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未王策四十六—— 流星

2023-08-17 20:28 作者:freex4  | 我要投稿

四十六 流星

“传令,让驻扎在芒山的周喜(嘉聿)率军前往定陶。伺机佯攻前往那里的敌军。赵雍将军率领本部人马与铁锐士一起前往支援。其余诸将随我一同出征。”

“诺!”各位将军纷纷回到自己的营中率军出征。曹炎(苗升)将军则在大家离开后表达了他的看法:“主公您不应该派周将军前往定陶。依我所见,周将军的军事素养固然扎实,但是他看起来有些固执,执意要证明自己。尤其是他之前大败。这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决策失误。”

曹炎的话让赵策大为惊讶,这让他对这位几经辗转的将军产生了新的看法:“曹将军居然能够洞察别人心神!将军是一位可以独当一面、不可或缺的人才呀!”赵策这样评价曹炎也使得后者十分吃惊,赵策竟然能够觉察他不为世人所知的才华,“但是也请将军海涵,将军虽然比赵策年长,但赵策看得出来将军目前的处事风格将会对将军将来大展拳脚造成阻碍。您要知道,作为一位管理者,他的每一项安排都经过了自己的思考,有他自己的理由。”赵策的目光明亮,他高兴地告诉曹炎,“但这都已是过去。请将军养心精艺,赵策十分期待将军将来的闪耀表现。”

曹炎将军高兴地离开了,虽然他不明白赵策所说的“理由”指的是什么,不过他对赵策认可自己的才能感到十分愉悦。并且他觉得赵策将会给他一个广阔的空间。

周喜在得到命令以后率军北上。骁骑军在同一时间也派兵北上。行至半路,双方遭遇。发生了小规模的争斗。后来赵雍援军赶到,帮助周喜击败了骁骑军。然而,骁骑将军牛畦(无恶)率领的主力部队却走另一条路径抢先占领了定陶四县。

周喜便提议佯攻曹县主攻北方的廪丘、鄄县,两位将军留下了少量兵力之后率军攻打廪丘。这个计划被牛畦识破,后者随即对佯攻的部队发动猛攻。周、赵二人在当地军民的帮助下攻克了廪丘。但代价沉重,他们的佯攻部队遭到重创,十不存三。他们随后又试图对鄄城发动进攻,但没能攻下。骁骑军的战斗经验出乎周喜的意料。同时,岑中兵和铁锐士的强大战力也让牛畦非常意外。如果再这样打下去,首先消耗殆尽的就将是骁骑军。所以双方不约而同地转入了防御对峙。

就在此时,赵策的主力部队也与豪门联军爆发激战。联军的指挥官由上次击败周喜、赵雍的百里氏势力麾下的中郎将士孙翼(盛羽)换成了萧氏的萧醴(元甘)。萧醴的策略非常简单,那就是无论赵策做什么,都用两三倍的兵力对等回应。这种策略也确实让赵策无计可施。除了周、赵二人的部队,赵策的主力部队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进入桑州。

这正是姜和最希望看到的局面。他立即给赵策写信,建议双方举行谈判。姜和同意赵策对廪丘的占领(实际上也相当于赵策派兵保护桑州的北方)。以此换来赵策的部队离开不再进犯桑州。这就使得韩津十分焦急。同样十分焦急的还有赵策。

赵策的顾问向索(敬询)提醒赵策:“我看眼下只有给‘陇右四将’写信,寻求天子帮助才能打开局面,而且现在写信应该正是个好时机。”

一筹莫展的赵策和诸位幕僚此时都好奇地望着向索,他们都想知道向索是怎么得到的消息。

向索试图打消大家的好奇心:“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消息十分可靠。为此我花了不少钱。”

赵策随即给“陇右四将”中的段氏父子写了封信。

以段奉为首的“陇右四将”成名已久。他们在收到董统(威山)讨伐黄权的檄文后。在抚远将军施锦(梁布)的游说下,一致同意出兵讨伐黄权。于是陇右军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向东,攻破天水,一路高歌猛进直奔水关、街亭。

