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民主生活会相互批评意见(170句)
乡镇民主生活会相互批评意见(170句)
1、学习好抓“快餐”,以报刊、杂志、新闻为主要学习途径,对创新理论学原著不够,没有经常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很多时候浅尝辄止,与实际工作“两层皮”。
2、理论学习的前瞻性不强,看到什么学什么,没有固定的学习计划,学习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学习成果履行职责结合不够。
3、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不够快,不重视学习。有时只顾忙于工作,自觉主动挤出时间学习不够,特别是对理论学习不够系统,学习还浮在表面,还没有达到精益求精。
4、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比较缺乏,在思想上有所放松。对一些工作满足于会开了、部署过了,至于进度如何,有何困难,落实与否,缺乏盯住不放,缺乏不间断检查督导。
5、在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方面重过程轻实效,以会议贯彻会议、就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还是存在。
6、作为单位一把手,过多注重业务工作,对上级部署的各种学习教育活动,统筹不好,力度不大,虽然也提出了一些见缝插针、灵活安排的措施,但推进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
7、缺乏全局观念。作为,应把握方向、谋全局抓长远,但你在本地区长远发展上整体规划不够。与班子成员在地区整体发展上缺乏沟通,没有形成发展共识,影响了班子形成发展合力。
8、好单打独斗,抓班子带队伍意识不强。在班子建设、抓班子凝聚力、带队伍上意识不强,方式方法不多,在传帮带作用发挥上还存在欠缺,对一些事情没能做到事先提醒。
9、履行抓职责不到位。作为抓工作是一项基本职责,作为组,在会上经常强调重视,要以工作作为统领,但是并没有像抓行正工作那样进行认真思考,对工作整体投入精力不够,在把握规律性上缺乏深入思考研究,习惯用行正思维来指导工作。
10、抓理论中心组学习落实不到位,没有很好的规划整体学习计划,学习时间有时过长,实用主义学习较多,缺少宏观形势分析和理论讲座,不利于班子成员开拓视野,转变观念,不利于班子成员整体能力素质的提升。
11、正绩观有偏差。经常说对其分管工作放手放心,实质上是对没有显绩工作不重视。比如对意识形态重视就不够,在会上就公开讲过,我们是内陆地区,不是边境地区,不是重要宗教地区,意识形态工作压力不大,没什么大问题。
12、履行“一岗双责”意识不到位。在廉正建设工作中只注重抓行正工作,没有把廉正建设工作放到与行正工作同等重要位置,同步进行考虑。在抓廉正建设上制度不健全,规范性建设意识不强,工作制度建设不健全,导致纪检工作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13、对工作没有主动谋划的意识,习惯于用传统思维和方法推动工作,对工作的超前思考谋划不到位。比如,对自己分管的、等工作,满足于上级安排和我提的要求,不能够主动思考工作的开展,工作不成体系。
14、抓基层工作实招少。“两新”领域统筹协调意识不强,对于当前提出的区域化工作缺乏研究和把握,没有提出针对性的方案和举措。
15、抓干部管理工作不严格。比如,很多制度建立了,但是碍于情面,没有严格执行,制度纪律永远约束的是老实人,对不遵守纪律的干部没有任何惩戒,造成干部心里不服气。
16、自身要求不严格。谈话不注意场合,不注意领导形象,在一定场合时,如开会研究工作时,不太注意语言,有时说些与会议无关的话题,缺少严肃性。
17、工作存在主观武断,官僚主义的问题。在为群众办实事时,有时凭借自己的经验做事,没有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经常拍脑门说就这么办了,实际没有认真听。
18、存在工作上主观主义。凭经验办事,容易做主观决策,和群众沟通不充分,存在一厢情愿的情况。
19、抓队伍缺乏有效方法。在抓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缺乏思考和研究,缺乏有效方法措施。不能及时掌握社区干部思想状态,解决社区干部的思想问题。
20、全局意识不足。在研究*全局性工作中,缺乏“一盘棋”思想,主动思考不够,很少发表建议意见,征求意见时,基本上是一味的认同。
21、本人学习自觉性有待加强。参与中心组集中学习次数虽然多,但是安排的学习时间短,形式单一。大多是根据上级要求进行,方法比较单调,往往都是传达文件、听取报告,学习有时“照本宣科”,对一些理论文章和正策文件仅仅“泛泛而读”“泛泛而学”,浅尝辄止,对一些热点、焦点问题,缺乏深层次互动和思想交流,
22、作为支部,要系统地掌握相关的正策、法规以及自己所分管的业务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为教育教学工作保驾护航。
23、学习的积极性有待增强。思想上不够重视,集体学习时被动参加,缺乏热情,工作与学习矛盾突出,存在重工作、轻学习的思想,总是以工作忙、任务重、没时间学为由,不能自觉静下心来学习,没有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导致了理论学习效果不明显。
24、学习深度有待拓展。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不够。
25、全面学习氛围不够浓厚,紧迫感和危机感不强,有工作办事凭经验的懒惰心理。不重视学习,对理论、法律知识学习不够,有时候还讲白话,念白字,有损自己的威信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