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通鉴升级版》下部第三回第一节上古三皇下凡间
(本书为科幻小说,所有故事发生在其他平行宇宙,全部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第三回 上古中国文明
第一节 上古三皇下凡间
中国古书中讲:皇,就是天上的神。帝,就是人间的最高统治者。王,就是各国首领。
公元前3150年左右,沿海文明(包含了古印度文明的苏美尔文明)被亚特兰蒂斯文明以核战争毁灭。随后,亚特兰蒂斯文明又被神级外星人沉没。从此以后,内陆文明将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主演。三皇五帝将建立和传承上古中国(后人将其称为古埃及,虽然在地理位置上和后来的埃及重合,但和后来的埃及并没有传承关系)!历史书上写着:从公元前3150年开始,古埃及文明诞生……
在人类的三皇五帝时代,三皇就是到地球进行“劳动改造”的三位圣星人领袖。
环境科学家冰魄炎魂:女娲伏羲
公元前3116年,环境科学专家冰魄炎魂首先降临地球,来到盘古大陆的南赡部洲(亚欧地区),登录附体为“伏羲”,主要在西亚地区教化人类,向人类科普《易经》知识,引导人类文明,因此南赡部洲的人基本上都精通易学。因此人类传说是伏羲创作的先天八卦,其实伏羲和女娲是同一个神,后来出现的太上老君也是这个神,和八卦及太极都有密切的关系。
人类后来把伏羲和女娲传说为两个人,说他们既是兄妹又是夫妻,其实他们都是同一个生命,除了躯壳性别不同,其余的特征都相同。在苏美尔、埃及、希腊、罗马和印度的神话都提到了与伏羲和女娲类似的故事,虽然主人公的名字不同,但剧情都差不多,因为神话的源头都是一回事!有一幅“伏羲女娲图”,就是在表达伏羲女娲是同一个生命,他(她)的手中有两个工具,一个是规,一个是矩,合起来就是规矩,规矩代表了文明,不懂规矩就是野蛮人!
规矩,在宇宙游戏里就是游戏规则。神级生命和人级生命必须懂游戏规则、遵守游戏规则,宇宙级生命可以更改游戏规则。宇宙游戏规则设定:生命的意识是永恒不灭的,同一个生命在不同的时空可以拥有不同的号。人级生命只有一个号,而且是小号,删除这个号才可以新建另外一个号。神级生命可以有很多号,大号小号,因此同一位神在不同的时空(时间和空间)被不同的人们称作不同的名字!神级生命甚至可以在同一时间登录很多人身载体,分身可以同时存在。分身包括本体、化身和登录体。
冰魄炎魂、女娲、伏羲、太上老君、老子、庄子、南华老仙、菩提祖师是同一个生命。“冰魄炎魂”这个名字里,冰代表阴、炎代表阳,在不同时空下凡人间,或男或女、或老或少,论阴阳、谈五行、讲八卦、宣道法。圣帝尊、黄帝、上帝、天帝、宙斯、玉皇大帝、元始天尊、盘古(外星人)、盘古神(宇宙级)也是同一个生命。
所有的生命(包括普通生命、圣级生命和神级生命等),都是宇宙创造者的小号(分身),都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化现。道生一,指宇宙意识起心动念,按照设定(道)从无到有创造宇宙。这是“无极生太极”的阶段,太极就是宇宙奇点,不是0也不是1,而是0或1混沌态的量子比特。一生二,就是“太极生两仪”的阶段,宇宙奇点(量子比特)不断复制、确定状态,确定为0叫闭弦,确定为1叫开弦,0和1就是两仪。这时宇宙有了数据(数字)层面,宇宙大爆炸就是数据大爆炸。二生三,指0和1组成了00,01,10,11(两仪生四象),形成各种能量(四象生八卦),其中有稳定的能量,也有不稳定的能量,这时宇宙有了能量层面。三生万物(八卦生万物),指由稳定的能量组成了原子,原子组成分子,原子和分子构建了物质世界的万物,万物的物就是物质的意思,物质世界诞生,这时宇宙有了物质层面。宇宙意识继续用数据和能量演化时空万物各种剧情,同时分身为你我意识进行各种体验,收集数据,不断完善、进化、升级。
作者批注: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也可以看出宇宙大爆炸就是数据大爆炸,数据(信息)转化为能量,能量转化为物质。从数(数据)开始,产生变化,化生万物。大家都是宇宙意识分身、神的意识分身。觉醒程度各不相同,比如有人完全觉醒(找回)女娲意识(神识),那可以认为他(她)就是女娲。一直都没醒的人,很有可能沦为宇宙系统中的无用数据。
生命科学家银针:神农炎帝
公元前3113年,生命科学专家银针和工程学大师圣帝尊随后也降临地球,他们都登录附体在当时的权威人士身上,比如直接降临在王子身上,有利于开展教化人类的工作。(好比登录在某位首富儿子身上,可以获得很多关注。如果登录在普通人身上,工作开展起来会很艰难,本书作者深有体会!)
