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O护甲频道】雷神之锤Mark VI动力护甲 —— 传奇之作

一旦他拿到这套护甲,我想我们晚上就能高枕无忧了。
—玛利亚-062
MJOLNIR Powered Assault Armor/Mark VI是雷神之锤动力护甲的第三代主要型号,也是最后一套广泛采用的雷神之锤GEN1世代护甲。它于2552年10月开始少量配发给幸存的二期斯巴达战士,取代了先前的Mark V。在战后不久,Mark VII和雷神之锤GEN2便将其取代。截止至2558年10月,升级到GEN2规格的Mark VI仍在被一些四期斯巴达战士使用。到了2559年的造物联盟冲突中,Mark VI也升级到了GEN3规格。




概述
人类星盟战争后期,随着雷神之锤Mark V的不断完善,位于韩国城南市的一座绝密实验室开始了对新一代雷神之锤的研制。这个项目被称为黑色雷神之锤,是一套独立的原型Mark VI护甲。该项目使用了雷神之锤计划历来现有和正处于实验阶段的数据,城南市的科研团队开发出了一套当时标准雷神之锤护甲尚不具备的拥有许多前沿技术的新型护甲。于对抗星盟的战斗中对这套原型护甲进行了广泛测试后,原型黑色护甲最终加入了雷神之锤系列被正式指定为雷神之锤Mark VI。在致远星沦陷后,这套护甲被批准生产,并于地球配发给幸存的二期斯巴达战士们。


这套全新的护甲能够充分利用斯巴达战士的身体机能,它的战斗服为叠层设计,拥有密封能力,能够在有毒和舱外环境进行行动。它还能够抵御电磁脉冲和辐射,并配备有能够有效过滤当地大气中的毒素和细菌的过滤器。
这套护甲的外壳由一种极其坚固的多层合金制成,并配备了一层折射涂层,能够有限抵御来自星盟的能量武器攻击。黑色的装甲紧身衣下配有一层凝胶填充层,凝胶层可以调节内衬的温度,并根据穿戴者的遭遇改变自身密度。内衬由吸湿合成材料制成,与环境控制计算机和穿戴者的神经接口相连。

斯巴达战士植入有一种独特的指挥神经植入物,可以将电化学信号转换为数字代码,并通过颅骨后部的接口进行传输。通过这个神经界面,使用者相当于可以用自己的思想驱动这套护甲和手里的武器,而传感器的数据也可以直接反馈到使用者的脑海里。思想和机械相结合,能给予这套护甲的使用者极快的反应。

每一套Mark VI护甲都内置有一层计算机内存超导体,可以搭载星舰级别的人工智能。借助护甲和AI的帮助,将思想转化为运动所需的时间几乎是瞬间。

护甲还包含有一层力量强化电路,这些系统遍布护甲,可以增强使用者的力量。它们可以使肉搏战更轻松。

Mark VI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先前的雷神之锤的一些问题,它配备有一套改进的能量护盾系统,由护甲背部的一台微型的核聚变组件提供动力。这套防护系统比Mark V更加强大,尤其是充能的速度。这套护甲还具有密度更高且体积更小的装甲镀层。与Mark V相比,它的外表更具流线型,减少了在战斗中钩挂碰撞的风险,因此敌人在近战中的优势会更小。
此外,它的液态金属晶体层和静滞凝胶层有了显著改进。液晶层除了将穿戴者的反应时间提速外,还能将穿戴者的抗打能力提高五倍。而凝胶层具有锁定装置,可保护穿戴者的肌肉和关节免受剧烈冲击的伤害。

除了主要的部件升级外,Mark VI还有其他的一些较小的技术改进,其中包括处理武器反馈的反冲补偿致动器,斯巴达在战斗中使用武器时,这些致动器能够在不影响穿戴者战斗状态的情况下压制武器的后坐力。Mark VI还拥有一套改进的计算机系统,可以通过智能运动探测器持续监控武器、生物状态和运动轨迹。


