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寻找天津往事

2023-06-13 15:02 作者:阿拉腾乌拉  | 我要投稿

【旧图新看】国民饭店重启 追忆金街风云 

2017-05-25 18:52

位于赤峰道和和平路交口、1923年开业的国民饭店,日前局部恢复营业。这栋法式老饭店,曾经是该地段最贵的酒店之一,也是当年天津人举办西式婚礼的首选地,还因为末代帝后的离婚案、爱国将领吉鸿昌在此被捕等诸多传奇故事而声名远扬……

国民大饭店

地处“督军街” “背靠”梨栈大街

1922年,曾与范旭东等一起创办永利碱厂的“潘七爷”、有着“天津杜月笙”之称的潘子欣,和天津美丰洋行买办兼三北轮船公司华北总经理李正卿,租用瑞士人鲁伯那的地皮——法租界杜总领事路与丰领事路交口,开始筹建国民饭店。

饭店由瑞士乐利工程公司设计,1923年建成,西洋古典风格,是一个经营餐旅业的高级饭店。饭店为钢混框架结构,3层。院内宽阔,修有喷水池、假山和两座半球形盔顶凉亭,“这是老饭店中唯一可以进汽车的饭店,最初名为‘国民大饭店’。”

国民大饭店

潘投资2万元购置饭店设备,李向劝业银行借了5万元盖楼房,饭店建成后,潘子欣以5.5万元从李手中买下,自己经营。有研究者说,潘、李当时租借土地时提出,15年后无偿将建筑物交还土地原主。这样的理念是不是和疯涨的地价有关呢?这不得不说到梨栈大街。

梨栈大街

1918年,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曾住在天津法租界,他在《一个漂泊者的身影》中称法租界是‘天津城里最气派、最整洁、最美丽的街区,令人仿佛来到了欧洲的都会’,后来法租界愈加兴盛,其中代表之一就是法租界梨栈大街。从今日的锦州道经滨江道、和平路大十字路口到营口道这一段和平路,昔日叫梨栈大街,后来泛指这一片广大繁荣区域。梨栈大街的繁华是从1901年开始的,1920年前,这里陆续建起一些广东帮、宁波帮经营的饭馆、妓院、旅馆、商店;1920年后,有轨电车途经此地,通达火车站、海关,天津商业中心迅速由华界转移到租界,并以此为核心。”

梨栈大街

在这20多年里,地价疯狂飞涨,1901年梨栈的地皮最便宜的不过三四两银子1亩,最贵的十两左右;1920年后,迅速飞涨到1000两一亩;1924年后,涨到1万两以上;1928年高星桥买劝业场地皮,已达两万两,“国民饭店是劝业场地区繁荣的先导。”“背靠”梨栈大街,地处法租界外围,“当年的赤峰道,素有‘督军街’之称。”金彭育说,国民饭店因为“位置特殊”,成为当时各方人物“表演”的重要“舞台”。

西式婚礼首选地 轰动的皇帝离婚

1927年《新天津指南》中记载,国民饭店最优等房间每日十元,内设客厅、卧室、澡房、热水凉水、恭桶、冬日暖气、夏日风扇、日夜电话;西餐部早餐每人七角五分,午餐一元,晚餐一元七角五分。特别大餐从五元到十五元不等,零菜每份三角。中餐便席有四元、六元、八元三种档次,鱼翅席从十元到十六元不等,燕菜席十六元到三十元不等。徐凤文说,民国四公子的张伯驹、袁寒云是西餐的常客。后来国民饭店还有专门的冷食厂,相当有名。礼堂全日租价为八十元,全市报价最高,可同时容纳五百人就餐。

国民饭店礼堂租价表

当时,国民饭店是天津举办西式婚礼的首选地。金彭育介绍,1932年,天津八大家之一的韩家公子韩扶生娶北洋军阀倪嗣冲之女倪道颖就是在此举行的婚礼,五六百人在国民饭店见证结婚典礼。倪道颖是直接被韩家的汽车接到国民饭店的,红地毯一直铺到礼堂尽头,风华正茂的韩扶生身穿西服站在礼堂右方,她则站在礼堂左方,二人的证婚人是原北洋政府财政总长、代国务总理龚心湛。婚礼用餐是一张超长的西式餐桌,新郎新娘各坐一头,遥遥相望。