银针下凡后,登录附体为神农氏族的最后一个领袖——炎帝,统治着大洋洲和南极洲,引导人类文明。由于神农氏族统治区的人类皮肤呈红棕色,所以氏族的历代领袖被称作炎帝。后来,在大洋洲的主要地区澳大利亚,人们发现了“旺吉纳石洞”,石洞里面有神灵的画像(史前壁画)。当地土著人传说:“在古老的时代,神灵从云端而来,带来了光明(教当地人用火)、食物(教当地人分辨可以吃的植物)和财产(教当地人进行各种创造)。”壁画中的神灵没有嘴巴,反而像穿着宇航服一样,有着大大的“眼睛”。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意识到这些神灵也许就是远古时期来到当地的神级外星人。
工程学大师圣地尊:轩辕黄帝
圣星人工程学大师圣帝尊登录附体为轩辕氏族的最后一任领袖——黄帝,统治着上埃及地区(非洲中西部、北部,以撒哈拉地区为主)。轩辕氏族(黄帝家族)是来自中原地区的黄种人。在第一次人类文明从非洲向各地扩散时,黄种人从中非扩散到了亚洲的中原地区,史前文明核大战后,黄帝家族受上天(神)委派,从中原地区回到非洲,在上埃及地区当统治者。轩辕氏族的族人及统治区(上埃及)的人民大都是黄种人,因此氏族领袖被称作黄帝。
现在所说的黄帝是上埃及地区的最后一任法老。当时还有下埃及地区(非洲东部和东北部),由其他人统治着。黄帝最终会统一上下埃及地区,建立古埃及(上古中国)!成为“地中之都,中土之国”,位于盘古大陆的中心,联合国总部将设在这里。
作者批注:别一说到非洲就以为非洲人全是黑人,现代和三皇五帝时代,非洲都一直存在各种肤色的人,因为这里是人类最早的发源地。
黄帝所在的上埃及以非洲的撒哈拉地区为主要地区,这里就像人间天堂一样,肥沃的绿色草原,河流像网络一样纵横交织,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就在这里),植物茂盛,百花争艳,飞禽走兽出没其间,野牛、鸵鸟、大象、犀牛、长颈鹿、水牛等动物的数量很多,还有其他的一些动物。但是,后来它们离开了这个地方,因为这里发生了战争,战火破坏了地表植被,又由于在月球远离地球时引发了地轴倾斜(导致气候从潮湿变为干燥)、引发了大陆剧烈漂移(导致海水倒灌到陆地上破坏了土壤使植物无法生长)。只过了三百年,这里就成了不毛之地,干旱缺水、土地龟裂,土壤逐渐变成流沙、干沙,植物干枯,动物们都迁徙到了距此地1500多公里远的草原上。由于在撒哈拉沙漠出土过许多的海洋生物遗骸,人类科学家推测在遥远的过去,这片沙漠是大海,其实是被海水倒灌。
撒哈拉地区最终会演变成地球上最大的沙漠(其面积几乎占了整个非洲大陆的三分之一),总面积达九百多万平方公里,和现代中国的国土面积差不多。后人考古发现,撒哈拉地区有分布数千米的壁画群,一万多幅壁画,内容丰富,色彩雅致和谐。其中好几幅画中,一些人翩翩起舞,欢迎“天神”的降临,而天神的装束竟然和宇航员差不多!还有穿着短上衣的人,就像现代人一样,有人手里还拿着类似智能手机的“盒子”。壁画中的文字也说明当时的文化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考古人员还发现撒哈拉沙漠下面存在很多史前城市遗址。