黄权在将天子送给陇右军的时候就秘密地增派部队守备这两个地区,此时守备街亭的是本地人都尉文飏(元甫)。文将军完全继承了他爷爷严谨、恪尽职守的传统。这也是黄权将街亭交给他把守的原因。黄权在增派一千人支援街亭后,就将他提升为镇军将军。后者也不负所托,就像敌人大军转眼之间便会蹬墙攻城一,。积极地整顿军务、训练精兵、修筑堡垒。

一路不可阻挡的陇右军团在遇到严阵以待的文飏守军时就如同惊涛骇浪猛烈地撞上了海岸的礁石,整个街亭两边的山峦河流都为之震撼、摇晃,天、地、人万物都为之颤动。

由于街亭地处山地,并且本身地势险要,无法使用大型攻城设备,所以在第一天的进攻中,“陇右军”毫无收获。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攻破这个要塞的决心。在抚远将军施锦的提议下,从第二天寅时[1]起,便不间断地发动袭击,战斗从黎明前一直持续到傍晚日落,又从日落持续到下一个寅时……不断往复,一直持续了十天。双方伤亡十分惨重,街亭两边的道路上全是死尸。但双方仍都渴望击败对方。陇山一带全年天气恶劣,不适合大规模军事作战,所以陇右军必须抓住仅有的这段的好天气一举攻下街亭。攻破了街亭,他们就打通了进入关中的多个通道。就可以居高临下一举攻入陈仓、钜京。

然而,陇右军也面临着粮食供给被黄权切断的问题。与之对应,文飏(元甫)军觉得街亭既是最后防线。一旦失守,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将万劫不复。于是双方持续交战数日。直到在一次攻城作战中,亲临前线指挥鼓舞士气的安西将军段奉被流矢击中负伤。双方才获得了短暂的休息。段奉的长子段睿带着满腔怒火和杰出的军事素养再次率军进攻街亭,守将文飏(元甫)立即感受到一种大难临头般的压力。段奉的军队一度攻占了部分城墙,文飏亲自战斗也没能稳住防线,他不得不动用自己的后备军来支援守军。随着战事的持续,在敌人不计成本的猛攻下,文飏的队也损失殆尽。他奔走于各支部队之间,鼓舞他们,激励他们。用自己的热情和信念感动他们。许多重伤的战士重新站起来,燃烧自己的生命帮助守军抵挡敌人的进攻。就在文飏苦苦支撑,即将到达极限时,陈甘的援军及时赶到……

于此同时西园军典军校尉董统(威山)再次发出檄文,报告了战事顺利的同时再次号召天下诸侯豪杰加入到解放钜京的大军中来。各路军纷纷响应前来支援董统。陆陆续续将近一万六千人。但董统唯独拒绝了章武王孙谋(子明)的加入请求。因为他十分担心这位叛王的后人怀有野心。另外董统对攻破钜京非常自信。如果自己占领了钜京,那无疑就夺取了巨大的政治资产。如果再将天子迎回钜京组建朝廷,那自己不但尽职尽忠,还能名利双收成为权倾朝野的救世之主。因此,他对同样拥有皇位继承权并且参与他父亲叛乱,而且军事实力超群的孙谋心怀防备。当身边人劝解他慎重考虑时,他自信地告诉大家:“这就是慎重考虑后的决定。就让我董威山告诉你们如何才能匡扶天下吧。”

在董统的指挥下,他的部队果然攻克了钜京。

消息传到陈仓,让一些官员十分恐惧和绝望,他们害怕连累家人,纷纷选择在城外的野林里上吊自杀。然而实际上,董统在得到钜京以后,发现这里已经不是从前的钜京。黄权已经搬空了这里的一切。就连城外的皇室和贵族墓葬也没能幸免。

