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拥有长时间高效学习能力的人,究竟有多野?

2022-05-12 22:53 作者:日本致远教育  | 我要投稿

“如何实现长时间的高效学习?”这可能是备考党“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了。只要是学生,无论咱们是考学部、修士,还是英语日语考试,基本都会产生这样的困惑。



毕竟,学习这件事儿本身需要坚持,有时甚至枯燥而乏味,谁不想拥有一个,能让我们实现长时间高效学习的“法宝”,让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顺风顺水,如有神助呢?


但不得不承认啊,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多小伙伴一天的学习状态,大概会是下面这样:


8 a.m

TO DO LIST?

卯足了劲儿,写下今天的To Do List,翻开N1真题开始认真刷。学了2,3个小时后,开始打哈欠,通过掐自己大腿内侧,尚能坚持。


3 p.m

神志不清?

翻开专业书,一顿狂风暴雨式的背诵,差点神志不清。





恍神间,打开朋友圈,国内的闺蜜去旅行了,还有个学弟在大企业实习。不看不要紧,一看又开始怀疑人生。


“我不会是陪跑的吧,来了日本有一段时间了,天天埋头学习,我来日本到底为了干什么?”一阵隔三差五的心理斗争,又开始上演:留学党,就不配拥有快乐了么!


再次捧起书本,“我…,刚才真的有看过这些吗?”“心若在,梦就在,大不了就重头再来……”(深情泪目)



1“时间”和“高效”会产生“相互制压”的作用


“如何长时间进行高效学习”这个问题中主要涉及两个关键点:

☑️长时间。

☑️高效。


我们人脑中大概有850亿到1000亿个神经元,“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说人话!就是我们学习新东西,可以简单理解为大脑在扩张“新的链接”。



而就生理特点来说,大脑在扩张链接过程中会遭到人的天性的反制,天性并不喜欢大脑扩张链接,因为链接多了要消耗多余的能量,而人体不希望消耗那么多能量。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了,“长时间高效学习”不就是让大脑长时间消耗能量吗?既然这是人没有办法克服的一个生理特点,那么,这个问题是否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呢?


并不!小远看到塾里的学霸就是,每天早上6点就来自习,到晚上11点才走,一天里除了学习就是提问,除了图书馆就是自习室。本以为像她这样,一天天高强度的学习,实在是太累了,哪里扛得住啊?但人家却不这么认为,“还好吧,习惯了!”



论起有什么方法,便是那句:“习惯成自然。”总有人在做着我们想做却又做不到的事。实例证明,“长时间高效学习”并不是悖论,虽然,大脑不喜欢扩展新的链接这一天性,无法被彻底改变,但人之所以能成为站在生物链顶端的高级动物,就在于我们会寻找各种解决办法,走出困境。



2习惯成自然,养成一个“高效学习者”的学习心态


这里的“习惯成自然”并不是敷衍了事,无论学霸也好、社会精英也罢,大多是习惯成就了他们。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传媒实验室曾经做过一项实验,他们给学生戴上一种定制的“黑盒子”,以监视他们每天如何学习、工作、生活。结果表明,人每天做的事情中,有90%是完全遵照习惯而来的,其行为甚至可以用一些数学方程式进行预测。


所以,扎心的事实来了:说白了,“高效”是一种习惯,“不高效”也是。



在大家看来惊讶不已,认为一定是对学习抱有几近痴狂的热爱,或者天赋异禀的人,才能做到的事情,在一贯保持高效学习的人来看,不过跟每天要吃的一日三餐那样稀松平常。


咱们要做的,是养成一个“高效学习者”的学习心态。并非放下手机在“学习”就是问心无愧了,拿时长感动自己,却并不在意自己真正收获到的东西有多少,这样“自我感动式”的心态,是我们高效学习路上的一大阻力,要尽快矫正。



3为什么精力不能够得到长时间集中?