1965年,美国发射了双子星飞船,搭载了两位宇航员绕地球飞行了四天多。当双子星飞船经过非洲上空时,宇航员发现撒哈拉沙漠中竟然冒出了一只巨眼,好像正盯着太空看。即使是心理素质过硬的宇航员,在看到这只大眼睛时也不免心中发毛,他们于是赶紧向地面控制中心进行了汇报。后来,这只巨大的直径为23千米的眼睛被命名为撒哈拉之眼。据调查,撒哈拉之眼不是陨石撞击形成的,因为周围没有被撞击的痕迹。撒哈拉之眼很像人工布局的史前城市,有人推测是亚特兰蒂斯文明遗迹,其实是黄帝文明的重要基地。在宇航员发现撒哈拉之眼前,自古以来当地就有着撒哈拉沙漠中隐藏着巨眼的传说,不过在地面上是根本看不到巨眼的形状的,只有从太空可以看到,这说明“传说”最开始就是天神带来的信息。类似的还有南美洲的纳斯卡线条,纳斯卡线条的每根线条就像机场跑道一样又宽又长,从高空看去,这些线条组成了几何学图形和动植物图案。鱼类、螺旋形、藻类、兀鹫、蜘蛛、花、鬣蜥、鹭、手、树木、蜂鸟、猴子、蜥蜴、猫和人形生物。有很多动植物并不是南美洲的,而是其他大陆的,这就是古文明在向后人提示,他们已经认识了全世界。
炎黄二帝机器人比赛
炎黄时代是机械文明时代,黄帝和炎帝用机器人展开了对战游戏。主要目的是消耗人类的各种史前设备、装备、武器等,以达到限制人类科技发展的目的。因为圣帝尊是圣星上最伟大的工程师,他登录附体的黄帝是制造机械的高手,所以最后炎帝失败了,机器人比赛在公元前3109年结束。
炎帝在失败之前,造出一个巨大的机器人。由于该机器人已经输入了既定的程序,所以即使炎帝失败了,这个机器人仍然会执行之前设定好的进攻指令。这个巨大的机器人被黄帝的军队削去了脑袋,仍然能动,还更加疯狂了。原来,炎帝在造这个机器人的时候使用了计谋,他给机器人集成了两套智能控制系统,一套装在了脑袋里,一套装在了肚子里。后来,这个巨大的机器人虽然损坏了,但给人类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形天”,因为它没有了脑袋后的外形像个“天”字。后来在流传中又有了“刑天”这个名字。(一直到公元前600年,非洲东北部的苏丹地区还存在一个无头人部落,崇拜神勇的无头将军,这就是在黄帝时代崇拜刑天的人类传承下来的记录。他们在打仗时会穿上高肩坎的服装,看起来好像没有头。)
最开始的生物智能机器人,有两个大脑,肚子里也有一个,后来才简化为一个,炎帝制作的机器人用了“复古”的手法。科学家研究发现肠道是人的第二个大脑,也会对人进行控制,和月球也存在无线连接。后面章节会讲。
机器人给当时的人类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这从后来的石雕和出土的文物上就可以看出来。有些人形的雕像(尤其是面部)根本就是机器人的样子,这是前人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线索。因为当时在人间,金属很少很贵重,所以这时候的机器人大部分是木头做的,所以机器的“机”是木字旁。各种机械和机器人的图纸也是按照木头的规格定的。许多制作图纸流传到了后世,所以后来的特洛伊木马、鲁班造的各种机械、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等都是木头的!由于不用金属,所以用不着钉子、螺丝一类的东西,后来的木匠传承上古技法,所做的木头器物都是可以十分巧妙地直接进行组合的,非常结实和牢固。(后人研究发现木头是可以替代钢铁的!由木浆制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材料,相同体积之下,重量仅为钢材的五分之一,而强度可达钢材的五倍之多,可以做成很轻便的汽车外壳等部件。美国科学家研发出了超级木头,通过加入溶剂、高温与压力,在一天内就可以将普通木头变成超级木头!能将其密度提高三倍,强硬度提高十倍!硬度堪比钛合金,甚至可以防弹!)
