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常识午餐】



1. (单选)根据《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我国要瞄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需求,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强化战略性前沿性技术超前布局。下列属于我国农业需要重点攻关的关键共性技术是:
A.动植物生长信息获取及生产调控机理模型构建
B.农业区块链大规模组网、链上链下数据协同技术
C.高品质、高精度、高可靠、低功耗农业专用传感器
D.适应性强、性价比高、智能决策的新一代农业机器人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政治-时政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
第二步,《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指出,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瞄准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需求,重点攻克高品质、高精度、高可靠、低功耗农业生产环境和动植物生理体征专用传感器,从根本上解决数字农业高通量信息获取难题。突破农业大数据融汇治理技术、农业信息智能分析决策技术、云服务技术、农业知识智能推送和智能回答等新型知识服务技术,构建动植物生长信息获取及生产调控机理模型。A项不是“重点攻克”。A项错误,C项正确。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B项:《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指出,在强化战略性前沿性技术超前布局方面,要加快推进农业区块链大规模组网、链上链下数据协同等核心技术突破,加强农业区块链标准化研究,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农业资源监测、质量安全溯源、农村金融保险、透明供应链等方面的创新应用。选项B中表述为在强化战略性前沿性技术超前布局方面,不属于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方面。B项错误。
D项:《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指出,加快农业人工智能研发应用,要实施农业机器人发展战略,研发适应性强、性价比高、智能决策的新一代农业机器人,加快标准化、产业化发展。D项属于加快农业人工智能研发应用,不属于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方面。D项错误。
2. (单选)赵某私自在村集体所有的山上栽种草莓。草莓成熟后,赵某采摘售卖。关于赵某栽种草莓收益的归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归赵某所有
B.归村集体所有
C.归赵某和村集体所有
D.归赵某、全体村民和村集体所有
【答案】B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法律-民法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典。
第二步,赵某私自在村集体所有的山上栽种草莓,草莓收益属于不当得利。根据《民法典》第985条,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村集体可以请求赵某返还栽种草莓所获得的收益。草莓收益归村集体所有。B项正确。
因此,选择B选项。
3. (单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关于德治和法治的关系,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法律的实施要体现道德诉求,法律的强制功能确保道德底线
B.德治弘扬的是礼让精神,应尽量采用道德手段解决法律纷争
C.将道德义务上升为法律义务,才能切实提升社会的道德素质
D.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的有效实施总是依赖于道德的约束
【答案】A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法律-法理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德治和法治知识。
第二步,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是由思想行为所表现的,有一定标准的社会、风俗、习惯。法律的产生过程,实质上是一个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的交互演进过程,因此法律的实施要体现道德诉求。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道德才会有可靠的制度支撑,法律的强制功能确保道德底线。A项正确。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礼让精神只是德治弘扬精神的一种,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尽量采用道德手段解决法律纷争。B项错误。
C项: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法律的调整范围相比较道德而言小。提升社会的道德素质可以靠教育、靠道德宣传等手段,并非通过将道德义务上升为法律义务,才能切实提升社会的道德素质。
D项: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道德是靠舆论和自觉保障的。所以,法律的实施并非总是依赖于道德的约束。
4. (单选)2021年10月16日,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执行此次飞行任务,他们在天和核心舱驻留了半年,回到地面时迎来的首个节气是:
A.雨水
B.惊蛰
C.谷雨
D.小满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人文-传统民俗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传统民俗。
第二步,按照计划,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在天和核心舱驻留半年后返回的时间是2022年4月16日,迎来的首个节气是谷雨。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是反映降水现象的一个节气。谷雨时节往往开始明显多雨。与C项表述一致。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个节气,于每年公历2月18-20日交节。雨水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选项A表述与题干不符。A项错误。
B项: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于公历3月5-6日交节,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选项B表述与题干不符。B项错误。
D项: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八个节气,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于每年公历5月20—22日交节。小满节气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开始增多,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选项D表述与题干不符。D项错误。
5. (单选)陈某眼镜店张贴有“验光费30元,配镜验光免费”的告示。李某验光后没有配镜,就应否付费与陈某发生争执,但最终还是付了款。李某忿忿不平,在多个微信群称陈某的眼镜店是“黑店”,王某将微信截图转发到朋友圈。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李某的行为侵害了眼镜店的名誉权
B.王某转发朋友圈的行为不构成侵权
C.李某有权以重大误解为由,请求返还验光费
D.陈某眼镜店的告示显失公平,不具有法律效力
【答案】A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法律-民法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典。
第二步,《民法典》第1024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陈某眼镜店贴有“配镜验光免费”的告示,李某验光后没配镜,理应支付验光费。事后,李某在多个微信群称陈某眼镜店为“黑店”,并无事实,属于诽谤行为,故李某的行为侵害了眼镜店的名誉权。与A项表述一致。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王某截图转发到朋友圈的信息并非经过深入调查而成,同时所涉内容即称眼镜店是“黑店”,的确容易让他人对眼镜店产生不良印象,对眼镜店的名誉造成一定影响,故应承担侵权责任。选项B中表述为不构成侵权,B项错误。
C项:《民法典》第147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重大误解,指的是一方当事人因自己的过错导致对合同的内容等发生误解而订立了合同。题干李某的行为并无“不在意、不谨慎”的情形,不构成重大误解,选项C表述错误。
D项:《民法典》第151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题干中眼镜店告示内容明确具体,价格合理,不存在让客人“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力”等情形,选项D中“告示显失公平”的表述错误。
6. (单选)2021年8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奠定了我国网络社会和数字经济的法律之基,根据该法规定,下列不属于敏感个人信息的是:
A.生物识别
B.特定身份
C.文化程度
D.医疗健康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法律-法律其他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8条规定,敏感个人信息是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导致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的个人信息,包括生物识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信息,以及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其中不包含C项的文化程度。C项错误。
因此,选择C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