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澳洲袋鼬:宁死也不愿错过X生活的动物

2023-07-24 12:03 作者:蜀山影视  | 我要投稿

生活在澳大利亚、头上有可爱白斑粉红鼻子的有袋动物,它们宁死也不愿错过X生活。


阳光海岸大学领导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短暂的交配窗口期,雄性袋鼬 (Dasyurus hallucatus) 会全力以赴——然后精疲力尽而死。

人类科学家追踪了北领地沿海岛屿 Groote Eylandt 交配季节雄性和雌性袋鼬 (Dasyurus hallucatus) 的活动。

雄性袋鼬只有8% 的时间用于休息,而雌性为24%;雄性13%的时间用于行走,而雌性为 9%。

研究中的一只雄性袋鼬“Moimoi”在一夜之间旅行了 10.4 公里寻找配偶——对于这种小型食肉动物来说,那是一次史诗般的旅程。

在“交配狂潮”期间缺乏睡眠和过度操劳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雄性北方袋鼬通常只能活一个繁殖季,而雌性可以活四季。

领导这项研究的阳光海岸大学生态学家 Joshua Gaschk 说,睡眠剥夺可能使雄性袋鼬更容易受到捕食者的攻击、感染而死亡,并且更难闪避人类汽车。

Gaschk 用在汤加出生的澳大利亚传奇橄榄球运动员的绰号“Moimoi”称呼他们抓到的袋鼬。上次逮住 Moimoi 时,它的状态非常糟糕,已经失明。大多数雄性在繁殖后只能存活几周。

在研究期间,捕获了 13 只野生北方袋鼬,并为其配备了一个装有微型加速度计的背包,在42天内监测了它们的运动。

采集到的运动数据会接入AI,由机器学习算法来分析其运动量。

几种有袋动物进行“自杀式繁殖”,耗尽所有资源以充分利用一个繁殖季,然后死去。

这种行为——称为semelparity单次繁殖——也见于逆流而上一生繁殖一次的鲑鱼,以及只活一天的蜉蝣。 然而,鲑鱼和浮游,雄性和雌性都是短命的。

繁殖是昂贵的,所以这可能是一种进化适应,可以让个体将更多的资源用于繁殖,而非保存能量以备将来。

通常,只繁殖一次的物种在一个交配季节会产生许多后代。 袋鼬通常每窝产 5-8 个后代。Gaschk 告诉 ScienceAlert,另一种支持“自杀式繁殖”的理论是,杀死雄性会为新一代留下更多资源。

“我认为这更像是一种无法控制的冲动,就像雌雄的发情期一样。”

Gaschk 说:“因此,雄性认为现在是繁殖的时候了,它们必须尽可能长时间和尽可能努力地繁殖,因为它们想最大限度地传递给遗传信息。”

澳洲袋鼬:宁死也不愿错过X生活的动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