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up三年的全部努力,都被我父母给毁了

看到评论区很多人诉说自己被家暴的经历,感觉很痛心。💔我写了一篇笔记帮助大家,以下是一些应对家暴的方法。👍🏻
1.产生家暴的原因
作为供养着,在权力结构上父母高于子女。相对封闭的环境,过大的权力,模糊的规则和掌权者的不理智这几点因素相结合,会带来一些出格行为,例如冷暴力,言语辱骂,损毁财物,暴力殴打和监禁等。
2.面对家暴该怎么做
2.1讲道理(可以试试)
当发生家暴时,讲道理一般是行不通的。首先,讲理的人通常不会动手;其实,地位低的人很难和地位高的人谈判,因为两方根本不是合作关系,而是供养关系。
2.2使用武力(不建议)
评论区有一些使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案例。但是要清楚:对某一群体有效的方法,换到另一群人身上可能并不有用,甚至会产生反效果。
如果愤怒到想要使用武力反击时,请问自己以下三个问题:
(1)自己能打得过他们吗?
(2)如果能打过,事后的医疗成本和停工期间损失费用是不是会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3)如果动手,他们是否会停止供养我(挨饿),或是把我送到戒网所之类的机构?
相信在经过一番思考后,你会变得冷静一些。
2.3用智慧取胜(建议)
我们的目的是,在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谋求最大限度的和平甚至完全摆脱。以下是一些方法:
(1)过滤听觉法
在面对阴阳怪气和辱骂时,使用听觉过滤法。参考上课走神的状态,试着在心里唱歌,想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以后想要做的事想去的地方,最近看过的影视剧,对方出糗的样子,打赢晋级赛的快感,班上暗恋的对象...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理伤害。
(2)走位上策
在预感到即将发生暴力行为时,拔腿就跑,最好是跑到可以留宿过夜的场景,如邻居家,爷爷奶奶家,同学朋友家,最差选择是网吧。平时多练练短跑,熟悉自己家的逃生路线,随身携带零钱,和亲戚朋友搞好关系。
(3)盔甲防御
如果多次使用走为上计这个技能,会触发对方的战前准备——提前锁好门窗和两人拦住出口。这时,我们无法使用走为上计。这就需要我们日常在房间备好“盔甲”(例如头盔,木板之类的能起到防御作用的东西,越硬越轻越好,轻便就具有灵活性,这种持械战中很有优势)藏着床垫底下或柜子里等隐蔽的地方,但也要方便拿取。在被挨打时拿出“盔甲”进行防御。但不要反击,你越反击对方越来劲。记住我们的目的是减少身体损伤,而不是激怒/拉仇恨。
如果弄不到“盔甲”或出现“盔甲”损毁,“盔甲”被没收等情况,那就进入了不公平对决。这时也不要慌,我们时刻保持用手臂护住要害(头,下巴,喉咙,下体),然后利用环境优势,即充分利用四周的家具,比如躲在床或桌子下,藏身柜中,使用座椅阻隔...如果是空旷的场地那就四处翻滚闪避,像玩现实版《黑魂》一样。
(4)召唤友军
当自身安全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寻求外援,召唤“友军”。“友军”是指站在我们这边的伙伴,典型的友军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哥哥姐姐,兄弟发小,亲戚邻居。这招有两个缺点,一是要有电话的使用权限,二是需要有较高的社交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学着搞好人际关系。
(5)察言观色
这是高难度的技巧,需要很强的社交天赋和一定的经验。察言观色,是指通过观察对方的神态,语气,动作和言语,分析对方当前的心理想法和潜台词。学会察言观色可以避免踩到对方的雷区,并让对方高兴。这不止能促进家庭和睦,还能极大的增强你的社交能力,提高情商,使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更加顺利。
(6)投其所好
在长时间的生活中,我们记录下对方的喜好和讨厌的事情。然后我们尽量去做对方喜欢的事情,不做对方不喜欢的事情。但是注意,我们做这些事情并不是因为自己想做,而是要给对方一种“我们是一伙的”感觉。看起来是委屈求全,实际上这是在逐渐提升自己的地位,当对方潜意识把你当“伙伴”而不是“子女”看待的时候,就会减少家暴行为。
(7)卧薪尝胆
以上提供的所谓方法都有一个通病:治标不治本!正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要在这个权力结构里他们仍是供养者,那么你就永远抬不起头。一劳永逸的方法是同时做到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这里的经济独立和广义不同,我们降低标准,自己赚钱可以养活自己即算经济独立。
如果你不做到人格独立,那么你永远无法掌控自己,一辈子都会被别人掌控。动物园里的大象,在还是小象的时候就被绳子栓在柱子附近,如果敢跑就会挨鞭子抽,等到长大后把这些大象放在柱子旁边,不栓绳子它们也不会跑。某些妈宝男,人到中年还在啃老,凡事都要报备给父母,做任何事情都要先征求父母同意,这是很可悲的一件事。评论区楼中楼有一位大哥在35岁就拥有了两套房,但他始终没能逃脱父母的控制,一度陷入绝望,十分令人惋惜。这位大哥只做到了经济独立而没有做到人格独立。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们很不解。两套房子完全可以一套给父母住一套自己住,但是他始终无法下定决心与父母割舍,导致他走到哪就能让父母跟到哪。如果他能在人格上再独立一些,结局或许就能有所改变了。
为什么叫这招为“卧薪尝胆”,因为这是通过长久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的结果,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个过程里,我们成长,父母也在成长,或许有一天父母能想开了,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也说不定呢。
最后,愿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家暴,愿所有的孩子都能有一个幸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