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支半自动步枪;壮志难酬的刘将军步枪

本文是主要介绍刘庆恩自装枪的相关历史与其设计亦是对和@AllenCat130联动视频的一个补充。

学艺不精,如有错误请指正

·研发历程
先介绍一下设计者

刘庆恩,字国臣,原籍广东潮州客家人,寄籍四川德阳。他毕业于广东水陆师学堂,1895年跟随“黑旗”军刘福通在台湾抗击日军侵略。由于在战斗中负伤,于1899年前往湖北枪炮厂(汉阳兵工厂)担任技工。3年后留日深造,1905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专修机械与枪炮,学成后返回汉阳兵工厂。1909年,受孙中山指派前往柏林考察,并在克虏伯兵工厂进一步深造。1912年担任汉阳兵工厂总办主持各项工作
在主持兵工生产的同时,刘庆恩认为武器单纯靠仿制不是办法,并不能做到自强与独立。于是在此之后他便走上了武器的自研的道路,除了本文讲述的半自动步枪外他还研制了一种野战炮,可惜没有量产

1914年左右,自动步枪研发完成,但妨于国内贫弱的工业水平难以生产,便于1914年委托美国布列公司(Pratt & Whitney)代工,并洽谈引进机床等加工设备事宜
纠正一下视频中的一个小错误,这个布列公司实际是不能完全算是航空发动机制造商普惠的前身,它的成立远比造飞机的普惠早,是靠机加工起家,称为机床普惠,至于飞机普惠属于机床普惠于1925年投资的一家使用普惠名称的新公司。两家公司于1929年进行了法律意义上的拆分,

飞机普惠成了今天在航空发动机领域非常著名的联合技术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旗下的普惠公司(P&W)

机床普惠则是今天的普惠测量系统公司(P&WMS)
扯远了,回到正题
1914年9月,刘携随从人员共计7人抵达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特,监造订购的机器的制造并熟悉机器的操作

·设计特征
刘氏自装枪采用枪口集气式自动原理,参考了丹麦的bang式半自动步枪

简单解释下枪口集气式自动原理,可以理解成一种画蛇添足的长行程活塞导气式自动原理

不同之处在枪口集气式自动原理不像长行程活塞导气式自动原理需要在枪管上开孔来引导火药燃气,而是直接在枪口出处了一个集气筒

自装枪的枪口集气装置的设计和bang式步枪以及绝大多数枪口集气式自动步枪有所不同,bang式、加兰德早期型这类枪口集气式半自动步枪都是枪口套集气筒,集气筒内有与枪机相连的导气活塞

