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苏联的”戏剧芭蕾”(Драматургйя балета)

2020-11-15 07:23 作者:江苏正一  | 我要投稿


苏联的”戏剧芭蕾”(Драматургйя балета;драматургии балета简称为“Драмбалета”,有人将“Драмбалета”生翻译成 “Drambalet”,好象不对)(实际可翻译成为”叙事芭蕾“( Narrative Ballets or Pantomime ballet)或“故事芭蕾”(Story Ballet),确切地说应称”话剧芭蕾”,这是因为他们是在照搬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Konstantin Stanislavsky)的戏剧的理论体系来导演芭蕾舞剧的,所以在苏联创作的”戏剧芭蕾”中,除了编舞之外,还有戏剧导演,他们各付其职,不象古典芭蕾只有编导,也就是导演和编舞合而为一,是有一人来担任的)的提出是因为20世纪30年代,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内战,导致苏俄严重的经济危机并逐渐发展成为政治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联形成了“斯大林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其经济上,“斯大林模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以国家政权为核心,以党中央为领导者,以各级党组织为执行者,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一目的,以行政命令为经济政策,以行政手段为运作方式。总之,这是一个有鲜明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它限制商品与货币之间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它片面发展重工业,用剥夺农民和限制改善居民生活的手段,达到高积累多投资的目的。并已开始在苏联许多生活方面进行了集体化。

芭蕾舞剧的地位就在当下全面鼓吹的共产主义中产生矛盾。起初,它被认为是老沙皇政权的文化遗迹,差一点将大剧院芭蕾舞团和玛丽娅芭蕾舞团关闭,然而幸运的是在苏联文化委员安那托利·卢那察尔斯基(Anatoly Lunacharsky)力挺下,他认为芭蕾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应该得以保存,再加上俄罗斯在该艺术中超过了世界其它国家的成就。主张反对把芭蕾只当作供贵族消遣的娱乐,强调芭蕾不应只是形体的技巧,而该属于戏剧表现和思想交流的工具。使芭蕾象戏剧、歌剧一样,表现现实生活,具有社会内容和教育意义。

到了1932年,就提出了一个折衷办法:在所谓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原则。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原则的出笼,1932年10月26日,在高尔基寓所,举行了一次文学家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45名当时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作家。斯大林也出席了座谈会,并就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写真实等问题讲了话。斯大林说:“艺术家首先应该真实地反映生活。如果他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的生活,那未他的生活中就不可能不觉察到、不可能不反映使生活走向社会主义的东西。这就是社会主义艺术,这就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自从斯大林在这次座谈会上讲话以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终于被作为苏联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文艺创作的根本方法。

1934年8月,苏联作家第一次全苏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理论和口号,作为苏联文学的基本创作方法,并将其经典定义写入大会通过的《苏联作家协会章程》之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与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它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

这个原则的主旨就是强调文艺要为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以此来表明苏联的“社会主义”优越于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式来对抗西方腐化堕落的“形式主义”,这已成为那一时期苏联文艺创作根深蒂固的思想基础(当然芭蕾也不例外),就是为了迎合当时的苏维埃政府的意识形态,在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随着苏维埃国家民族主义意识的高涨,借古喻今,借用芭蕾舞剧这种艺术形式,来表达国家在政治上繁荣昌盛和如社会主义火如荼的生活这样一种现实述求,这一时期的作品是标准的时代意识形态思维的产物,同时,也是 “古典芭蕾”在向”戏剧芭蕾”的转形的时候,”戏剧芭蕾”就是按照戏剧的艺术特性来创作的芭蕾舞剧作品,即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通过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来塑造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是芭蕾舞剧发展历史上主要的艺术结构形式,因之,有人又把这种芭蕾舞剧类型,称之成传统式芭蕾舞剧。”戏剧芭蕾”比较重视戏剧结构的逻辑贯穿,所以大多采用时空顺序式结构,即使表现回忆、幻想或梦境时,也用明显的暗转场景变换的方法,使其与现实的时空有着鲜明的界限。

在20世纪30-50年代的苏联创作的芭蕾舞剧中,出现了”戏剧芭蕾” ,这是一种基于文学情节的编导的,故事情节以哑剧的形式展开的,这一时代统治了整个芭蕾舞台,占据了主要地位。其特点:明确的导演概念和循序渐进的情节;拒绝大型古典群舞;强制性的舞蹈色彩与戏剧游戏;编舞得到了剧院戏剧导演的积极协助,仅在情节过程合理的地方使用纯舞蹈并且剧情随着哑剧,不同类型的“舞步”和其它技巧以相同的情绪而移动。”戏剧芭蕾”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蓬勃发展。对于艺术本身的发展来说,这是必要的——在革命前的芭蕾舞表演,其情节基础往往很薄弱,有必要在舞台创作出动机鲜明,经过严格调整的动作,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尖锐的冲突。为了寻找灵感,编导要么看历史小说,要么看经典文学著作中的佳作。有经验的作曲家参与其中。

