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污水治理|分散与集中治污模式及负压系统的应用
过去,走进农村,迎面而来的是污水横流,很少有人专门清理或疏通。随着自来水的接入,生活水平的提高,污染问题接踵而来。因此,农村环境治理的主角就是污水问题。污水收集还有处理,需要设计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因地制宜的取舍和选择。一路走来,农村环境治理没有现成的教程。生活污水处理、垃圾收集转运、黑臭水体整治是要一起进行的,不能顾此失彼。

根据农村居住分散程度,可以分为分散和集中两种治污模式。当遇到居住距离较远,人口稀少的情况,可以采用建设化粪池或沼气池的方式,就地解决污水排放问题或进行资源化利用。人口稠密、居住集中的地区使用管网工程收集处理。至今,管网工程包括重力流和负压系统两种形式,重力流管道粗,承载污水量大,传输距离远,但施工过程对地势要求高,管网覆盖率有待提升。负压系统突破了重力流对坡度的限制,爬坡过河轻松,大幅提高了管网覆盖面积,提高了污水收集率,在农村污水治理效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污水收集是一项重要的过程,需要经过仔细勘察,认真核对,积极听取有效意见,有差异的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污水解决方案。这需要在建设和管理上下功夫,不是只做管网就结束了,相反只是刚刚开始。近年来,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收集率在不断提升。目前,阻碍农村污水治理效果的是管网覆盖率和增效提标问题。管网覆盖,可以杜绝污水乱排的现象。增效提标,或可以用于农田灌溉,减少淡水资源的浪费。大家都知道,常见的重力流管网施工,挖槽1-4米,土方量大,周期长。遇到绕不过去的道路,施工会影响交通。在进行污水收集的同时,也不能忘记雨污改造。雨水问题是长期的,如果雨水量过大,排不出去,就容易造成灾害。

大家都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地段都适合重力流管网。特别是在道路狭窄、河网密布、交通繁忙、高低起伏、地下水位高、土质疏松、古镇景区等地段,重力管网施工难度大,收集率低,也容易出现污水泄漏或管道堵塞问题,维护起来相对繁琐。针对这些特殊情况,在田环境研发了新型的单相流负压排水系统,不仅适应于常规的村镇污水收集处理,遇到特殊场景的污水收集,更能轻松解决。负压系统主要是由截污井、负压井、负压管和负压站等组成,用给水的方式来排水,靠负压抽吸的原理传输污水,无需提升泵和检查井,大幅节约了施工和投资成本。负压管径细,埋深0.5-0.7米,不影响房屋地基和农田耕作。环境友好,协调少,施工快,布管灵活。可以沿河床布管,也能绕在房前屋后。对地势适应能力强,比如顶管过路,采用沟槽S形应对地基沉降等。

负压系统实现了污水从源头到末端的无缝对接,规避了污水跑冒滴漏现象。经过截污井过滤的污水,基本上以纯液态流进负压井内。当负压井内的污水收集到规定的高液位时,启闭阀自动开启,负压站运转。在管网负压的作用下,污水被抽吸到末端的污水站。负压站占地面积小,无臭味和噪音污染,纯机械结构,服务半径广。搭载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能够实时观察污水收集情况。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负压站可以做成景观湿地,出水稳定,水质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希望在负压系统的收集治理下,农村生活环境能够摆脱“脏乱差”走向“整洁美”。实现厕污共治,处理后的污水达到灌溉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