龚心湛

1927年,陆静嫣与徐子权在国民饭店的婚礼则是中西混搭,陆静嫣的父亲就是曾被斥为“卖国贼”的陆宗舆。陆静嫣是长女,当年《北洋画报》的“徐陆结婚誌盛”曾写道:“礼堂设于本埠法租界国民饭店。是日店门高扎五彩牌楼,交悬中法国旗各一,不知者以为开中法联欢会矣。”出席嘉宾“必须投刺登录,加缀红花,然后得入。”中式部分陆静嫣的花轿为马车式,用旧式“回避”“肃静”婚俗仪仗,新人于下午1时半抵饭店,女傧相(伴娘)“相皆一时之秀,服装异常时髦”,下午2时,婚礼举行,“由于陆宗舆信扶乩,礼堂悬挂‘父母只以家族为怀原非包办,男女同秉天地之德自要平权’‘门第旧金张却扇幸逢艳阳月,神仙新眷属吹箫应往大罗天’等对联。”当时记者拍合影时,徐子权竟然扭过脸去,不知是否是后来两人婚姻不幸的"预兆"。

陆宗舆

但这远不及一桩离婚案轰动——清逊帝溥仪和淑妃文绣。金彭育说,溥仪当年欲封文绣为后,但端康太妃不同意,让溥仪重选,最终婉容为皇后,文绣封淑妃。后、妃关系不睦,文绣地位江河日下,到天津在张园,溥仪和婉容住2楼,文绣住在1楼客厅南面一间小房。在静园,溥仪和婉容住2楼阳面,文绣住1楼阴面的一间小房间,月银也相差很大。

溥仪、婉容等人在张园

同时,文绣对溥仪投靠日本人不满,一场“妃革命”终于爆发,1931年8月25日,文绣离开静园与妹妹文珊来到国民饭店37号房间,向溥仪提出离婚。经在法庭的激烈交锋,最后谈妥了条件和平解决。9月4日,胡嗣瑗代表溥仪对文绣提出三个条件。10月2日,双方达在赡养费五万五千元,并于10月22日一次性交付。

左起为文绣 婉容

10月23日,各地报刊在报纸的显著部位刊登逊位“宣统皇帝上谕”:“淑妃擅离行园,显违祖训,撤去原封位号,废为庶人……”离婚的18天后,溥仪从天津大沽口登上日本船淡路丸,前往东北,当上伪满洲国皇帝。

溥仪与文绣签订的离婚协议

吉鸿昌在此被捕 “杨三姐告状”和饭店无关

国民饭店后来还因为一系列革命事件而极具传奇。1926年2月7日,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天津各界“二七”纪念大会,在南市第一大舞台(现东兴大街152号)召开。两天后,大会在国民饭店举行正式会议,通过《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报告决议案》等28项决议草案并决定将铁路总工会会址设在天津。这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团体在天津召开的首次全国性会议。

吉鸿昌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国民革命军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吉鸿昌将军回国,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北平、天津进行反蒋抗日活动。当时天津法国租界的霞飞路(现花园路5号)的吉鸿昌家因从事大量革命工作被称为“红楼”,“反法西斯大同盟”联络站设于国民饭店。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将军在国民饭店38号房间被国民党特务刺伤,后被法租界工部局逮捕,蒋介石下令枪杀于北平。

国民饭店

这些事,潘七爷都是知晓的,在1933年,潘七爷还在天津营救过当时在《益世报》大骂蒋介石的民主人士罗隆基。1936年,吴砚农回到天津,在党的领导下开办知识书店,传播马列主义并掩护党的领导同志,书店租用国民饭店临街的一个铺面,就是后来的四新药店,1936年至1937年期间,是中共天津市委秘密机关和联络站。1938年爆发的由中共河北省委策划的冀东大暴动,之前各地的接头人都住在国民饭店。潘子欣在1936年迁居上海,在沦陷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多有义举。

罗隆基

金彭育介绍,吉鸿昌将军的家位于天津法国租界的霞飞路上,现门牌是花园路5号。这所带庭院的英式小楼建于1917年,由比商仪品公司德籍工程师沙德利设计。该楼占地1、45亩,原有楼房11间,平房2间。楼房为砖木结构,多坡瓦顶、红砖清水墙,,结构严谨而不失活发。1930年,吉鸿昌购得此楼,第二年全家迁入。从那时起到1934年,他在这里进行了大量的革命活动,被称为“红楼”。从红楼向北,穿过法国花园不远,便是国民饭店了。

