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的艺术

没记错的话《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是去年,也就是2022年出版的,这本书出版后,一直没买,原因自然是囊中羞涩。后来发烧在家,看某读书博主开列2022年度书单时这本书再度回到我的视野,遗憾的是它已下架,原因自然不言而喻,就像我的公号,莫可奈何。几个平台轮番进行搜索,除了有少数几人在溢价卖外,其他基本找不到。
这本书整体给我以文字是流畅,比喻是生动的感觉,让我对这个国家,所生活的社会有了更深的了解。刘瑜将一些晦涩难懂的学术词汇,掰开了,揉碎了,条理清晰地给展现在读者面前,虽然书名里带有政治学字样,但它更像是一本写给大众的普及读物,大家不要因此望而却步。我随便摘抄几处,大家感受一下,切莫断章取义,望文生义,理解它们最好的方式是回归文本、回到文本所叙述的背景中去。以上是我只读一遍后的浅薄认知,但这本书读一遍是远远不够的,豆瓣9.1的评分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另外,何为历史,近期的感悟是,历史是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不读历史的人是没有未来的。此外,历史需要补课,历史也需要修正。
1. 在厉害上的大多数时期,战争是常态,和平是例外,但在冷战结束后的今天,和平是常态,战争是例外。(比如中国历史上的战国)
2. 什么是国家,马克思·韦伯说,国家是特定疆域内合法的垄断暴力的机构。
3. 皇权寻求与读书人结盟,一定程度上恰恰是因为他们什么都没有。因为他们什么都没有,没有自己的军事基础,没有自己的经济基础,没有自己的宗教基础,所以对皇权不构成真正有力的威胁,恰恰可以成为王权最安全的盟友。
4. 不要无视底层的痛苦,他们的愤怒最终可以把整个社会烧毁。
5. 在现实世界中,选择往往不是在“更好”和“最好”之间,而是在“更糟”和“不那么糟”之间。
6. 很多时候,观点的不同来自视野的不同——海拔100米处看到的绿色田野,在海拔1000米处,可能不过是荒漠里的一小片绿洲,而到了海拔5000米处,这片荒漠又不过是漫漫大海中的一个孤岛。
7. 水手在大海上航行,努力练习航海技术,学握气象地理知识,储备粮食物资,殊不知,最能影响这场航行成政安危的,不是水手的智识,而是大海本身的"脾气”。它波涛汹涌,水手无处可逃:它风平浪静,水手才可能岁月静好。我们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被政治“绑架”,甚至因政策胎死腹中,它是我们所有人脚下看不见的大海,是我们必须穿越的看不见的暴风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