黄权派侯棱(高师)接替胡昕(玄明)阻挡董统的西园军。董统亲自作为先锋率军击败侯棱(高师)的前锋,敌人退兵五十里。十日后,进攻侯棱军本部,杀敌三千。侯棱败退。董统军士气大振。同日,董统派部下徐津(子布)从钜京主动出击袭击侯棱侧翼,大获全胜,斩杀三名敌将,敌人逃散得无影无踪。十五日,回师进攻桃日山,解除了敌人对徐津(子布)部队的威胁。二十二日利用在河流渡口反复机动迂回击破侯棱与他的军师付栩(中书)临时建立的防线,夺取七城。

黄权集团深受震动。许多官员偷走贵重物品,放走了黄权的人质仓皇而逃。黄权本人此时也毫无对策。

“主公不要惊慌。”别驾刘真(申常)安慰他的主公,“眼下时局仅仅是看上去对我们不利。事实上反而是我们起死回生的一次机遇。”望着黄权不解的神情,刘真(申常)慢慢解释道,“董统的军队虽然勇猛,但他在外交上为自己挖了个坟墓。他拒绝与章武王联手。这样他就失去了一个强力的后援。反过来,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引进强援的机会。除此以外散关南方的郭略也是个有野心的人物,我们也可以争取他的支持。仓州还有效忠于原廷尉葛政(彭老)的势力,也有亲近您的势力,他们还要面对匈奴单于的军事压力。他们同样无法帮助董统。南方诸侯此时都在提防孔邕(玄举)和天道教,心中都想保存各自实力。这样用不了多久,董统的后方就会疲惫混乱。我们只要在西方战场全力拖住陇右军,然后在争取到章武王、南匈奴、郭略中的任何一股势力,就可以击败董统。”

黄权随即派遣朱悌南下访问武陆的虎贲将军郭略(文来)。这位受恩于章武王(孙意)的将军觉得天下的灾祸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孙室和朝廷没有一个强力的、致力于治理天下的人。这个人原本应该就是推举他的章武王。现在,这个人应该是他的儿子孙谋(子明)。因此他决定向西占领无主之地汉中、梁庸、钖麇、宿昌。最后与孙谋(子明)所掌控的章武国连为一体。图谋关中。他的计划在钖麇遭到了宿昌义军头领鲍范(本阳)的强力挑战,此时,他正全力筹划与鲍范(本阳)的钖麇之战。没有将注意力放在北部战事和朱悌身上。

  凭借着敏锐的直觉,朱悌觉得他似乎可以借此操纵鲍范和郭略这两个人,从中获利。于是他便来到宿昌试图说服鲍范。

 “妖言惑众!”当朱悌游说鲍范时,鲍范的军师王传(文连)当场发怒。“主公不要被黄权阴险的喉舌蒙骗。我们将来者斩杀,献给郭略修复化解彼此敌意。然后一同入关,攻灭黄权。天下乱世即可平息,到那时我们都高官厚禄了再研究官斗也不迟。”他拔出佩剑就要斩杀朱悌。但是被鲍范急忙拦住。

鲍范急忙安抚双方的情绪:“这件事,让我仔细考虑之后再做决定。”

鲍范“考虑”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再此期间,他偷偷放走了朱悌。朱悌才有惊无险地回到陈仓。

此时,前线抵挡董统的侯棱(高师)依然处于劣势。他的部队十分疲惫。不过,他发现了一位非常厉害的军师——付栩(中书)。这个人就像昏暗之中的光芒,准确预测了董统之前的所有行动。

“将军,我们的计划虽然是分批进攻消耗、疲惫敌人,但是按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接下来的战斗若再败,恐怕会引起我军崩溃。”侯棱的军师付栩(中书)警告他。

结果接下来的战斗依然逐渐趋于劣势。董统亲自率领的近卫队突破了侯棱的阵地。几乎推进到侯棱的中军大旗。危机之下侯棱突然灵光闪现,他看到角落里有一顶外族人的木锅形头盔,将它捡起戴在自己头上,又用头巾遮挡住自己的脸,说自己是建威将军陈甘(本度)。于是他带头向董统发起反冲锋。他大声训导自己的部队:“魏秦男儿,难道不敌一个黄门候命的太监?”