吉鸿昌故居天津红楼

徐凤文说,极为轰动的所谓民国八大奇案都被说成发生在国民饭店,其实不准确,“但那个时代的名人和事件都能和它牵扯上关系。”1919年10月6日,天津《益世报》的“本埠新闻”栏目中发布了一则短讯:“滦县高占英谋杀其妻一案,经高等审判厅判决,判处死刑。”

杨三姐原型(中)

评剧《杨三姐告状》里描写杨三姐上天津告状在国民大饭店找到律师,显然是“借用”。金彭育说,这也说明了当时国民饭店被很多社会人士包房的史实。“渤海大楼还一度成为国民饭店的‘分部’,可见当年之红火。”

评剧《杨三姐告状》剧照

老饭店往事 天津近代史缩影

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以日租界的旭街和法租界的梨栈大街为核心,建起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商业娱乐休闲设施,成为近代天津的中心商务区和繁华都市景观。

聚集在附近的十几家饭店客栈,都有着独特的往事和故事,利顺德广为人知,而佛照楼、交通饭店、惠中饭店等往事渐被人淡忘。而周边还有北辰饭店(天津市饮食公司)、巴黎饭店(滨江道中学对面)、世界饭店(今延安影院旁)、国际饭店(今哈尔滨道辽宁路口)等,现在大多也“淹没”难现了……

佛照楼 孙中山毛泽东曾下榻

佛照楼旅馆始建于1880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曾两次提及。1894年6月,孙中山第一次来津托人上书李鸿章时在此下榻。1919年3月,时为北大图书馆助理员的毛泽东来到天津也住于佛照楼旅馆,后去塘沽观海,写下“苍山辞祖国,溺水投邻村”。

芙蓉旅馆 曾经的“华北第一”

芙蓉饭店旧影

这里曾是“和洋兼备、承办宴席、提供西餐、长期居住”的有规模的、日界数一数二的著名高级旅馆。1909年日本皇族伏见宫王爷出席光绪皇帝葬礼路过天津,随员人等下榻在芙蓉旅馆与常盘旅馆。1931年新设芙蓉旅馆别馆,成为“华北第一”。后来不断增设新店,成日租界有名的“连锁旅馆”。

中国旅馆 鲁迅从此携侣南下

位于当时的法租界三号。1926年8月26日,鲁迅偕许广平住在天津的中国旅馆,然后南下去厦门大学任教。鲁迅多次路过天津,曾住过“泰安客栈”“福同栈”、大安旅馆。泰安客栈被鲁迅称“食宿皆恶”。

交通饭店 麻将牌女尸案

交通饭店

交通饭店前身是交通旅馆,坐落于法租界罗斯福路。1932年发生过震惊津沽的奇案——麻将牌女尸案。据说302号房间里打麻将的四个人突然发现少一张麻将牌,最后在房间床下的一具女尸手中发现。最终破案才揭露是当时的老茶房发现之前就发现女尸,因知道凶手是高官之子,才想出来如此曲折的“报案方式”,让死者沉冤得雪。

惠中饭店 “陈白露”的豪华间

惠中饭店

今和平路与滨江道交口。饭店建于1930年,一层二层是临街商店,三层以上是酒店客房。曹禺说:“《日出》地点也可以说基本上是在天津惠中饭店。”陈白露居住的豪华客厅,就是按惠中饭店的格局写的,客房分为优、良、特、福、禄、寿、喜、财八个等级。店内有客房100多间,设中餐、西餐部及舞厅、露天电影。饭店顶楼还有迷你高尔夫和露天电影等。1936年,中国旅行剧团在中国大戏院公演《雷雨》,演员们还住在惠中饭店。

渤海大楼 劝业场 见证高家父子传奇

渤海大楼建成于1936年,由买办高星桥与清庆亲王载振合股兴建,法商永和营造公司设计,大楼建成后由高星桥之子高渤海经营并其名命名为“渤海大楼”。是当时天津最高、最新式的大楼,楼顶可远眺海河,俯视市景。

渤海大楼

高星桥,南京人进天津和父辈开设铁匠铺。1900年高家铁匠父子被清朝端王接到北京造枪,后回天津。津浦铁路北段开工,给高星桥带来了生机。井陉煤矿发迹后,开辟江南市场回津后,他在河东旺道庄建房上千间,后又建成和经营劝业场、交通饭店、龙泉浴池、渤海大楼等商厦,成为商业巨子和地产大亨。

