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人试着理解自己,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
直到最近看了一遍,才算是大致看懂每个人的行事逻辑,决定来写一个短评。
首先得夸夸配乐牛尾宪辅,当时看的时候只觉得他的风格与这类细腻的题材非常契合,现在来看啪啪打脸。从他的配乐时间线来排序,包括《乒乓》、与山田尚子第一次合作的《声之形》、《恶魔人》、二次合作的《利兹与青鸟》、《不吉波普不笑》、《日本沉没》(这个没有看,听了一遍ost)、三次合作的《平家物语》、《电锯人》,题材与风格跨度巨大,而他均贡献了十分出色的配乐,在迎合作品类型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山田尚子甭说了,山田尚子是神。三部导演的动画一脉相承,离开了京阿尼之后导演的《平家物语》,毫无保留地展现了她的个人风格。在我心里,《平家物语》在近几年的动画中,美学造诣上超了其他动画一截,这种清淡典雅,简洁而不简单的风格谁不喜欢呢?


吹完最喜欢的二位,就应该来点一下标题了。初次看声之形,正好是中考结束当天。同学们聚在操场草坪上庆祝一个地狱的结束(另一个的开始),我一个人在角落看声之形(只是想看动画片,不是不合群)。因为当时国内还没上映,所以很幸运看的是没有删减的版本。
我当时是半个现充,和班里几乎所有的同学相处的很好,成绩也是名列前茅。没有焦虑没有压力,也没有需要去主动理解他人的必要,因为我受欢迎,我有受同学追捧的资本(成绩),自然是别人主动来理解我。与还未被霸凌的石田一样,站在社交食物链高位,身上满溢着强者的从容()。
当然最后也终于是像石田一般,做错了事情,洋洋自得,全然不照顾别人的情绪自娱自乐,结果碰了一鼻子灰,虽然没到被孤立的地步,自然也从自己心里的社交神坛上掉了下来。
从此说话便变得小心翼翼,开始照顾别人的情绪。但是当各种所谓的社交优势逐渐消失,感觉逐渐普通的自己与逐渐成熟的他人开始格格不入,希望别人理解自己的情绪日益高涨,又在个个无法被满足的日子中趋于平静。不抱有期望便不会受伤,所以便不再向外探索,畏缩在自己的马孔多里,心灵逐渐变得萧条破败。
就在此时,石田选择了自杀。没有下半页的日历,急于还债而卖掉的漫画、游戏甚至床被,向别人发出了最后一次求救信号,但是谁会关心一个没有社交的人,谁又会主动去了解,去理解他呢。

《声之形》真是塑造了一个十分美好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坚强地撑起了一个家庭,勇于承担石田犯下的错误,而不过多苛责自己的孩子,细腻而又包容(这两个词也贯穿了京阿尼今后的动画)。涉世未深的时候看到这些片段尚且会挤出一些眼泪,如今已经离家摸爬滚打了几年,见了更是潸然泪下。



我自己没有这种在最脆弱的时候,有人愿意关心我,有人愿意来理解我的的经历,但此时却感同身受,仿佛真的有一位母亲在我面前,不顾自己眼角还挂着的豆大眼滴,痛斥着我这个“不孝子”,看透了用“能够工作独立偿还欠下的钱”、“卖掉了游戏漫画”粉饰的成熟坚强的外壳,因为害怕失去而慌张得发抖的手却紧紧搂着残破不堪的心。
这个片段在我心中就是电影中最好的片段。
剩下的以后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