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发布,减少碳排放势在必行

2023-08-17 13:32 作者:bili_49986615321  | 我要投稿

近日,为满足绿色低碳发展的时代需求,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科学认识与把握气候变化规律,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工作,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组织编制了《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以翔实的科学数据客观地反映了中国、亚洲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新事实、新趋势。

《蓝皮书》显示:气候系统变暖趋势仍在持续,指出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人类社会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的。

1990~2021年中国青海瓦里关和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全球大气本底站大气二氧化碳月均浓度变化


供热领域需直面高碳排放难题 

根据《2022 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显示,在建筑运行期间,热力碳排放比例维持在21%-24%,且比例呈每年增长态势,“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为2%。由于冬季采暖刚性需求不可避免带来更多能源消耗,北方城市区域人均建筑碳排放接近南方城市的2倍。

(在北方集中供暖区域,供热主要来自燃煤、燃气锅炉及热电联产产生的热力,其中70%以上的一次能源消耗仍是以煤为主。)

国家清洁取暖专家组组长赵文瑛用数据进一步证实,供热领域碳排放现状不容忽视——截至2021年底,北方地区总采暖建筑面积约212亿平方米,其中城镇、农村地区分别为141亿平方米、71亿平方米,排放的规模底数大。从热源分类来看,电供暖占比不足10%,以地热、生物质供热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以及余热利用占比更小,仅可作为补充。在北方城镇地区,单位面积实际供暖能耗约10千克标准煤/平方米。

在整个北方地区,采暖季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大数约在10亿吨,占到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0%左右,与整个交通行业排放水平相当。要实现“双碳”目标,供热行业必须解决绿色低碳发展问题。

清洁供热工程缓解碳排放压力 

随着城镇化率提升,北方城镇供热面积还将进一步增长。与此同时,大量南方家庭取暖的需求潜力正在快速释放,供热需求“存量”的低碳转型和“增量”的低碳供热任重道远。而清洁供热工程则是解决这一困境的方法之一。

清洁取暖是指利用电能、太阳能等清洁化能源,通过高效用能系统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取暖方式,达到减少污染排放,提高采暖效果的目的。在双碳目标导向下,清洁供暖以“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经济、智能”为特征,总体上以技术可行、能耗较少、环境友好、经济合理的途径为用户提供所需的热量。

  • 安全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

  • 高效 要求供热节能低碳或热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 清洁 要求供热产生的环境不利影响最小化。

  • 低碳 要求供热的碳排放尽可能少。

  • 经济 要求以居民可承受的成本温暖过冬。

  • 智能 热源选择应当因地制宜,尽可能做到多能互补、梯级利用、品位对口、管理智能化。

近些年,随着各地政府对清洁取暖工程持续攻坚,“煤改电”成为利用清洁能源供暖的典型措施之一,对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的保护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具备强效导热性的新型材料之王——石墨烯在热管理行业的运用,为电采暖等清洁供暖项目开拓了新思维和有效途径。

二维暖烯积极响应国家“煤改电”政策,用科技提升能源效率,倡导使用更节能低碳的石墨烯智慧清洁供热采暖方式,推出一系列石墨烯低碳电采暖产品。

石墨烯智慧电暖产品解决了其他采暖方式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重、资源消耗大、安装繁琐、体验效果差等问题。在节能减碳的大环境下,以石墨烯电采暖等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降低了供暖领域的碳排放,也为我国能源转型发展和完成双碳总体目标作出贡献。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发布,减少碳排放势在必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