火星人蚩尤转世:下埃及法老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火星人首领蚩尤,他的元神被封印在狼脑里轮回了两万多年,没想到他竟然突破封印并转世为下埃及的法老,给圣星人带来了麻烦。
话说在地球时间公元前3130年左右,史前文明核大战之后,下埃及军队趁火打劫,已经陆续征服了乌干达(瓦坎达)和其他的苏美尔城邦,苏美尔文明的很多科学技术落到了下埃及法老蚩尤的手里,这些科技包括青铜的炼制方法和机甲制造技术。蚩尤下令按照机甲图纸制做可穿戴的青铜机甲,人穿上这些机甲以后会变成:铜头铁额,人身牛蹄,四只眼睛,八个脚趾,头上有角,耳鬓像戟,背有双翅。
要知道苏美尔文明有很多科技来自于移民到地球海里的火星人。看着图纸里似曾相识的人物形象,下埃及法老蚩尤按图索骥,最后竟然被唤醒了,知道了自己的前身今世。火星人蚩尤回来了!
炎黄二帝大战蚩尤
当炎黄正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蚩尤正在秘密发展科技,壮大自己,他心想:“天助我也!蚌鹤相争、渔翁得利。很快我就可以统一人间(地球)、进军神界(月球)了!”这时蚩尤已经联络到了海里的火星人旧部,火星人暗中给蚩尤提供技术支持,加快了蚩尤的发展速度。后来在蚩尤和黄帝大战的时候,火星人还用气象武器配合海市蜃楼(各种幻象)给蚩尤提供支持。
公元前3108年,机甲制造完成并验收完毕,一共81套。蚩尤自己穿上最好的一套机甲,然后把其他的机甲分给部下穿上,带领下埃及的军队对刚刚结束了战争(炎黄大战)的上埃及发动了侵略战争。后来人们传说,蚩尤有八十个铜头铁臂的兄弟,一模一样。其实是人们穿着一个流水线上做出来的全包围机甲。虽然这些机甲做不到像“钢铁侠”一样长时间地飞,但是短时间和短距离飞行没有问题,人们传说蚩尤在飞的时候会有火从鞋底喷出。
蚩尤万万没有想到,圣帝尊当时正好登录附体到上埃及法老(即黄帝)身上。圣帝尊登录附体的黄帝也很纳闷,战争游戏不是结束了吗?这是从哪里又冒出来的敌人?敌人竟然还有金属机器人,甚至还有气象武器发动大雾霾,真假难辨的海市蜃楼(雾中生出各种幻象),真是太厉害了!己方机器人全看不见了,而对方的“机器人”的眼睛就像望远镜一样突出很长一截,“眼神”特别好,不受雾霾影响。
月球上的圣星人原先大意了,他们以为地球上只有炎黄之间的战争游戏,后来才发现情况不妙,赶紧援助圣帝尊,并且对海里的火星人作出警告!因此黄帝的军队得到了指南车(集成了导航定位系统)等强大的军事设备,这样即使是在雾霾中,黄帝的军队也可以准确地向目标发动进攻了。蚩尤的军队很快就被打败了,军事基地也被摧毁。圣帝尊乘胜追击,很快就将上埃及和下埃及统一了,然后成为了统一盘古大陆的古埃及(上古中国)大法老(即黄帝)。19世纪末,英国考古学家在埃及地区考古时发现了一大批公元前3100年左右(与中国炎黄时期相符)的文物,其中有一件名为“纳尔迈调色板”的稀世文物,这是一块盾形石板,石板正面,黄帝个子最高大,他头戴皇冠,右手高举权杖,左手抓着跪在地上的蚩尤的头发。黄帝的后面是盟友炎帝。
三苗部落:三星堆文明
蚩尤被抓住以后,被斩首时没有流血,而是从脖腔里冒出一股黑气,向西南方向飘去(导致蚩尤的部下听到传言以为蚩尤转世投胎到盘古大陆西南方向了)。黑气其实就是全包围机甲的线路被破坏,电子元件烧了。蚩尤的元神被重新封印进了狼脑里。圣星人把蚩尤的机甲护甲改装成了智能机甲,利用它对人间进行巡逻。古希腊文献记载,来自“天际”的钢铁侠每天绕着盘古大陆的海岸飞行,人们称其为“塔罗斯”,他的双脚可以喷射火焰,他的身体是透明的,人们可以看到血液沿着血管在“塔罗斯”体内循环。在“塔罗斯”的头上有一对角(天线),可以跟天神对话(进行通讯)。