侯棱军士兵大多来自于战国时期秦国和魏国[2]旧地。因此将士们听到训责和召唤后士气大振,都停止后退,他们看到一位好向是陈甘将军的人正带领着大家,争先恐后攀比着冲向前线。侯棱军本部中的天道教旧部则仅仅是被激发出了对皇室和宦官的仇恨。所以此时全军上下高度一致,全部奋勇效力。最后将董统击退。

黄权军突然爆发的战斗力出乎董统的意料,但他本人和所属部队哪怕是在战斗失利撤退时都丝毫没有慌张混乱,反而更加坚定地要重整旗鼓为此次失利报仇。全部将士心中所想的就是,作为最后一支忠于皇室的力量,竭尽忠诚,尽职尽责,击败侯棱,击败黄权,以洗刷他们的耻辱。所以,次日的早晨,董统的军营里升起了一面巨大的象征皇室的黄龙旗。以示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董统全军必将与侯棱军决一死战。

侯棱见状选择避战,不与董统争锋。

两军陷入对峙。一天夜晚,当黄龙旗不再同白天一样迎风招展鼓舞大家时,一颗巨大的流星石伴随着爆炸的巨响呼啸着飞向两军战场。流星发出的光芒照耀得大地如同白昼。甚至比白昼还要明亮、耀眼。人们立即从营帐里冲出来仰望天空。他们看到一颗伴随着不断分裂着的数个小光球的巨大光球正向自己袭来。所有人都觉得这是因为他们的战斗触怒了天神,而自己将要在此时此地迎来天惩。所以两军将士们都争相跪伏于地向神灵和这颗陨星祷告。有些人认为这就是世界的末日。

如果真的有上天或者神明,那么显然他们更喜好侯棱军。这颗陨石最终飞向了董统军营的方向。陨石击中了军营中的马厩。随即发生了大爆炸,爆炸将陨石坠落方向上的董统军营营寨、帐篷和草木沟渠瞬间摧毁。大地为之震颤。就如同天神发怒将要砸毁他们赖以支撑的地面下面的支柱。爆炸还引燃了周围的马棚。巨响也让将士们的内心震颤。战马被吓得四散奔逃。军营里随即传来士兵和牲畜的哀嚎声还有呼救声。心理脆弱的士兵顿时被眼前的情景惊吓得背着盾牌趴伏在地面。仍然保持理智的将士则立即行动起来组织救火。

同样在睡梦中的侯棱在被爆炸震醒之后也惊慌得询问付栩。士兵报告天降流星[3]。付栩颤颤巍巍爬上望楼车[4]向董统军中瞭望。

“天助我军!”付栩望着对面混乱的场面兴奋得振臂挥舞,他又心有余悸又害怕失去每一分每一秒,颤颤巍巍地爬下来,兴奋狂喜地告诉侯棱:“将军赶快趁这个机会率军突袭董统军,必会大获全胜。”

“但是先生。这是上天示意我们双方罢兵停战呀?此时估计我军将士也在惊恐害怕。”

“将军您应该这样认为:这是天灭虞朝。上天都帮我们,使我们转危为安。”看到侯棱仍在犹豫,付栩鼓励他,“天机不可失。否则我们将万劫不复。”

侯棱也不再犹豫,下令擂起战鼓。侯棱军将士见己方响起战鼓便不再害怕惊恐。董统军士兵见己方遭遇天袭,敌方却擂起战鼓个个被吓得心惊胆颤。董统随即大败。部队四散溃逃。

 

 

 

 


[1] 寅时对应的时间是现在北京时间3点至5点。

[2] 战国时期第一个强国就是魏国,而且独霸了相当长一段时期。最后一个强国就是我们熟知的秦国。

[3] 在历史上的三国早期和末期分别发生了两次陨石坠落在战场事件。第一次发生在董卓与边张、韩遂的美阳之战。第二次发生在司马懿与公孙渊襄平之战。

[4] 望楼车是古代一种专门用于侦察、观察的车辆。由一辆底盘车、支主、梯子和位于顶端的高高的观察室构成。


未王策四十六—— 流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