护甲部件
紧身衣内衬:内衬由吸湿合成材料制成,与环境控制计算机和穿戴者的神经接口相连。它控制护甲内的温度,并主动调整到最适合穿戴者的状态。
综合通讯头盔:头盔是雷神之锤系统最关键的部分之一。它由钛合金制成,包含一些护甲的关键功能,比如连接脑部和双手的HUD,当使用者拿起某样物品时,它可以识别设备并显示相关信息。头盔还集成了其他设备,用于在恶劣条件下保护和协助使用者。包括从大气中去除毒素的过滤器、EVA期间为使用者提供空气供应、热传感器和运动探测器、通信、太阳能照明、成像和视频设备。头盔的背面还有AI接口,可以插入舰载级别的AI芯片。头盔最重要的特点是连接到斯巴达战士神经植入物的神经接口系统——斯巴达战士后部的头骨中植入有双核芯片。这基本上相当于一台使用人脑部分进行处理的计算机——当使用者头部的连接器和大脑中的芯片连接到头盔的传感器时,就会和护甲建立神经链接。
钛合金外壳:装甲的外壳由厚钛合金制成。这种合金防御力极高,几乎不受轻武器火力的影响。虽然穿甲弹还是可以破坏它的外壳,但它还是可以承受一定的穿甲攻击。它的外壳覆盖了一层折射涂层,以协助削弱星盟能量武器的影响。但任何等离子武器都还是可以有效损害它的外壳。

钛纳米复合紧身衣:在外部装甲和内部填充物之间夹着一件厚厚的黑色装甲连体衣。这套衣服有很多功能,虽小但对穿着者的安全和生存至关重要。紧身衣由钛基材料制成,非常坚固,但也非常灵活。它还可以作为另一层防止弹道攻击的保护层,并涂有耐热材料,以分散等离子武器的热量。

静滞凝胶层:可调节护甲的温度并可以改变其密度以适应使用者的体形。护甲内的温度由它下方的吸湿内衬控制。如果穿着者受到高G力或高速冲击,它可以凝固到不同的程度,以试图抵御使用者可能遭到的打击;但过度凝固会导致氮栓塞(nitrogen embolisms)。
液态金属晶体层:装在外板和内垫之间的是一层压电材料中的液晶,当接触到电荷时,会沿着首选轴线变形。这一层作为一个护套或护甲的人造肌肉;由于水晶几何结构的突破,它可以使斯巴达战士获得五倍的非护甲强度的力量。

存储处理器超导层:Mark V新增的技术,能够搭载舰载级别的AI,允许AI与穿戴者一起踏上战场。并且,AI可以通过监听敌人的通信,协助使用者进行软体入侵、硬件入侵和间谍活动。

磁性武器架:这种磁条部件是非常小但磁性很强的磁铁,外置在护甲的腿部、腰部和背部,用于固定任何具有磁性的设备。这套护甲的靴子底部也有这些磁条,允许穿戴者在零重力环境中吸附在金属表面上,且其磁力可以由穿戴者自行打开或关闭。

能量护盾:雷神之锤的能量护盾最早在Mark IV平台进行测试,在Mark V平台标准化,Mark VI平台将其进一步改进。它由星盟的技术逆向设计而成。从2532年开始,40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在未来的20年里一直尝试利用这项技术。几十年来,破解该技术的尝试屡屡碰壁;其中一些人便放弃了这项研究,科学界的一些人认为人类永远破解不了能量护盾技术。但在2552年之前的某个时刻,UNSC取得了一项突破性进展,人类首次成功地破解并改进了这项技术。
压力密封:它是雷神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水下、真空还是在恶劣的大气环境中,它都能保持护甲的气密。它的密封非常牢固,只有在很高的压力下才会破裂,例如高速冲击或凝胶层软化时。

生物泡沫自动注射装置:当穿戴者受伤后,可以使用这些泡沫来恢复战斗力。
核聚变反应堆:它是雷神之锤系统最重要的部件,它为护甲的所有组件提供动力。反应堆内置在护甲中,可以提供几乎无限的能源。所有版本的雷神之锤护甲的聚变反应堆只有常规海军陆战队部队携带的普通电池组大小的一半。
力量强化电路:这些系统遍布护甲,可以增强使用者的力量。它们可以使肉搏战更轻松,但也使护甲变得难以适应;如果操作不当,它很可能会带来伤害。若是一般人穿戴这套护甲,很有可能会弄伤甚至杀死自己。只有经过斯巴达那种的骨骼、神经和肌肉强化的人类才能安全地使用这套护甲。

