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游记(9):从三江平原到辽东半岛


步行来到佳木斯站候车厅,检票时间已至。乘客在检票口大排长龙。时间紧迫,我过了闸机,一路小跑进了车厢。


收拾妥当后,我拿出记录本,正好遇上检查乘客证件的乘警小姐姐。
“你为什么要记录车站呀?”小姐姐好奇地问我。
“我是火车迷。”我向小姐姐解释说,“记录车站是在坐火车时,给自己找些事做。也是旅行中不可多得的回忆。”
“原来是这样啊。”小姐姐恍然大悟,“像你这样对火车感兴趣的人真的少见,咱们干这一行都是为了吃饭。”
这时小姐姐的同事,一名乘警大叔来找小姐姐。向小姐姐了解情况后,叮嘱我不要记录铁路设备,随即和她一起离开。
越过松花江后,T330次沿绥佳铁路向西急行。宽广的三江平原变成棱角分明的小兴安岭,河流也由开阔的松花江变成涓涓清流。

南岔车站附近的线路旁,我看到森工产业兴盛时留下的森铁大桥桥墩。这些工业时代的遗存,随着森工产业的崩塌,逐渐被世人忘却。
列车驶出小兴安岭,在绥化站停下。绥化县不远处有一个叫绥棱的小镇,同样因为森林铁路而小有名气。绥棱森铁的现状居于兴隆森铁和桦南森铁之间——没有停运,但也没有对散客开放,只能参与“一日游”才可以体验。

在此我想对哈尔滨铁路局的领导提一些小小的意见:铁路高速化固然是当下的潮流,但也要顾及到小地方老百姓的需求。可以用闲置的非空调车车底,开一些短途客运列车。在满足本地居民需求同时,带动铁路旅游的发展,造福当地经济。

车过哈尔滨东站,劳作大半日的DF11型内燃机车与25T列车解挂,换上更适合电气化铁路的HXD3D型电力机车。工作一天的太阳下班儿了,一盏盏灯光在楼宇内开启。

到了哈尔滨站,我一直独享的软卧包厢内,加入带着小朋友的两家人,变得热闹起来。稚气未脱的小男孩趴着窗户边,好奇地望着笼罩在黑夜中的大地;对面的小姑娘更幼小了,在铺位上拿起大顶,咿呀欢笑。看着他俩,我不由得想起自己的童年时光。

一觉醒来,T330次已来到辽东半岛。绿色的丘陵像长城一样,在沈大铁路两侧绵延。如果说天空是地球的血脉,大地是地球的骨骼,那么居于中间的山峦则是脊椎。好像盘古开天的遗存,让地球的面貌更加立体。

列车经过周水子站时,一条非电气化单线铁路从西侧接入沈大线。这是与沈大铁路(东清铁路)同时期建成的旅顺支线,在2014年之前曾开行过大连——旅顺的客运列车。旅顺支线的终端是旅顺站,一个带有浓厚底蕴与神秘色彩的北方军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