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最全锐化技巧汇总,你知道的不知道的都在这!

2020-06-20 01:20 作者:在逃柯学家  | 我要投稿

Hello~大家好,我是狗菌。

今天狗菌来讲讲摄影后期中不可缺少,成片输出前关键的一步——锐化。关于锐化,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并且也掌握了几种常见的锐化方法,但是这里狗菌还是分享一下比较全的锐化技巧和需要注意的细节,让大家进一步了解锐化。

狗菌以这张在校园拍的片子为例(小哥哥还单身!还单身!单身!手动狗头),来分析锐化对成片的影响,首先解决四个问题——

1 什么是锐化?

锐化可以快速调整图像边缘的对比度,并在边缘两侧生成一条亮线和一条暗线,增大反差,让画面更加清晰。切记不可锐化过度,否则片子边缘会出现明显的白边和黑边,非常难看。

锐化的程度和大小用锐度来衡量,关于锐度的详细讲解视频看这里——

为什么要锐化?

心理学中,清晰的图像比模糊的图像更容易给人带来愉悦和舒适感,更容易被人眼所捕捉,这也是为什么用大光圈虚化背景,突出主体。

由于镜头的光学结构非常复杂,由多组镜片组成,在光线通过镜片组到达感光元件时,总会有部分光线损失;同时通过感光元件转化为图像时也会损失部分细节,导致成像发软。

因此前期,相机内部就有关于图像锐度的设置。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因为后期过程中还常常伴随着裁图,美其名曰二次构图。

原本可能很清晰的片子,就这么二次构图一下,边缘可能就没那么清晰了,那么锐化就很有必要了。但还是建议前期尽量完美构图,毕竟锐化并没有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只是增大了图像边缘的反差,裁掉的像素没办法通过锐化补充。

锐化的前提是什么?

锐化作用于图像边缘,增大边缘的反差,所以锐化的前提是清晰的边缘。如果原片边缘不够清晰,后期锐化也就没有什么效果。

前期拍摄一定要保证焦平面准确、安全快门拍摄,避免拍虚和拍糊,相关内容可以看看这篇文章——如何拍出一张清晰的照片?

什么阶段进行锐化?

锐化要在降噪之后,出片之前进行。不难理解,如果原片噪点很多,不经过降噪就直接锐化,会让这些噪点进一步放大,惨不忍睹。

同样最好在成片输出前一步,对片子锐化。在PS中每一次后期的调整和操作,都会对片子的清晰度产生影响,过早锐化效果并不好。

狗菌这里列举了PS中比较全面的各种锐化技巧,锐化效果都还不错,不要求全部掌握,了解并选择其中方便实用的一两种即可。

PS面板左侧工具栏还有锐化工具,可以实现局部锐化,这里并不建议使用,因为操作不可逆,不如锐化图层加上蒙版配合画笔方便。

ACR简单锐化

ACR中的锐化是对片子由于镜头等原因导致成像发软而进行的校正,跟相机内置的锐度设置类似,不宜过度,在ACR面板的细节一栏。

数量配合蒙版,不宜超过50,半径细节默认不变;如果高感光度拍摄,可以通过明亮度颜色分别去除灰度噪点和颜色噪点。

另外按住“Alt”键,拖动蒙版滑块,可以预览蒙版的添加效果,一般70为宜。ACR中的锐化一般仅仅作为基础锐化,想要获得比较好的锐化效果,还需要进入PS进一步精细锐化。

Lab明度锐化

Lab明度锐化避免了锐化过程中由颜色引起的色晕和杂色,所有锐化操作都在L明度通道进行,是专业摄影师常用的一种锐化方法。

首先将图像转换为Lab颜色模式,可以将颜色信息和明度信息分离开来;然后选中L通道,提取图像灰度信息,执行“滤镜-锐化-USM锐化”;最后将图像重新转换回RGB颜色模式。

Lab明度锐化的方式虽然专业,但是由于需要来回转换颜色模式,非常不方便,在日常修图过程中并不常用。然而明度锐化,这种可以避免画面颜色影响的锐化技巧,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PS锐化滤镜