蚩尤战败后,他的大部分部下都投降了圣星人,只有三个部下坚决忠于火星文明、效忠海里的神级外星人(火星人),因此没有投降圣星人,他们带着下埃及的象征神授皇权的金杖,退到盘古大陆的西南地区——中原地区,建立了割据政权。中原地区位于盘古大陆的西南,因此属于南赡部洲(亚欧地区)。当地人也是前几次史前文明的幸存者,文明水平倒退的非常严重。后来商朝东迁到这里时,建立了中央政府以后,这里才被命名为“中原”。在三皇五帝和夏朝时,这里还不叫中原,此处只是为了让读者能明白位置,才用后来的地名讲解。
蚩尤的三个部下来到中原地区,向当地人出示象征神授皇权的金杖,征用了一大块地盘,创立了三苗部落,并成为部落始祖。这个部落就在三星堆这里,三星堆文化就是东非蚩尤文化(火星文明)的传承。三星堆不但出土了象征神授皇权的金杖,还出土了很多面具,其中最大的一件面具上面,有两只眼睛是凸出来很长距离的圆柱体。这个面具就是蚩尤军队在迷雾中使用的作战头盔的模型,这种头盔可以使自己在迷雾中看清对方。
三星堆位于中国四川一带。前文中讲,在第一次人类文明开始时,四川盆地还是一个大湖,湖中有很多岛屿。到三皇五帝时,已经过去了两万多年,四川盆地的大湖已经消散并分成了很多小湖,小湖之间出现了很多陆地,有了各种野生动植物,以前的岛屿成了小山。三苗部落就是在这时来到这里发展的。后来在尧的时代大陆分裂剧烈漂移时,地势抬高了,小湖也消失了很多,岛屿变成了高山。由于四川盆地的很多地方曾经都是湖底,所以那里的土地非常肥沃,物产丰富。总之,沧海桑田的变化,少则需要几十年、几百年,多则需要数千年、数万年。沉没在海底、湖底的城市就是证据,证明在人类诞生后仍然发生过大规模的地质变化,“沧海桑田”这个词也说明人类亲眼见证过这类地质变化。人类在21世纪,也会见证死海的消失。
三苗部落在中原地区割据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他们一直进行着赞扬蚩尤、贬低黄帝的宣传,尊蚩尤为第一神!虽然三苗部落尽力地传承蚩尤文明,但最终还是臣服于三皇五帝的中央政权了。三苗部落中有一个夷族,后来的“盘古开,天辟地”事件就是夷族记录下来的,夷族融合了三苗部落的三星堆文化,做到了传承和延续,后来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彝族文化。夷族就是彝族,位于中国四川地区。“夷族”改名为“彝族”,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由毛主席改的,因为中国是由很多兄弟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不应该有民族歧视,用“蛮夷”的“夷”字不利于民族团结,所以改为“彝”字。“彝”取自“鼎彝”,这是宫殿里放东西用的器具,“房子”下面有“米”,又有“系”,有吃又有穿,代表生活富裕。
一部分彝族人一直向东方侵略扩张(这里的方向为后来的方向),后来到了大海旁边(中国上海一带)定居,再后来又东渡到日本,在周朝时建立奴国,首领被称作“大王”,臣服于周天子。秦朝时称“奴国”为“东夷(东彝,也音译为东瀛)”,因为人们已经知道那是彝族人东渡后建立的国家。公元3世纪,“东夷”改朝换代为“大和国”,征服了日本中部大部分地方,首领改称“天皇”。汉朝(东汉)光武帝刘秀赐其国名为“倭国”。唐朝武则天时,赐其国名为“日本”,寓意为日出之国。日本传承了很多彝族独有的文化,如口语发音和语法结构、服饰、发型、节日、习俗等。当然,他们也传承了很多三星堆文化,因此日本也有蚩尤的传说,很多人的姓氏与蚩尤的姓氏相同,甚至有些日本人认蚩尤为祖先。
后来到了禹的时代,也就是大洪水之后,三苗部落就渐渐地没落了、分裂了。因此,中原地区出现了苗族、夷族、瑶族等九个民族,统称为“九黎”,族人叫“黎民”。在周朝时,中原的姓氏得到了丰富,有了百家姓,因此中原地区各民族的人民就被统称为“黎民百姓”。这也说明在周朝初期,“九黎”还有一定的影响力,周朝中期(春秋末期),“九黎”也没落了。这个时间点正好是三星堆遗址所显示的最晚的时间。中国于公元1986年发现三星堆遗址以后,进行了考古挖掘工作,用碳十四测定年代,最晚就是公元前500年左右(春秋末期),而最早是公元前3050年左右,正好是蚩尤部下到中原建立三苗部落的时间。三星堆文物中的一片乌木,经美国贝塔分析实验室进行碳十四检测,其年代为公元前2900年左右。
