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盐碱化(上):概念、危害、形成过程【羊羊地理 | 手绘动画30】

【土地盐碱化】

一.概念
一般指盐渍化,指在自然和认为作用下土壤表层盐分含量不断增加,直至超过正常值形成盐碱危害的地质现象

00:16
二.危害

00:34
三.成因
1.盐分从何而来

当岩石、土壤与水相遇时,易溶解的矿物盐往往会逃脱束缚,跑到水里面。可流动的水成了盐分旅行的交通工具
2.盐分如何在地表富集
(1)毛管水
如果气温较高就会产生强烈蒸发,在毛细作用下,水可以在具有疏松多孔的介质里向上运动。土壤也是一种多孔介质,水分也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在土壤孔隙向上运动。在土壤孔隙受毛孔压力作用保持的水分即为毛管水,蒸发旺盛时通过垂直和水平运动逐渐向地表聚集

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水中的盐分被留在地表。如果此过程持续发生,地表盐分就会形成富集状态,一旦盐分含量高过正常值,盐碱地就形成了
(2)影响因素
①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越高,可能溶解岩土中更多盐分,也更容易在蒸发作用下被抽至地表
②地势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盐分更容易在地表集聚
地势陡、排水快→水更容易带走盐
盐碱土主要分布在内陆盆地、山间洼地和排水不畅的平原区
💡注意:小的地形区,情况更复杂,也有可能在地表凸起的地方聚集
01:12
四.形成条件

1.地下水位高的情况
(1)自然:地下水埋藏浅
(2)人为:农耕区过度灌溉,多余的水进入地下水层使得地下水水位变高,增加盐碱化几率
2.是不是只有地下水位高才能盐碱化?
不一定
(1)极干旱地区:即使地下水很深,如果地表本身高度矿化,流经的径流中可能携带较多盐分,在低洼处集聚,持续蒸发也能使得土壤盐碱化

(2)海边:长期抽取地下水使得地下水水位降低,甚至低于海水水位,导致海水通过透水层渗入陆地地下水,即“海水入侵”,海水使得陆地地下淡水咸化,如果后期持续蒸发或用此水灌溉农田,则有可能盐碱化

03:53
五.易盐碱化区域


05:33
六.习题

0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