PS中执行“滤镜-锐化”,会有很多锐化滤镜,优先推荐使用USM锐化和智能锐化。其他一些锐化滤镜并没有提供可以调整的参数,一步到位,针对不同锐化需求的片子并不友好。

锐化滤镜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参数——数量和半径。数量用来控制锐化强度,半径用来控制锐化作用范围,一般不宜超过2像素,一些需要质感的石像雕塑等锐化半径可以高达5像素。

同时锐化过程往往伴随着噪点的产生,一些不明显的噪点会通过锐化进一步放大。USM锐化提供了阈值进行降噪;智能锐化提供了减少杂色进行降噪,还提供了阴影/高光避免过度锐化产生的黑边/白边,这是其他锐化滤镜所不具备的。

如果锐化做到这一步就结束,还不算完美,这是很多小白容易忽视的一点。其实USM锐化和智能锐化做得很好,但是却无法避免锐化过程中对画面颜色的影响,可以参考借鉴明度锐化。

消除颜色影响并不难,只需将锐化图层的混合模式改为明度即可,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一步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为防止忘记这一步,不妨先去色,转换为黑白图像,再使用明度混合模式。

可以看到,正常混合模式下,部分纯色颜色溢出,产生了色斑;而在明度混合模式下,锐化过程几乎不会对画面颜色产生影响。

高反差保留锐化

高反差保留锐化是狗菌最常用的锐化方式,同样也非常推荐大家使用。首先复制图层,执行“滤镜-其它-高反差保留”,半径取2像素;然后去色;最后将图层混合模式改为柔光。

去色的快捷键是“Ctrl+Shift+U”,这一步非常关键,因为高反差保留图层无法使用明度混合模式。根据半径取值不同和图层混合模式不同,高反差保留锐化有两种不同效果。

半径取2像素,图层混合模式选择叠加/柔光,能得到比较柔和的锐化效果,适合风光锐化。

半径取0.8像素,图层混合模式选择线性光,能得到比较锐的锐化效果,适合商业人像锐化。

高低频锐化

高低频锐化跟高低频磨皮的原理类似,通过应用图像将片子分为高频层和低频层,最后隐藏低频层,实现高频层对片子的锐化效果。

首先复制两层图层,分别命名为低频高频;对低频层执行“滤镜-模糊-表面模糊”,对高频层执行“图像-应用图像-减去”;将高频层图层混合模式改为线性光,图像分频完成;

最后将低频层隐藏,高频层去色,适当降低不透明度,锐化效果达到。高低频锐化特别适合粗糙物体纹理质感的提取,效果强烈,适用场合不多,其中低频层的表面模糊至关重要。

自定滤镜锐化

自定滤镜用得非常少,以至于很多小伙伴并不了解这款滤镜,但是它的锐化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有点类似高反差保留锐化中的线性光混合。执行“滤镜-其它-自定”,进入自定滤镜面板。

图像由像素阵列组成,自定滤镜通过对某像素明度值和周围像素明度值的简单计算加和,得到特殊的效果。由于用得不多,不过多讲解,也不推荐,锐化效果可以由图中参数实现。

通过改变参数,还可以实现锐化强度的调整,本质是通过计算放大了片子边缘的明暗反差,同样需要将锐化图层的混合模式改为明度。

总结

1、拿到RAW格式原片,先在ACR中简单锐化,不宜过度,再导入PS精细锐化。

2、锐化要在降噪之后,出片之前进行,推荐使用高反差保留锐化,切记要去色。

3、锐化也分整体和局部,锐化图层加上蒙版配合画笔针对内容有选择性的锐化。

更多PS操作细节,详细的视频教程看这里——


最后关于输出锐化需要提一下,因为网络分享用不着上传原图,可能会限制横竖分辨率在1500以下,导致片子由于压缩又变得不那么锐,不妨使用Nik Collection 滤镜中的输出锐化,后台私信,即可获得这款风光插件。

狗菌这里分享了比较全的锐化技巧,掌握其中一两种即可。另外不是所有的片子都适合锐化,相反,可能还需要模糊,技术服务于主题,如果觉得不错或者有用,记得三连吧~

最全锐化技巧汇总,你知道的不知道的都在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