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何看待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

2022-12-30 16:00 作者:京北视点  | 我要投稿

  一、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

  中国的职业教育实践形式最早被称为“实业教育”。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开始重视发展以工艺来治世的人才,众多实业学堂随着这种思想而成立。随着机器的买进,对技艺人才的依赖逐渐凸显,人们认为不应该只培养简单的技艺人才,还应该早就具有一定理论功底的高级技艺人才以适应机器操作和制造维修的需求。

  自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职业教育实践得到迅速发展;1922年壬戌职业教育制度的确立,极大地促进了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以1923年高等实业学堂改成“专门学校”为起点,1925-1926年期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空前发展,不论是教育理论还是教育实践都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但自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由于受到经济危机、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等各因素的影响,中国职业教育一直处于低潮。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迫切需要各级各类人才和一大批有技能的人才。1964年,在刘少奇同志“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思想的指导下,再次推动了各类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而到了1966年后,受到文化大革命内乱的影响,中国职业教育几乎停滞。在同一计划经济体制和中专、技校的“统招”、“统分”政策下,已无“职业”观念可言。此时对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的系统延几近空白。

  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提出培养“较高级的应用性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目标。1980年国家教委批准成立了13所高等职业学校,1985年全国职业大学最多时达到128所。199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出“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体系”。“十五”期间,中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

  二、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职业教育的完整性包括体系自身的完整,与企业、社会契合的完整,以及与国际接轨的完整。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存在着与初、中、高等教育以及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衔接不畅;对职业教育的综合研究薄弱;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协调等问题。这就急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职业教育体系和研究机构。以国家为导向,有效干预,积极引导,以国家职业标准划定中职、高职专业范围。

  无论是国家重点学校、示范性学校、还是省部级重点学校,都需要符合职教发展规律的、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多元化的研究范式引导。让培养出的人才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根据区域经济的需要,对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进行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应与产业结构的方向保持一致。加强与行业、企业、职业界的密切联系,加大产学研合作的力度,推动和引导社会经济发展。加快专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专业设置能灵活及时地进行变革。

  三、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健全,各层次培养目标鲜明,各部分特色突出,并且相互连接紧密,毫无断层。由于发达国家拥有完整的职业教育机制,使他们的职业教育步入了终身教育的轨道。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与普通教育建立了稳固的连接。使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可以就业,也可以继续深造。

  新西兰的职业教育有超过百年的发展历史,其中最值得他们骄傲的是新西兰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很多课程是长期移民或中短期移民短缺课程(留学生在完成长期短缺名单中的本科及硕士课程,即可以不需要job

  offer移民)。课程的学制并不长,1-2年就可以获得大专学历,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课程采取小班授课,每班不超过15人,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遍布新西兰南北岛的20所国立理工学院提供所有相关课程,位于南岛的基督城理工学院提供一系列工程类技能大专课程。

  德国的初等职业学校学制一般为三年,也称“双元制”。第一年以学校学习为主,企业培训为辅,第二、三年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育为辅。教育对象主要是接受过小学教育的企业户主。课程由州食品部和县农业局安排,教材一句当地实际情况编写,并没有全国统一教材,经费主要由各企业承担。毕业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就业,也可以选择升入更高一级的专科学校继续学习。中等职业学校则是以专门的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通过各专科学校实施。专科学校分一年制和两年制,一年制专科学校主要培养农业实用技术人才,学期满参加三年生产实践,通过国家考试后,合格成为农业师傅。两年制专科学校学生,期满考试合格之后可以成为大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可继续升学。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通过专科大学或综合性大学里的各科系实施。学生主要来源于十年制中学毕业生,上两年职业高中,经考试合格也可入学,同时也招收十三年制的文理中学毕业生。学制四年。

  四、职业教育高校试点转型

  自“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在中共中央和全国各地人民的关注和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体制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模式,成了我国职业学校的一道秘诀。

  2014年6月23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习总书记做了417个字的重要批示,他指出职业教育的战略定位: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国家竞争力、实体经济的发展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和高等教育的结构高度相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既来自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引领,更来自于高素质的一线工程师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6月26日,教育部介绍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情况时表示。我国将支持部分有意愿、有条件的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的高等学校。目前已有130余所高校提出了试点转型的申请。

  据了解,目前中央已经确定了天津、广西、黑龙江、沈阳、潍坊等十个地区作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试验区,还有全国各地承担的56个改革试点项目先行先试。鲁昕表示:“我们将这些试验区和试点聚焦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上,提高对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贡献率。”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我国将抓紧制定出台职业教育的配套政策,重点抓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的沟通,学生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支持部分有意愿、有条件的本科高校转型。葛道凯表示,未来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将从高中和大专拓展到包括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这两个阶段职业教育的具体政策,教育部正在进行专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


如何看待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