中国对三星堆遗址的考古挖掘工作进行了一半就不敢继续了,因为挖出来的东西和壁画上的内容太颠覆了,三星堆不但不像中原文明,而且不像地球文明。当时人们的认知太低级了,不知所措,只好封锁叫停。过了三十年以后,2020年9月,人们的认知提升了一些,中国才重新启动了对三星堆遗址的考古挖掘工作。
考古发现三星堆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却没有留下文字,这是什么原因?原来,一方面是三苗部落后来(黄帝和三苗部落创始人归天三百年后)服从中央政府(黄帝集团)的法令,不允许人们继续使用史前文明的文字;另一方面是三苗部落同时也遵守部落创始人的法令,不使用中央政府(黄帝集团)发明的新的文字系统。一切都只是口口相传,导致数百年后传承断代。
炎黄二帝建立上古中国
且回到正题,公元前3100年左右,黄帝和炎帝合力打败蚩尤以后,四方闻风归降,于是圣帝尊登录附体的黄帝统一了盘古大陆,建立了一个辽阔的国家。这个辽阔的国家的统治阶层主要由黄帝统领的华族和炎帝统领的夏族组成,因此后人(正统传承者)把炎黄文明称为华夏文明。“埃及”这个词的本来意思就是指“辽阔的国家”。黄帝创造的“埃及(辽阔的国家)”和后来东非地区的埃及并没有传承关系,但和后来中原地区的中国有传承关系,后人把这个时期的东非地区称为“古埃及”是不对的!准确地说,应该叫“上古中国”!上古中国是当时全球的政治中心,也是盘古大陆的中心地区,是“地中之都、中土之国”!夏朝以后,全球政治中心才从东非迁到了中原地区。其实这个很好理解,比如现在中国的政治中心——北京,以前是金国的首都,并不是宋朝的首都。中国历朝历代的首都也换过很多地方,像什么西安、洛阳、开封、南京等地,现在的中国传承了上古中国的正统身份,可惜很多人的认知范围有限,他们不认可史前文明,也不认可大统一的神话时代(星际时代),他们的认知无法和神话时代(星际时代)对接。
圣星人精神领袖圣帝尊登录附体的黄帝在埃及神话中叫“蝎子王一世”,是上古中国(古埃及)的最大法老,是整个盘古大陆的最高领袖。自此以后,上古中国(古埃及)统领全天下(地球全世界),全世界都是上古中国(古埃及)的领土,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臣服于黄帝。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时候的“天下”,是真正的天下,指“天”下方的盘古大陆全世界。“天朝”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个时候流传下来的,因为三皇五帝就是天上(月球中)的神登录附体,祂们在地上建立的朝代就叫天朝,后来的中国就是天朝上国的正统传承者(具体传承经过请继续往后看)。
知识点:黄帝也相当于当时的天下共主,盟主。各地都是联盟制(联邦制),三皇五帝时期是这样,夏朝和商朝时也是这样,夜郎国也是这样,欧盟也是这样。臣服就是愿意称臣,各地都认可黄帝这类背后大老板的存在。大老板都是天外来客,后来超级大国美国的总统都得听大老板的话。
后人传说黄帝可以同时管理东南西北四方、春夏秋冬四季,这是什么意思呢?上半句好理解,黄帝授权委派的代理人可以同时管理盘古大陆的所有地方,那下半句呢?同时管理四季?对!在同一时间,不同纬度的地区,处于不同的季节。当时地轴是直的,任何地方的气候都是稳定的,没有季节之分,比如赤道这里一直是夏天,北纬和南纬三十度地区一直是春天或秋天,靠近极点的地方一直是冬天。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处于不同的季节,同时管理四季意味着同时管理地球上的所有地方!