☑️情绪干扰

据调查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的确不能一直保持“高度集中”,除非进行特殊训练。正常情况下,一个成年人的注意力持续时长在1个小时之内,这其中还会包含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在学习过程中去处理了一些突发事件。(类似抢到了本年度最大的微信红包,成为了“手气王”等等…)



如果这时候强迫自己按捺住“狂喜的心情”去背单词,可能半个小时过去了,你还停留在原地,因为你满脑子都在想着“我今天运气太好了…”


此刻的投入产出比极低,你只是在“假装学习”而已。那么高效学习者遇到突发事件后首先会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先把“狂喜”的心情释放了,再投入学习。



☑️缺乏运动

想要保持长时间高效学习,运动很重要,小远强烈建议大家,每天坚持一项运动,还可以合格后美美的,何乐不为?小远的学霸朋友就是每晚都会跑步。不多,但是要“动起来”。


人在运动过后,会分泌一种叫『内啡肽』的物质,这种物质属于一种天然兴奋剂,能使人体有一种精神焕发的感觉,而长期保持一项运动,会使体内的内啡肽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给人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反之,如果一个人长期不运动,就会使人体的兴奋程度变低,你的精力电池容量越小,“待机”时间自然也会越短,即便在疫情期间,还是可以避开人群小运动一下的。


保持精力充沛,那么学习也当然效果翻倍!



☑️强烈的时间紧迫感

“什么?抓紧时间还不好吗?”

“好,但你不能把时间看的太重,以致于影响心态。”


小远知道,很多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总觉得自己做什么都太少、做什么都太慢了,总感觉这本书要看、那个知识点还没吃透,把自己的心态弄得很慌乱。


结果就是,慌忙之下这本书看一点,那本书记一点,地基没打稳,一切都白搭。这样一来反而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记住这一点:时间不是拿来追的,时间是拿来用的。


备考复习期间,放平心态,学习的时候我们只需要集中精力,focus当下的事情就好了。


为什么学习效率总是低下?


很多人学习效率低下,主要的问题在于 — 没有形成体系。这本质上是没有把知识点内化到自身的一个表现。比如今天做过去问发现很眼熟,能清楚的想起来这道题什么时候练过,当时憋这个答案的场景还记得清清楚楚,可就是想不起来它是怎么做的了…...(日常迷惑行为?)这时候,就要去重新加固我们的记忆库。


但是如果还不懂得把知识点进行一个串联的话,这样的场景还会继续上演3、4次。这个时候塾里给大家总结的考学思维导图就非常重要了,先把知识点按“类”来进行区分,总结出一套解题思路和方法,那记忆牢固,学习效率也会有明显提高。



4提高学习效率方法论


☑️增频减时记忆法

我们做事总是会有很强烈的“完成欲”,这样的完成欲对于记忆并不是一件好事,记忆曲线就很好的向我们证明了一点:谁复习的次数越多,谁就能记得越牢。


所以无论什么样的知识点,仅靠一天背完然后不复习是不可能的,任何想要让它转化为长期记忆的知识点,都离不开反复的温习。


☑️感官协同学习法

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25%,而如果把听觉、视觉结合起来,就能记住知识的65%。


在心理学上,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够提高感知的效果,叫做『感官协同效应』,就是咱们的シナジー効果啦。


很多同学说自己学英语,记单词记得很痛苦,你完全可以嘴里念着(单词)、耳朵里听着(单词音频)、眼睛看着(单词书)、手里比划着(拼写)。一个单位时间里,你就能把这个学习效果最大化了,何乐而不为呢?



这里小远尤其嘱咐大家,好好利用我们的小组学习,尤其是给别人分析过的题,大概率是不会忘了的。小组学习就是能动地让咱们的听觉、视觉结合,从而把知识点完全吃透记牢,这绝佳的学习方法,同学们可不容错过!


☑️难易任务穿插法

我们在制定每天的To do list时候,尽量将较为困难和较为简单的任务穿插着进行,如果连续给自己安排太多的“高手任务”,即便你是个真正的“高手”,一天下来也会觉得有些疲倦,导致自信心受挫,学习效率下降。


正如亚利桑那大学和布朗大学的研究者在《最优学习的85%原则》中提到的:学习的东西里面有85%的旧东西,15%的新东西,这种搭配才是提高效率的科学方法。


一般来讲,比较合理的任务安排是“高手任务”加“中级任务”或“新手任务”,算是比较有张有弛的一种。



每隔一段时间更换一下学习内容,不仅能让自己的注意力变得更集中,还能够消除长时间学习带来的疲劳,实现更长时间的“学习长跑”。


本文太长看图版

用思维导图来总结一下,自取不谢哦~

⏬⏬⏬


拥有长时间高效学习能力的人,究竟有多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