高星桥

劝业场建成于1928年。最早由买办高星桥创办,大楼由法籍工程师慕乐设计,建筑面积共2.1万平方米,主体五层,转角局部七层。

劝业场开业广告

劝业场的匾额,为清末高官、近代天津著名大书法家华世奎老先生所书,后被有关权威部门列为中华名匾。对于书写“天津劝业场”几个大字的情形,坊间包括华家后人的说法也不一致。有人说是分两次写成的,也有人说是一气呵成;有人说当时华世奎喝了酒,也有人说那时华世奎已经戒酒,不可能“醉写”。然而,人们却都知道,劝业场老板高星桥为此付出了500块大洋的代价。一字100块大洋,这几乎是当时天津最贵的字了。

劝业场牌匾

天华景戏院、天乐戏院、天宫影院、天会轩戏院、天露茶社、天纬台球社、天纬地球社、天外天屋顶夜花园——昔日的劝业场在四至七楼开设了这八个娱乐场所,合称“八大天”。

劝业场

高渤海幼读私塾,继入天津新学书院。因爱好京剧,在天津劝业场经营天华景戏院。1935年成立稽古社子弟班,聘请京剧名演员李吉瑞、尚和玉教授京剧,培养一批京剧演员,并请英文教师及外国艺人教学英语及舞蹈等。

尚和玉饰演关公的报道

1945年成立渤海影业公司,经营大光明、天津、天宫、天华景各影戏院并承包影片进口生意。1946年应苏联大使之聘,任苏联亚洲影片公司经理及华北、东北文交流代表。1948年继其父接任新业公司总经理,经营天津劝业场、交通旅馆、渤海大楼等房地产。

劝业场夜景

辽宁路小吃街 天津本土小吃圣地

劝业场后身的辽宁路小吃街,虽然现在已经关闭了,但它在天津曾有近百年的历史,还是天津小吃文化发源地之一。早前的辽宁路主要以天津本土传统小吃为主。

这里有天津快餐的鼻祖“敖奇”快餐这是辽宁路上的一个传奇。敖奇快餐位于辽宁路164号,最有名的是葡国鸡饭和洋鬼子鸡腿饭,其他还有红烩鸡块、大虾套餐等。最贵的套餐十三四块钱,普通的六七块钱。要知道,那时候普通工人和干部的月薪也无非是100多块钱。敖奇的创始人,后来把肯德基引入了中国。

敖奇快餐

还有著名的休闲小吃店万顺成小吃店,现更名为津津小吃坊。每天从早点到宵夜全天卖锅巴菜,与大福来齐名,也许更胜一筹,美食家唐鲁孙曾提起这家小馆:“有一家肉片卤的锅巴菜,在绿牌电车路法国教堂一个胡同口,卤是肥瘦肉片加黄花木耳勾出来的,比起素卤来可又好吃多了。”

还有天津最早的粤菜馆“宏业菜馆”,据说1903年在天津建广东会馆的广东商帮,有一个俱乐部叫宏业堂,广东商人常常再此聚会,所以从广东请来了粤菜厨师。后来这里的的厨师集资开了这家宏业菜馆,店面不大,专门经营正宗粤菜、酱卤腊味、粥、广式点心等,以配合广东人清淡的口味。

宏业菜馆

当时天津第一回民饭馆“宴宾楼”也在这里。六七十年代,宴宾楼改名为“辽宁路回民食堂”,简称“辽回食堂”,经营炒菜、羊汤,旁边还有一家“恩盛”牛肉蒸饺。当时“辽回食堂”的厨师都是科班出身,厨房里规矩特别多。有一道香辣羊排味道奇佳,后来据说因为买不到调料,失传了。

宴宾楼

百货大楼 黎元洪剪彩 北京有分店

天津百货大楼的前身是始建于1926年的中原百货。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迅速成长为北方重要的商品集散地。1926年,上海先施公司高级职员林寿田、黄文谦等人看重天津港口城市的商埠地位,北上天津,在日租界旭街(今和平路)买下一千余平方米的土地,投资47万银元兴建中原公司。大楼1927年竣工,1928年1月1日正式营业。曾任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为其剪彩。

中原公司

中原公司是当时第一家大型百货商场。也是天津最大的商场,它经营的中高档日用百货闻名华北。1932年,中原公司又在法租界繁华的绿牌电车道(今滨江道),成立分店 (今中原公司)。1934年在北京王府井成立天津中原公司北京分店。

滨江道上的中原公司

天津“故事多”

希望您能拿出老照片

说说您知道或和您有关的故事

欢迎将图片文字投稿到

xbzmb@vip.126.com

让更多人回味咱们的“家事”

请持续关注


寻找天津往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