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积累 | 初心公考带你了解供销社的“前世今生”
近日,湖北等地基层供销社恢复重建的报道,经过几天的发酵后,供销社蹿上了热搜。
你知道吗,其实供销社在我国一直存在,而且在国考中也是有招考岗位的!

今天初心教育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供销社,并且浅析一下为什么供销社突然火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快看下去吧~
NO.1 供销社概况介绍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组织,由国务院领导。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设立理事会、监事会,实行理事会主任负责制。目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内设机构14个,监事会内设机构1个,下辖15个直属事业单位、14家主管社团和中国供销集团,中国供销集团管理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11家。
主要职责
根据《中央编办关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要职责和内设机构调整等问题的批复》(中央编办复字〔2017〕101号),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要职责调整为:
一、宣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三农”工作方针政策,指导全国供销合作事业发展。
二、负责研究制定全国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指导服务全系统改革发展。
三、根据授权对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经营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指导各级供销合作社承担政府委托的公益性服务和其他任务。
四、推进供销合作社法治建设,研究提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建议,维护各级供销合作社的合法权益。
五、协调同有关部门的关系,指导全国供销合作社业务活动,支持供销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和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好履行为农服务职责。
六、指导社有资产运营,确保社有企业为农服务方向,履行社有资产监管职责,落实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安全责任。
七、代表中国合作社参与国际合作社联盟以及相关国际组织的事务。
八、承办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关于供销社的功能定位,相关的政策文件其实已经表述得很清楚。根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章程》(2005年1月30日,中华全国供销社第四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修订)第一章第二条,对供销社性质的界定,明确了四层含义:供销社是一个经济组织;是一个合作制的经济组织;是一个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合作经济组织;是一个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合作经济组织。
NO.2 供销社的变化
过去的供销社
关于供销社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
在计划经济年代,供销社的主要职能就是统筹“供”和“销”,它几乎包揽了中国几亿农民的买与卖,小到柴米油盐酱醋茶,大到化肥种子和燃料,一应俱全。供销社是连接“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的桥梁,而诸如农资供应、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日用品供给、农副产品流通等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严格遵循政府部门指导,并要依照行政命令有条不紊地如期完成各项计划性任务。
在国家经济发展起来、供需慢慢不平衡之后,计划经济固有的缺陷也暴露出来。后来,随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放开市场经济,基层合作社越来越少,有的也逐渐转为了个体工商户进行发展。
此后多年,供销社逐渐退出了年轻人的视野中。
供销社改革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先后多次发布了深化和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的文件,并在2002年实行“四项改造”,2006年实施“新网工程”,2018年部署专项改革试点。而最近几年,供销社的字眼更是频繁出现在官方政策文件当中,充分彰显出高层对于供销社发展的高度重视。
在体制变迁中,原本从中央到县级大部分供销社参照公务员管理,工作人员有编制,但是在转企改制的浪潮中,浙江、上海的部分合作社转成了企业。
据悉,目前,全国各级供销社几乎都设有自己控股的社有企业“供销集团”,供销总社也在不断转型,现在还有下属事业单位16家,15家主管社团,16家直属企业单位由中国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或控股持有。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市场研究部副主任张继行提到,供销社并不像大家传统印象里只在农村设有经营网点,现阶段,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出资企业经营范围涵盖农业生产资料、日用品流通、农产品批发、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等,主要经营地点是在县域及以下地区。在城市,供销社主要经营业务为“邻里中心”和“中央厨房”。
NO.3 供销社的未来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之下,未来的供销社将会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明确提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健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供销社的“再度走红”,实际上体现的是国家对于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
至此可能还会有人心存疑虑:供销社重出江湖,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要回归“计划经济”或是“集体经济”呢?
初心认为,一定是否定的。新时代下的供销社将是更加多元化和立体化的经营业态:一方面,供销社的经营服务范围将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延伸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有效促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品牌化和规模化;另一方面,供销社一定会在其他更多领域积极开展更多服务,并且积极拓展线上渠道,与线下形成协同发展之势,继而更好地服务农村市场,为市场流通做出更重要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