从排队拿饭变成了在窗口等即可。于是丸子的口味开始不新鲜,食材种类少了,窗口的工作人员少了,味道日渐敷衍,一切都在螺旋下降。

  它存活了两年,在我有一天一如既往去找它时,消失了,只有大煮锅还在那里,别的一切都空了,也没见任何路过的人表示诧异,就像是一场只有我记得的梦。

  再过了几天,辣子鸡盖饭的招牌覆了上去。我买盖饭站得离窗口的玻璃近一些,抬头就能从玻璃缝隙看到半褪色的麻辣拌招牌,绿色的。

取而代之的辣子鸡盖饭——后期已经变质、不再像辣子鸡的版本

  发最后一条消息的联系人,没加上好友、说最后一句话的脸熟同学,吃过一次但忘了包装名字的小零食,说着“再见”但再也不见的存在构成了有过交集的绝大多数。

  但我和康三麻辣拌甚至没说过一句再见。


  在不见它三个月后的一天,我回宿舍时闻到了它的味道,几乎以为出了幻觉。

  U点了外卖,那家麻辣拌的调味恰恰和康三的麻辣拌一样,甚至咸淡更合适,食材更好一些。

  就像是失而复得。

  临毕业前,我在宿舍里无数次地点那家麻辣拌的外卖,穿着拖鞋踩过彭康后方围墙的草地,从铁栅栏处接过外卖,晃荡着盒子爬上六楼,穿过长长的弥漫着旧楼、不通风的闷味和水房洗衣粉味的走廊,推开陈旧得和几十年前没差别的宿舍门。

失而复得的麻辣拌——外卖版本

  我吃每一口麻辣拌都像是此生最后一口,边吃边看那些已经看过无数遍的故事,和室友说那些有的没的废话。

  阳台的门开着,夏日的晚风从外面灌进来。


  我说我觉得自己以后不会想念。


顺便一提,最近觉得更视频很没意思,在考虑除更纪录片外停更这个账号,容我再考虑一下,如果确定停更会发动态告知的,感谢陪伴。

麻辣拌、记忆钥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