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桃源仙遇记 ——由刘阮遇仙传说有感而作

2022-03-02 21:19 作者:经纬麦田  | 我要投稿

桃源仙遇记

——由刘阮遇仙传说有感而作

朝起晨雾漫山升

青云傍日送行人

桃花梦醒扑风尘

苍烟落尽断肠魂

小径炊烟入诗画

笑语声寻见人家

纤歌送远荡清涧

山影惊鸿落春霞

凡语难解此间事

因果痴沉迷心魂

缘溪石桥迎仙人

流年若失忘故生

青山犹存世无还

我欲比翼连枝全

天姥幽巡崇山连

道成仙果遇凡颜

云深铜瓦罗帐间

琼食甘酿濯俗面

清婉声动盈九阙

暮落霞波揽星月

留连仙境作半世

风光殷勤却难诀

缘溪古道梦青幽

流年繁花作古丘

千峰犹思云雨梦

却叹尘世化蜉蝣

不若烂柯岭上住

朝游夕宿续春秋

哀此七代浮尘暮

顾望桃源云深处

真情绵长永绝世

百鸟啼悲乱晨孤

人烟纵横千万里

难寻琼实半仙霞

饥哀病苦残风彻

何来瓦舍蔽心寒

嫣然桃面酥魂醉

情切质深善缘归

人间多愧行难堪

几点相思几行泪


这首诗是去年我有感写的,据说刘阮遇仙这个传说就发生在老家新昌的天姥山一带(一说为今天台山,但由于古今地名的一些变动,我还是比较相信天姥山一说)。个人能力有限,有些地方写得不能算到位,希望大家理解。

新昌司马悔桥(又名落马桥)

刘阮遇仙的传说出自南朝宋刘义庆志怪小说《幽明录》,以山中遇仙、恍而隔世之灵异表达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以及对俗事类如政治战争的厌避之意,此类幻境体裁亦晋宋文士玄言心境于小说创作中的呈现之一。


附《幽明录》原文:

汉明帝永平五年,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迷不得返。经十三日,粮食乏尽,饥馁殆死。遥望山上,有一桃树,大有子实;而绝岩邃涧,永无登路。攀援藤葛,乃得至上。各啖数枚,而饥止体充。复下山,持杯取水,欲盥漱。见芜菁叶从山腹流出,甚鲜新,复一杯流出,有胡麻饭掺,相谓曰:“此知去人径不远。”便共没水,逆流二三里,得度山,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姿质妙绝,见二人持杯出,便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所失流杯来。”晨肇既不识之,缘二女便呼其姓,如似有旧,乃相见忻喜。问:“来何晚邪?”因邀还家。其家铜瓦屋。南壁及东壁下各有一大床,皆施绛罗帐,帐角悬铃,金银交错,床头各有十侍婢,敕云:“刘阮二郎,经涉山岨,向虽得琼实,犹尚虚弊,可速作食。”食胡麻饭、山羊脯、牛肉,甚甘美。食毕行酒,有一群女来,各持五三桃子,笑而言:“贺汝婿来。”酒酣作乐,刘阮欣怖交并。至暮,令各就一帐宿,女往就之,言声清婉,令人忘忧。至十日后欲求还去,女云:“君已来是,宿福所牵,何复欲还邪?”遂停半年。气候草木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怀悲思,求归甚苦。女曰:“罪牵君,当可如何?”遂呼前来女子,有三四十人,集会奏乐,共送刘阮,指示还路。既出,亲旧零落,邑屋改异,无复相识。问讯得七世孙,传闻上世入山,迷不得归。至晋太元八年,忽复去,不知何所。

天姥山日色


桃源仙遇记 ——由刘阮遇仙传说有感而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