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教育研究方法学科框架大总结 | 教育学/教育硕士考研

2022-11-10 14:57 作者:徐影老师  | 我要投稿

23考研的同学,大家好


这几天山海老师教原的冲刺课正式开始了教育学考研 | 311教育学原理 | 冲刺班试听课 | 山海老师,看到很多同学留言说收获满满,我感到很开心。

               

图片

              

图片

              

图片

今天我主要给大家梳理一下教研的学科框架,因为有一部分同学备考比较晚,现在可能刚学完基础班还没背,或者把教研一直搁置在一边现在还没开始学。

图片


这样的同学应该不在少数,在前两天关于冲刺计划的文章中给大家做的进度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家背得最熟悉的学科中,选教研的同学远远少于其他学科,当然考教研的同学确实少一些。

图片


这其实是在情理之中的,往年的教育学考研大军当中认为教育研究方法最难的比例也非常低。所以不熟悉可能不是因为难,而是因为大部分同学认为它简单而不重视。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同学在学过一遍教研之后,做题时会发现这是一个会出很多问题的学科,于是在311考试的选做题上会果断放弃教研,而选择教育心理学来做。

图片


对于这部分同学,希望你们一定不要因为时间紧张就盲目背书。
我一直强调逻辑和框架的重要性,所以今天我跟大家讲讲教研的常考题型和学科特点,以及整个学科框架,希望能让你们最大化利用有限的时间拿下这门学科。

教育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    

★ 实战性强

教研具有实战性,所以不管怎么写,只要逻辑通顺都不为错。可能同一题有很多种解法,关键是你把教育研究方法理解好就可以了,其实这样的题都不难。


可以说你把整个教研计划背下来没用,你全部背下来,也就是做上一个简答题或者名词解释,更不用说一般情况下很多简答题都背不下来。


而我们分析论述题根本就没法这么做,分析论述题只能综合一个学科学到的所有知识,来写出你的研究设计,这要凭借我们对教育研究的一些了解以及一些经验。


★ 理解性强整个教育研究方法背的东西比教心还少,但理解性很强。这也是为什么凯程很多学生最喜欢做的一道题是教研题,不用去那么大体量的背诵反而减轻了很大的内心负担。


所以说理解有时候是一件好事儿,但这个理解跟教心又不一样,教心的理解需要抽象的理解,需要思考着来理解,教研的理解一律来自于生活实际。


当大家从实际出发,理解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教育研究方法学科框架    

教育研究与方法的内容一共分为九章,我们看看下面这张整体学科框架图,对这门学科的宏观框架就非常清晰了。

图片

接下来我们再从大框架出发,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层层递进,看看这个学科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01

教育研究概论

1.教育研究界说

(1)含义

(2)意义

(3)类型

  • 按内容、性质划分

  • 按目的、功能和作用划分

  • 按对客观事实的性质、数量的侧重以及相应的研究分析方法划分

2.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1)发展历程

  • 直觉观察时期

  • 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 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 变革时期

(2)现状及问题(了解)

(3)发展趋势:五大趋势


3.对象及其特点

(1)对象

(2)特点

  • 情域性

  • 整合性

  • 模糊性


4.基本原则

  • 客观性原则

  • 创新性原则

  • 公共性原则

  • 操作性原则

  • 检验性原则

  • 伦理原则

  •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一般过程

  • 选题阶段

  • 研究设计阶段

  • 搜集资料阶段

  • 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 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 总结与评价阶段


6.教育研究方法及其层次

(1)含义

(2)层次

  • 理论:宏观理论;微观理论

  • 实践:基本方法;辅助技术

(3)层次的具体内容

  • 教育研究方法论

  • 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

  •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02

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1.选题

(1)主要来源:三大来源

(2)基本要求

  • 价值性

  • 现实性

  • 具体性

  • 可行性

  • 新颖性


2.设计

(1)教育研究假设

  • 含义

  • 作用:明确内容方法;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分析材料;预测研究结果

  • 类型:按假设的形成,倾向性,性质和复杂程度划分

  • 变革时期

(2)教育研究方案的制定

  • 选择研究对象(抽样)

  • 基本要求:明确规定总体;取样的随机性;取样的代表性;合理的样本容量

  • 基本方法:概率抽样(4种常见方法);非概率抽样(3种常见方法)

(3)教育研究方法的选定:3种因素

(4)课题研究方案的基本内容

  • 问题的提出或研究的背景;

  •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 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 课题研究的可行性或条件;

  • 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


03

教育文献检索

1.概述

(1)含义

(2)作用

  • 选题

  • 方法

  • 避免重复劳动


2.种类及主要分布

(1)种类

  • 零次文献

  • 一次文献(原始文献)

  • 二次文献(检索性文献)

  • 三次文献(参考性文献)