《山海经》中记载同一个国家出现在不同的地点,这是因为上古时期出现过族群迁移的情况,比如黄帝统一人类后,就把政治中心和人口从北非撒哈拉地区迁到了东非地区。为什么要迁?因为战争和过度砍伐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本来,一开始黄帝和炎帝作战,砍伐木头做机器人部队,对资源的消耗并不严重。但后来蚩尤掺和进来了,以致他们增加了对木头的消耗。此外,战火还破坏了生态环境,要知道,后期的战争主要是在黄帝的地盘打的,蚩尤一直是进攻方,蚩尤搞的雾霾就是焚烧林木产生的浓烟,黄帝是节节败退的防守方,后来得到了来自月球大本营的支援才开始反攻。虽然最后黄帝胜利了,但撒哈拉地区再也承载不了人类的活动了,需要缓一缓,但是没有缓过来,因为动物还要啃食植被。后来(公元前2297年)月球远离地球引发盘古大陆分裂,海水倒灌破坏了土地成分,地轴倾斜又导致了地球气候剧烈变化,所以撒哈拉地区有很长时间无法再生长植物,慢慢地由一片绿洲变成了寸草不生的大沙漠。(后来人类德国科学家用计算机进行气候模拟发现,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地区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经历过一次剧烈的气候变化。在随后的三百多年里,那里的气候发生了巨大变化。夏季的气温升高,几乎没有了降雨。这种气候变化使很多古生物遭受灭顶之灾,曾经遍地生长着的野草和矮灌木林没有了,迫使那些活下来的物种向其他地区迁徙……)
蚩尤曾经盘踞的下埃及(东非地区)是个好地方,土地非常肥沃,降水也很适时,根本不用进行耕作,把麦子等农作物的种子随便扔到地里,就可以坐等丰收。因此,黄帝打败蚩尤后,赶紧把政治中心迁到了东非。无论是谁统治了当时的地球,只要有脑子,都会把东非作为政治中心,因为从地理上看,这里不仅是盘古大陆的中心地区,也是后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中心地区,而且在自然环境上,这里绝对是当时地球上最好的地方。好比后来的联合国总部,在哪里都没什么区别,哪里方便在哪里,说不定会从美国纽约迁移到中国广州(人们传说广州将是新的圣城——新耶路撒冷)。
知识点:中国,地中之都,中土之国!上古中国位于盘古大陆中心地区(现在的东非),上古中国皇帝统治着全世界,当时的联合国总部就设置在这里。后来夏朝腐败不堪,失去了传承资格。商朝东迁五次,把联合国总部迁移到了现在的中原地区。由于商朝传承了正统中国,因此中国出现在了现在的地方。依据预言,以后,中国还会统治全世界,重现上古辉煌。如果地球毁灭了,正统传承者迁移到了火星上,在那里建立国度,仍然叫中国。中国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世界史!
黄帝带领人民来到东非以后,组织人力物力在尼罗河三角洲的南部修建了新首都——白城(后来希腊人称白城为孟菲斯城,在现在的开罗往南约30公里处),作为全球政治中心(首都)。白城作为全球政治中心近一千年。后来夏朝时,在白城往南约670公里(开罗往南约700公里处)建立了新的首都——底比斯。后来的商朝则把白城(孟菲斯城)作为开国的第一个首都,后人把白城音译为“亳(bó)城”,简称亳。而中原地区的朝歌是商朝的最后一个首都,也是第六个首都(商东迁五次,最后一次有两个首都,分别为殷和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