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权力·性别» 78~92年中国妇女杂志人物典型事迹及其变化

原文:
第二时期对女性人物典型事迹及其变化的统计结果显示(见表3-10),女性典型人物被报道的重点事迹情况有了明显变化。虽然人物的“努力工作,取得业绩”在比例上仍然占据第一位,但程度已大大下降,降到27.4%。而强调个人努力和成就方面的几类事迹则大幅度上升,如“勤奋刻苦,成就事业”上升得最快,占到21.4%,比第一位只低6个百分点。“女强人式,工作业绩”为17.9%,上升的幅度也很大。“勇于斗争,人生经历”上升也很快,达到15.5%。
在这一时期,国家进入改革开放,社会思潮愈发活跃。人们厌倦了过去年代忽略个体的集体主义话语和无视性别差异的社会性别话语,开始了对社会历史的反思和对个体命运的关注。因此,这个阶段社会文化关注个人生存、注重个人的命运和感受,赞赏那些在困境中仍顽强斗争、坚持真理和理想的女性。于是,这个时期的时代特点呈现为对个人奋斗、个人成功的强调,《中国妇女》杂志这一时期女性典型人物报道中的典型事迹的特征与这一历史背景相吻合。
与此同时,强调女性为他人奉献的“服务他人,奉献自我”也呈上升趋势,为15.5%,说明在各种思想碰撞、多元价值并行以致集体主义精神有所回落的时刻,国家意识形态仍然将奉献精神作为时代的主旋律加以宣传,呼唤新时期的人们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尽义务做贡献。另外,有一点值得关注,第二时期这种“服务他人,奉献自我”事迹与第一时期相比,比例上升幅度还不算小(从9.5%上升到15.5%),经阅读样本发现,这与社会上传统性别文化规范逐渐回潮有关。封建统治阶级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家的稳定和谐是治国平天下的先决条件。而齐家的关键则是以女性的无偿奉献,以女性的卑顺、屈从为代价。因此,中国的伦理道德一向规约女性以贤、良为本,并上升到治国安邦的高度。这一时期杂志宣扬女性“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奉献精神的现象,不能不说与这种思潮的回归有关。
«媒介·权力·性别:新中国女性媒介形象变迁与性别平等»
王蕾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