(2)主要分布

  • 书籍

  • 报刊

  • 档案

  • 电子信息,档案系统(CNKI)维普

  • 专家询问

  • 非文字资料


3.文献检索

(1)基本过程

  • 分析、准备

  • 搜索

  • 加工

(2)主要方法

  • 顺查法

  • 逆查法

  • 引文查找法

  • 综合查找法

(3)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文献检索中的应用

电子资源数据库的选定;检索词的设计;文献的计量分析和内容分析


(4)基本要求

全面、准确地检索教育文献;真实性;撰写文献综述报告


4.文献综述报告

(1)含义
(2)内容(作用)

  • 已有历史现状总结

  • 评价、建议、预测

(3)格式:六大格式

(4)要求:六大要求


04

教育观察研究

1.含义


2.优点

  • 目的性

  • 自然性

  • 能动性

  • 记录的翔实性

  • 简便易行性

  • 不妨碍性


3.缺点

  • 代表性低

  • 整体性低

  • 非干预性

  • 主观性


4.基本类型:五种划分标准


5.实施程序:四大程序


6.资料记录方法

  • 描述记录法: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 

  • 取样记录法: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活动取样法

  • 行为检核表


05

教育调查研究

1.教育调查研究

(1)含义

(2)特点

  • 研究情境:自然性

  • 研究对象:现实性

  • 研究方法:交流性

  • 研究目标:事实性

  • 研究实施:灵活性

(3)类型

  • 对象选择范围不同

  • 研究目的

  • 方法、手段不同

(4)一般步骤

  • 确定调查课题

  • 选择调查对象

  • 确定调查方法

  • 编制调查工具

  • 制订调查计划

  • 实施调查过程

  • 处理调查资料

  • 撰写调查报告


2.问卷调查

(1)定义

(2)特点:标准性;匿名性;间接性

(3)优点:效率高;代表性高;标准化程度高;结果客观

(4)缺点

  • 对被调查者的合作性要求高

  • 对被调查者能力要求高

  • 对调查者的能力要求高

  • 不利于调查深层次的问题

(5)问卷的构成

  • 题目

  • 前言和指导语

  • 问题和答案

  • 结束语

(6)问题的设计

  • 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六大要求

  • 问题的形式: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半封闭式问题

  • 问题答案的格式

(7)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问卷的发放:邮寄;电话调查;集中填查;网络发布

  • 问卷的回收:确保问卷的有效回收;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


3.访谈调查

(1)定义

(2)特点:研究性较强;目的性较强;计划性较强

(3)优点

  • 灵活性强

  • 便于了解深层次的问题

  • 可靠性高

  • 调查对象范围广

(4)缺点

  • 成本高、耗时长、效率低

  • 样本小,结论的代表性较低

  • 标准化程度低,不易量化,资料分析处理的难度大

  • 匿名性较差,影响信息的真实性

(5)类型:三大类型

(6)步骤

  • 选择访谈对象

  • 准备访谈提纲

  • 正式访谈

  • 访谈资料的整理分析

  • 完成访谈调查报告


4.测量调查

(1)定义

(2)特点

  • 使用易量化的测量工具,数据便于统计分析处理

  • 理论研究成果——反映个体发展水平的工具

(3)优点

  • 科学性较强

  • 标准化程度高

  • 定量化水平较高

  • 能直接进行对比研究

  • 经济实用,省时省力

(4)缺点

  • 测验编制难度大,费时费力

  • 间接测验

  • 灵活性较差

  • 对研究者要求较高

(5)类型

  • 根据测量内容的数学特征划分

  • 根据行为目标和测量内容划分

(6)测量工具的评价指标

  • 含义

  • 类型:内容效度;校标效度;结构效度

  • 提高效度的方法:精选试题;三角互证;广泛反馈


06

教育实验研究

1.概述

(1)定义

(2)基本逻辑:操作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观测因变量

(3)基本要素

  • 明确的实验计划

  • 科学的实验假设

  • 自变量和因变量

  • 实验组和控制组

  • 前测和后测

(4)特点

  • 与其他教育研究方法的区别:因果关系的推论;自变量的操作;无关变量的控制

  • 与自然科学实验的区别

(5)优点

  • 对因果关系的预见性

  • 推理模式的完整性

  • 对教育活动的主动干预性强

  • 教育实验的可重复验证性

  • 有利于扩大研究范围

(6)缺点

  • 由严格控制带来的环境“失真”

  • 实验人员和实验过程带来的负效应

  • 不可避免的样本不足和选择误差

(7)教育实验研究历史发展的两条基本线索(了解)

(8)主要功能(了解):求真、求善、育人

(9)基本程序: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总结推广阶段


2.基本类型

(1)按实验进行的场所划分

(2)按实验研究的性质和目的划分

(3)按自变量因素的多少划分

(4)按实验变量的控制程度划分

(5)分组设计类型


3.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1)内在效度

  • 含义

  • 影响因素:八大影响因素

(2)外在效度

  • 含义

  • 分类:总体效度;生态效度

  • 影响因素:四大因素

(3)关系


4.变量控制

(1)自变量的控制方法
(2)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八大方法


5.教育实验设计的主要格式

(1)单组前后测的格式及优缺点

  • 格式:G: O1 X  O2

  • 优点:有前测;无控制组

  • 缺点:有前测;无控制组

(2)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不等控制组)