反应电路:反应电路是直接连接到穿戴者神经界面的系统。它们通过直接感知使用者的思想来增强使用者的反应时间,使护甲更容易控制,并使使用者在战斗中更有效率,生存率更高。

能源控制单元:它集成在护甲背面的微型聚变反应堆中。它为护甲的各个组件分配能源,当长时间为一项功能或所有功能输出过多功率时可能会过载。
Mark VI 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Mark VI的标准固件接口。

锁定系统:它通过改变静滞凝胶层的密度,将护甲固定成僵硬的状态,从而保护使用者的肌肉和关节免受创伤性高速冲击损伤。
量子镜:运动探测器系统的一部分,位于肩甲当中。
故障保险起爆系统:这是护甲的自毁机制,以防止牺牲的斯巴达的护甲被敌人获得。它由一系列只有斯巴达们知道的密码激活。启动后,它会让反应堆过载,烧毁半径十米内的所有东西,然后产生大爆炸。
自动修复和旁路节点:钛装甲板受到的任何损坏都可以通过内置的三重冗余子系统进行修复。这些系统可以与纳米机械兼容,从而促进修复。此外,如果护甲线路受到严重损坏,旁路通道可以维持某些组件的运行。
推进器组件:该组件位于护甲的后部,提供了在短距离内推动护甲并让穿戴者能在零重力环境中机动的能力。
全息投影仪:GEN3规格护甲的独特设计,能够在手掌上显示AI的化身。

黑色护甲
MJOLNIR: Black就是上文提到的奠定雷神之锤Mark VI的原型款式,配备给斯巴达黑队于2552年-2557年装备。

在外观上,它和Mark VI完全相同,但它具备一些独特的内部设计元素。例如HUD可缩放接近五公里的范围,可进行远距离侦查。护甲的配色为黑色,而非标准的橄榄绿,有利于穿戴者在黑暗中潜伏。护甲的一支臂甲上有一台绰号为“询问者”的设备,内置麦克风、处理设备和扬声器,可以将星盟语言翻译为英语,反之也行。这套护甲同样拥有携带AI的能力。黑色护甲是继Mark V【B】和Mark V护甲后第三款以能量护盾为标准配置的雷神之锤。
作为原型设备,这套护甲有一些缺陷。例如无法显示准确的高度,不利于进行三维探测。它的生物泡沫自动注射器可能会发生故障。


性能和耐用性
Mark VI是对Mark IV和Mark V平台数十年研究和重新设计的结果,这代护甲不仅比前身更加精简,还更耐用。
在航道装置1-4之战中,黑队配备的原型Mark VI能够承受猎人将穿戴者砸向先行者终端机的冲击,并保持自身的完整性。
在跳下无畏舰后,士官长的护甲能够承受从中层大气坠落在地的冲击。

在奥星之战中,弗雷德的护甲能够承受猎人突击炮的直接炮击,而不受重大损伤。
士官长试图用UNSC航向黎明号舰载的亥伯龙飞弹轰炸来袭的敌舰,但飞弹的防爆门卡住了,多亏了护甲的力量强化电路,士官长只是简单地推挤然后就直接把防爆门踢到位了。
宣教士苏醒并摧毁安魂星的核心后,士官长坠落到了岩石峡谷地形中,坚固的护甲替士官长挡下了钝力创伤,且护甲和士官长无明显损伤,只是短暂昏迷。
在泽塔环带之战中,士官长遭到了阿崔奥克斯的数次重击,在士官长昏迷后,护甲仍然在保持运作。在被抛入太空后,护甲进入了生存模式,在只有氧气没有食物没有水和其他对生命至关重要的东西的情况下,足足在太空中让士官长维生了六个月。当士官长被费尔南多·埃斯帕萨找到时,他检查了士官长的护甲,发现主动力电池受损,但在护甲退出生存模式后,护甲的聚变反应堆瞬间为鹈鹕号供应上了能源,并重新恢复了正常运转。


