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陶行知(1891—1946),本名文濬

2023-03-28 13:05 作者:bili_92460654874  | 我要投稿

概念教学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1.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



强调的是我们要用最简单直接,清晰准确的语言来揭示概念。如:前肢为翼,无齿有喙的是鸟。卵生的,用鳃呼吸的是鱼。



2.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



概念的关键特征越明显,学习起来越容易。所以,在教学开始,教师应该强调这个概念的关键特征,使之鲜明突出。(如对于鸟来说,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它的有关特征。会飞是鸟的无关特征。对于鱼来说,卵生鳃呼吸是它的有关特征。只能在水里生存是它的无关特征)。



3.正例与反例的辨别



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例如,在生物学中讲授“鸟”这一概念时,可用麻雀、鸡、鸭作为正例,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的本质特征;用蝙蝠作为反例,说明“会飞”是鸟的无关特征)。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客观题考点,而其中往往涉及一些重要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但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反应比较难以清晰把握的内容。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梳理一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一.人物简介



陶行知(1891—1946),本名文濬,安徽省歙县人。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人民救国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拥有“中国乡村幼教之父”头衔,并且毛泽东称其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称其为“毫无保留追随党的布尔什维克”,宋庆龄称其为“万世师表”,郭沫若称其为“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注意:这里需要辨析区分几点。第一,我国幼教之父的头衔:“中国幼教之父”指的是陈鹤琴,“中国乡村幼教之父”指的是陶行知。第二,通常意义上我们说的“万世师表”指的是孔子,但是如果说宋庆龄评价的“万世师表”指的是陶行知】


通过教师招聘考试后,意味着考生将转变角色,踏入校园职场。然而,作为一名刚从校园转入职场的新教师,必然面临着同事关系相处问题的解决。因此,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考官常会就此类问题进行提问,如“新手教师如何处理好与其他学科老师的关系”,进而推断考生是否具备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中公教育研发团队为考生提供的处理校园职场同事关系问题的基本思路,以期考生能够更灵活地解决此类问题,得心应手地应对入职后可能出现的人际相处问题。


面对新环境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新教师要秉承“重实践,轻分析”的思路展开阐述,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解决。



一、思路分析



考试中如遇此类问题,考生需先论述清楚同事关系带来的影响以及自身的态度,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理论依据



1.终身学习



一门研究人自身的(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教师是知识、技能、文化与价值的传承者。《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表明教师要始终秉承“终身学习”的理念,尤其初踏职场的新教师。终身学习要求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2.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要重视与其他老师(同事)交流合作的能力,才能最佳开展工作。新教师刚入职,不论是对学校环境还是学生都还不熟悉,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因此,新教师更应该加强与其他同事的沟通交流,处理好与其他同事的关系,进而提升自身的发展。

二.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我们可以根据口诀“一三四五”来整理知识框架,所以接下来小编就带领大家来梳理一下陶行知的“一三四五”。



(一)“一”个理论



这里的“一”指的就是陶行知提出的一个著名的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反应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其内容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具体展开如下:


4.变式



变式是这部分最常考的知识点,变式指概念的正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具体变化,也就是通过保持概念的关键特征而变化那些非关键特征,如我们学习“鸟”的概念时,不要只选会飞的鸟(如燕子、麻雀等),还要选择不会飞的鸟类(如鸡、鸭、鹅),这样有利于学生看到一切鸟都具有“前肢为翼,无齿有喙”这一关键属性,而舍弃其“会飞”等无关特征。更精确地理解概念的含义。通过变式,学习者可以看到概念应用情境的各种变化,促进对概念的灵活应用。



5.比较



比较,就是对事物异同进行区分,它是概括过程中区分一般对象与特殊对象以及本质因素与非本质因素的必要条件。如让学生区分比较乌鸦和老虎哪个属于鸟。



陶行知(1891—1946),本名文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