  • 格式:G1: O1 X  O2

                G2: O3 X  O4

  • 优点:有控制组;有前测;控制组+前测;非随机分派

  • 缺点:非随机分派;有前测

(3)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实验组、控制组后测)

  • 格式:RG1: X O1

                RG2: O2

  • 优点:无前测;随机抽样,随机分派;有控制组

  • 缺点:无前测

(4)所罗门四组设计


07

教育行动研究

1.定义


2.特点

  • 为教育行动而研究

  • 由教育行动者研究

  • 在教育行动中研究


3.优点

  • 适应性和灵活性

  • 评价的持续性和反馈的及时性

  • 较强的实践性与参与性

  • 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


4.缺点

  • 研究的样本受到限制,不具有代表性

  • 自变量的控制成分很少,效度低

  • 研究人员能力受限,或合作不佳,导致研究不合理


5.基本步骤

  • 计划

  • 行动

  • 观察

  • 反思


08

教育叙事研究

1.定义


2.类型

(1)叙事的研究对象

  • 他者叙事

  • 自我叙事

(2)叙事研究中教师的行为

  • 生活叙事

  • 思想叙事

  • 课堂叙事


3.特点:五大特点


4.优点

  • 可读性强

  • 实践性强

  • 加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联系

  • 有助于研究者面向教育事实本身


5.缺点

  • 对研究者的能力要求高

  • 难以保证信度与效度

  • 适用范围有一定的限度


6.一般步骤

  • 设计

  • 实施

  • 总结


09

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1.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

(1)作用

  • 全面检查

  • 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 保存资料

(2)步骤

  • 审核

  • 分类

  • 汇总


2.教育研究资料的分析

(1)定量分析

  • 含义

  • 方法:数据描述;推断统计

(2)定性分析


3.spss在教育资料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1)含义

(2)功能

(3)数据整理与转换的方法

(4)数据分析方法



梳理完教研的学科框架,大家应该对这门学科的整体体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所以你们一定不能死记硬背,那样只会既耗时又低效。框架清晰了,学起来也就容易很多。

你们可以先进入宏观框架,再梳理中观框架,最后进入微观框架层面,也就是具体到某一知识点的时候,你的细节也就自然照顾好了。

教育研究方法学习建议    

首先我们来看看教研的常考题型、题量以及考查方式。

01

常考题型

★ 311统考

  • 选择题:7个。一般为第39-45题,理解类、案例类问题居多。

  • 辨析题:0-1个。以记忆理解类为主。

  • 简答题:1个。记忆理解类为主,也有情境性简答题。

  • 分析题:1个。选作材料题,主要涉及对已有研究设计进行分析,近两年开始逐步增加自己做研究设计的成分。

★ 自命题学硕、个别专硕

  • 名词解释:1-2个左右,难度小。

  • 简答题:1个,难度小。

  • 分析题:1个,难度趋于311;评析材料中的问题+研究设计,开放度高于311。


教研中必背的常考题我们都已经总结在《冲刺必背题》中了,和必背题匹配的冲刺串讲课中,也会带大家梳理框架和逻辑体系,同时帮助同学们通过专项训练提升考场作答能力。

你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可以把必背题作为你的基石,在这个基础上尽可能做到全面学习,让自己的学习更有层次。

图片
内容来源于《冲刺必背题》


02

教研学科复习达到什么程度?

大家总会问一个问题——复习到什么程度上考场,所以学习时总是会迷茫或者自我怀疑。


鉴于大家现在复习的进度和情况不一样,我给大家说几个复习层级,同学们可以匹配一下自己现在的复习情况,向下一个层级去努力。


★ 第一个层级:掌握基础知识

处在这个层级的同学可能正在理解和吸收基础知识。不管什么学科,打牢基础是至关重要的,你们在这个阶段重点要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 学习有关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 联系案例,分析他人研究设计的思路。


★ 第二个层级:能够应用知识

实践出真知,如果你觉得你教研基础知识学习的差不多了,一定不能死记硬背,而是要活学活用。这个阶段你们重点要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 能够对他人研究作出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 独立完成课题的研究设计,研究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


★ 第三个层级:真题演练,查缺补漏

到了这个层级,说明你们已经该学的教研知识已经掌握地差不多了,也能够评价研究案例,独立完成研究设计。


这时你们就可以通过演练真题和《冲刺模拟卷》进行差缺补漏,凯程还开设了模考批改训练营,你们也都可以来参与。


知道了自己的知识薄弱点,你们就知道接下来可以重点往哪个方向发力,从而不断进步。


图片

今天带大家重新梳理了一遍教研框架和学习方法,对一直跟着凯程课程认真学习的同学也是一个温习和查缺补漏的过程,相信你们对于接下来教研学科的复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大家加把劲儿,咱们一起把基础夯实、学会应用作答,上了考场碰到教研选做题或许能够更轻松的拿高分。

文章内容根据凯程2023年基础班/真题班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学科框架大总结 | 教育学/教育硕士考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