1932年11月7日,由瓦西里•瓦伊诺年(Vasily Vainonen,1901-1964年)编导的《巴黎的火焰》由列宁格勒国家模范歌剧芭蕾舞剧院芭蕾舞团于列宁格勒基洛夫剧院上演,成为20世纪20-30年代苏联”戏剧芭蕾”的开山之作,这是一部完美的”戏剧芭蕾”的例证,它是一部所谓的“革命”芭蕾舞剧,因为它以法国大革命为主题,包括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推翻君主立宪派统治,逮捕路易十六国王的情节。正是因为以一种坚定的努力,来寻找世界历史中最直接反映了苏联当下的状况局势的主题,来表明十月革命是一场非常普遍的运动并成为历史事件的一部分,芭蕾舞剧是为了满足国家对政治正确的要求。同时作为约瑟夫•斯大林战胜了对手,并暴露出完全控制了苏共。

尤里•斯洛尼姆斯基是这样评价瓦伊诺宁“舞剧编导瓦伊诺宁凭借创造性和对自由风格的探索,从一群青年演员中间脱颖而出。他在性格舞领域里的最初几次试验,跟其他大多数青年编导一样,也是在剧院外面进行的。他在列宁格勒舞蹈学校、游艺场和近十年来对列宁格勒芭蕾的发展颇有影响的“青年芭蕾舞团”里工作。瓦伊诺宁努力丰富舞蹈语言,加强其中的生活气息,力求摆脱常用的模式,终于找到一条至今他仍在奉行的原则。他把舞蹈素材聚集在某一个,有时是怪诞的构思的周围,为了这个构思,他作为编导通过自己的想象力用极不相同的手段(古典芭蕾舞、性格舞或者怪诞舞)塑造出种种形象。 让舞蹈(不管它叫什么名字)变调,使它既不失形象性和情感性,又能服务于新的戏剧任务和导演任务——这是一个困难的、但又是必须研究、事关重大的课题。

瓦伊诺宁的创作方法一直以揭示舞蹈中的形象为目的。在这里他突破了前人规定的古典体 裁和性格体裁的框框,只要舞蹈表情手段有助于实现他的构思就行。因此,在瓦伊诺宁的优秀作 品里很难确定他是按哪种体裁编成的。我们在这里最终见到的是各种不同体裁的手段和动作的 交错混用。”(摘自《性格舞蹈基础》洛普霍夫著,朱立人/扬越译,上海音乐出版社,P30-31页)

他的《巴黎的火焰》让性格舞舞者在舞台上一展风采,为相当多的性格舞舞者展示了才华提供了极好的素材,让饰演众多角色舞者展示精湛的舞技,也有大量经典的舞段表演,无论是从舞蹈还是表演的角度来看都十分精彩。此外,它的情节使它有可能避免 “戏剧芭蕾” 与“古典芭蕾”的正面冲突。毕竟,如果不是通过舞蹈,民众将怎样表达他们的情感呢?

1934年,罗斯蒂斯拉夫•维拉蒂米罗维奥奇•扎哈罗夫(Rostislav Vladimirovich Zakharov,1907-1984)编导的《巴赫奇萨拉伊的泉水》(The Fountain of Bakhchisarai)在列宁格勒基洛夫剧院上演。莱奥尼德•米哈伊洛维奇•拉夫罗夫斯基(Leonid Mikhailovich Lavrovsky)编导《罗米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1940年1月11日在基洛夫剧院上演。这两部舞剧是苏联30到50年代戏剧芭蕾的经典之作,另外还有《劳伦西娅》、《舒拉列》、《奥赛罗》和《埃斯米拉达》等。   

对于西方的舞蹈评论家,他们对苏联“戏剧芭蕾” 流派大多表现出蔑视。如:《巴黎的火焰》,《泪泉》,《红罂粟花》(The Red Poppy),《劳伦西娅》、《舒拉列》和《奥赛罗》这些“戏剧芭蕾” 流派代表作,总是采用重大的社会主义的主题,是苏联共产党首脑们(包括约瑟夫•斯大林(Joseph Stalin))最心爱的芭蕾舞剧,但对于根据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编导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灰姑娘》还值得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

这一类型的芭蕾舞剧,以其丰富可赏的戏剧场面,来证明“戏剧芭蕾” 的转形是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戏剧芭蕾”作为现实主义的流派统治苏联芭蕾舞台整整三十多年,但是越到后来越暴露出它内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从它所走过的30多年的芭蕾改革之路来看,它从一开始就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因为人们都知道舞蹈是长于抒情,拙于叙事,在“戏剧芭蕾”中过分倒向"戏剧一边,既不重视音乐.更不重视舞蹈本身的作用,从而导致哑剧成份过重,其中充斥着大量的哑剧手势,削弱了舞蹈的本体意识。使舞蹈语言贫乏化、简单化和生活化。由于过分追求生活的真实,出现了一种反映生活表现化的自然主义倾向,势必会影响到对芭蕾的观赏,因此”戏剧芭蕾”很快衰落下来。随着"斯大林主义"的跨台,与当时意识形态相牵连的一大批"戏剧芭蕾” 也寿终正寝,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在这一批的"戏剧芭蕾” 中,留下了经典的舞蹈片段,对世界芭蕾舞的发展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957年,格里戈罗维奇创作的第一部交响芭蕾舞剧《宝石花》(The Stone Flower)敲响了“戏剧芭蕾”的丧钟,宣告了苏联新的交响芭蕾时代的来临。



苏联的”戏剧芭蕾”(Драматургйя балет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