开发笔记
光环2和光环3
在整个光环2和光环3流程中,士官长都始终穿戴Mark VI。在这两部游戏中,护甲经历了细微的外观变化。最明显的是手套的设计。护甲的配色更加柔和,且灰度更深。HUD的总体设计相同,但运动探测器变得略大,而弹药和手榴弹计数器发生了变化。最明显的变化是护盾条从探测器上方移到了HUD正上方。这些变化似乎纯粹是因为美学上的变化,没有什么剧情上的解释,就算硬要解释,护甲变色可以说是经历了长期且严酷的使用,HUD变化可以说是固件更新。
光环:致远星
Mark VI头盔作为原型出现在本作中,可能是黑色护甲的某款变体。头盔有两种升级配置,第一种是在左侧增加命令网络模块,在右侧增加第三代硬化上行链路模块(FC-I[2])。第二种升级是增加了一块装甲板,右侧有改进的命令网络模块。头盔的顶部有一条白色条纹,从中间往下延伸。此外,它的面甲为纯黑色。

光环4和光环5
士官长在整个光环4流程中都始终穿戴Mark VI,但是是经过重新设计的型号。在接受《Game Informer》采访时,弗兰克·奥康纳直截了当地表示是科塔娜使用纳米机械改进了这套护甲。但是由于护甲没有得到完整修复,仍然保留有之前战斗中留下的伤痕。《光环4:基础视觉指南》说明,科塔娜完全更新了这套护甲,让它类似于Mark IV的早期款式。

士官长在光环5中穿戴的护甲和光环4大致相同,只是有一些细微的外观更新。面甲从暗淡的橙色变为充满活力的金色。先前胸甲上的伤痕现在没有。手臂和上身的内衬具有蛇皮质地。
琐事
光环:致远星中,Mark VI的下巴附近有字母“FH”字样,疣猪号的引擎盖上也有
漫威漫画《终极宇宙》中的Operation Firepower穿戴的护甲和Mark VI非常相似,并结合了钢铁侠盔甲的元素。其头盔与Mark VI几乎相同,都有橙色的面甲,但是有钢铁侠特色的眼缝

《钝器》中提及黑色护甲的面甲配色为反射灰色,但在《血脉》中被展现为金色,在《恶化》中也同样是金色
护甲信息
制造商:ONI材料组
测试设施:韩国城南市特种作战中心
特点:
能量护盾
存储处理器超导层
泡沫自动注射装置
XMR的功德箱
这里是XMR,立志成为HALO中文百科全书的小UP,各位看官若对HALO中的设定及信息感兴趣的话,可以查看我的专栏文集,一定有你喜欢的内容。喜欢的话就点个关注吧,有想看的内容请告诉我。
若喜欢或是XMR的专栏内容对你有帮助的话可以请XMR吃零食支持一下XMR噢,你们的支持就是我完善HALO中文百科的动力噢。



画廊

























出场名单
光环2(首次出场)
光环图文小说
护甲测试
光环:奥星的幽灵
星夜
信念
透景画
光环:起义
光环3
光环传奇
起源
光环:进化-光环宇宙的基本故事
蒙娜丽莎
钝器
皇宫酒店
人性之殇
光环:血脉
光环:致远星
光环:战斗进化周年版
终端机
扫描
光环4:迈向黎明
光环4
光环:启蒙
光环:恶化
光环2:周年版
终端机
猎寻真相
别来无恙
代价
寻找信号
英雄落幕
狩猎开始
光环:斯巴达打击
瑞曲之陨 - 动漫系列
光环5:守护者
限量版
光环神话
光环:跃迁空间传说
千钧一发
统治碎片(仅闪回)
光环战争2
光环:坏血
光环:官方斯巴达战地手册
光环:探索前哨
成为
Step Inside
流放者崛起
失语
磁铁项目
光明使者
坚持下去
我们永远战斗
光环:致远星的暗影
光环无限:记忆特工
光环无限
光环:电视连续剧
相关内容




(截止至2022.12.30 / 修订号2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