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峰中西思想-学习笔记(27)中国近代的思想
西学东渐与中国思想的自我批判
14.1 严复译介《天演论》
在近代史的开端处,我们第一次遇到了比我们强势的文化,它来自西方,携带着资本和技术的力量,我们无以招架,终于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
学习大致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学习西方的器物和技术,那就是“洋务运动”;第二个阶段,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戊戌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王朝),第一次建立共和政体,两次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制度,这是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想要根本上赶上西方文化,于是就向西方学习他们的思想文化,他们的学说,从科学一直到哲学,这就是第三个阶段。
为什么我们不得不向西方文化学习?
农业文明的固疾:西方的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在极大的程度上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特别是农产品的品种的改良,产量的提高,这一切都是一个有着长久的农业文明传统的民族所需要的。
资本对本土商业的碾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商品生产的极高的效率,大量廉价的用机器生产出的商品在中国推销,使无数的小生产者破产,所以也不得不去学习这样一种新的生产关系。
严复译介《天演论》:历史进步论思想的引入
历史循环论的思想:在这之前,中国思想认为历史只是循环,就如董仲舒所说的那句话,“天不变,道亦不变”,并没有把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看成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进步的过程。
历史进步论思想:在历史上中国社会不断地发生某种动乱或者战争,但每一次动乱和战争的结果并不是社会形态的进步,而只是朝代的更替。因此就有了重新反思中国历史的需要。
历史进步思想造成的,我们开始把自己的文化也拿出来和西方文化比较,放在了以“历史进步”为方向的坐标轴上,得到了 中国思想比西方思想落后 的结论。于是产生了之后的新文化运动。
这个新文化“新”在哪里?从哪里获得了它的“新”?——从西方。我们开始实行对本民族文化的自我批判了。
自鸦片战争以来,一批又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纷纷向西方寻求真理——显然是把西方文化看得比中国文化高,是一种进步类型的文化,我们是落后类型的文化,所以真理不在我们这里了,在西方了。——《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
当然我们现在不再这么看了,我们不再那么天真地以为我们可以把不同民族的文化放在同一个历史进步的尺度上摆位置。我们已经发现中国文化跟西方文化不是落后与进步的差别,是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文化精神,它在根基上有差别,所以这个改变是后来才发生的。
14.2 “德先生”和“赛先生”(自我批判)
就有人提出中国一部近代史是两重奏,有两个主题,一个叫启蒙——向西方学习,让中国进步;另一个是救亡——因为西方的先生老打我们,我们要救亡。而且这两个主题每每是互相冲突的,于是发生了不同的态度。
一种把启蒙看成是最根本的任务,只有完成了启蒙中国才能进步,才能面对西方列强,即向西方学习,为急为先——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的基本态度。
还有一种另外的态度。我们固然要向西方学习,但我们的本体是不能变的,否则我们也无法救亡。(现代新儒学)
五四新文化运动:“德先生”和 “赛先生”
既然认定了西方文化是比我们中国文化更先进的文化,,那么这一批知识分子就认为中国人应当虚怀若谷,认真勤奋地向西方学习,对中国的落后要在根源上寻找。
根源找到了,是中国传统思想,我们应当跟中国的传统的价值、思想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人物还打出了一个旗号叫“打倒孔家店”,用儒家思想建构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都应当被推翻,因为这叫“孔家店”
打倒“孔家店”中国人走什么路?从制度上应当走民主政治的路,这叫德先生——从西方请来,“德”就是 democracy(民主);在学问体系上我们要开新的学问体系,向西方学习他们的科学,赛先生就是science(科学)。
五四新文化运动还有一个更根本的目标,就是在中国完成启蒙。启蒙不是指启“不懂科学之蒙昧”,启蒙是指“树立独立的人格”,彻底打破主奴关系的文化。在这个方面有两位主将:一位是胡适,一位是鲁迅。
民主的、共和的政体已经建立起来(中华民国 1912),但中国人用新制度做老的事情,清朝灭亡时候,中国的局面跟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灭亡时候的局面是完全一样的: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抢夺天下,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军阀。
所以鲁迅先生认为“国民性的改造”才是更根本的,制度虽然已经引进,但不能在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国民的灵魂要改造。
阳明心学所没有完成的启蒙的事业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了后继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拿什么来教导中国百姓,让他们成为独立的人格?拿西方的思想、西方的哲学,这就引起了更深入的讨论。

该笔记已整合入个人知识体系,详见 [6 中国近代的思想](http://wangc.site/cbrain/share?nodeid=aadb3128a39330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