而自装枪则不同,采用一个可活动的活塞筒,当子弹击发后火药燃气会将活塞筒向前推,前冲的集气筒则会带动下方连接的连杆一起向前运动


连杆则会带动一个杠杆向前方转动,杠杆前方被连杆牵扯运动后方则会撞击复进簧导杆,使枪机后座


杠杆的一头就与复进簧导杆相接,图为杠杆拆掉后的样子,银白色的东西就是复进簧导杆

这一设计很巧妙,真正会被火药燃气搞脏的只有集气筒,而其他部件不会受到影响,有利于提高枪械可靠性

同时这个活塞筒可快拆,按下解脱钮即可快速取下活塞筒

在擦枪的时候只需要擦这个活塞筒就行了,不像同类似的枪口集气式步枪需要把枪“大卸八块”去擦集气筒,活塞筒以及导气活塞

以上可以看出刘氏自装枪的枪口集气式设计无论是从可靠性方面还是可清洁性方面,均要优于同类武器

更巧妙的是,刘氏自装枪的集气筒可以旋转关闭,把半自动步枪变成一把直拉机大栓。保证其在恶劣环境下依旧可以正常射击,同时也利用节约弹药

在闭锁原理方面刘氏步枪采用卡铁摆动式闭锁,有可能是受了江南制造局的快利步枪的影响

这种闭锁原理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易加工



缺点是闭锁强度较差,同时寿命也不高,低于前段闭锁类武器


除了能看到快利步枪/曼利夏样式的设计外,刘式步枪上还能看到毛瑟风格的设计


自装枪弹容量6发,可用桥夹装填,也可手动装填

抛壳口右侧设有抛壳偏向器,可以保证弹壳不到处乱飞,保障射手安全

其弹仓与托弹板也是满满毛瑟风格

此外其还具有空挂功能,当最后一发子弹打完后,托弹板弹起抵住枪机复位,提醒射手装填

自装枪的复进簧及复进簧导杆位于机匣右侧的复进簧筒里,是机匣的一部分,复进簧杆后部与枪机框相连



复进簧引导杆与两段式复进簧


想取下枪机组,需要先分解拆下复进簧,而复进簧与枪机框相连部位用螺栓固定防止士兵擅自分解,需要用螺丝刀拆解

拆解时也需留意复进簧筒前部,拆解后复进簧导杆会从筒前部冲出

分解比较麻烦,对日常保养有些不利


和bang式半自动步枪一样,刘氏自装枪的自动机导轨也是外露的

这种设计笔者不是很认同,在恶劣环境下可靠性不佳,很容易被泥沙堵塞,使武器无非使用
同时也不利于防尘(北方冬春季节的风沙天很多)
这也属于时代局限性了
加个防尘盖如何?



此外,自装枪的自动机导轨后方挡板很矮,仅仅只能保证枪机框不会飞到射手脸上


射手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枪机框怼脸的风险,而自装枪参考的bang式的自动机导轨后方挡板则很高,射手完全不用担心有枪机撞脸的风险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自装枪没有采用这种设计,或许是防止钩挂?

保险装置是全枪除集气筒外唯一的一个功能件,位于枪机框尾部,毛瑟味十足


保险位置也和毛瑟步枪一样,保险拨片在左侧为解锁状态;保险拨片在中部为保险锁定状态

保险锁定后枪机框无法移动,击针锁死,但不锁击发机构,扳机依旧可以运动


枪托内含油壶、油壶刷及清洁刷

节套上的铭文为“陸軍漢陽兵工廠製”,而实际上所有刘氏自装枪均是由美国布列公司代工,而非汉阳兵工厂制造
那既然不是汉阳厂造的为啥要写汉阳厂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历史上的12支自装枪均是样枪,机器随后要交付汉阳兵工厂,自装枪在后面都将由汉阳兵工厂自己生产
(很可惜没有后面了……)

隔这里多嘴一句
关于制造厂商问题,国产二刺猿战棋类手游《少女前线》里的战术人形刘氏步枪的台词里就有彩蛋
天空,真是可望而不可及……
(如上文所述,造航空发动机的飞机普惠曾是机床普惠的投资的子公司,这里的台词暗示了制造商)
可见,云母用心了
但还是改变不了你游💊💊💊(

·测试
1916年样枪完成制造,并在同年6月送回国内交给北洋政府陆军部军械司分别在北平南苑靶场和保定军官学院进行测试。刘氏步枪的表现不错,保定军官学院的反馈认为
成绩甚优,精度亦佳
南苑靶场的测试报告则认为:
(懒得打字了,直接扔图,就当文言文阅读理解)

总结一下大致就是:
·靶场认为枪可能相较于大栓比较重
·造枪钢材是否需要进口?
·造价如何?
·集气式自动原理可靠性如何?
·连续不间断射击多少发口径会发生改变?
·射击过热问题是否存在?
·存在枪机框怼脸的风险
其中有正面评价
该枪机件构造均甚精密
也认为自装枪的枪口集气式设计在恶劣环境下可以正常工作;
也提到了不足,在外露自动机导轨上的前后运动的枪机框存在撞伤射手面部的风险;造枪所需钢材要依赖进口等
……
从测试报告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刘氏自装枪的重量不是很大,只有8斤12两,折算成公制单位就是4.06kg;
而上刺刀后的重量为9斤11两,折算成公制单位就是4.555kg
这比同时期绝大多数半自动步枪都要轻!

(2023.2.9日修改)
单位换算我换错了,我用的是现代的斤两换算的公制单位而非北洋时期的斤两
北洋时期的斤两延续的是清制,清一斤约等于公制单位596.816g,一两约等于37.301g
所以空重8斤12两就约等于5.222kg
上刺刀后的9斤11两约等于5.781kg
故上文中“比同时期绝大多数半自动步枪都要轻”是错误说法,还望周知

除了在国内进行测试外,有两支刘氏自装枪亦参加了在朱利安·海切尔( Julian Hatcher ) 领导的1918年美国陆军在春田兵工厂进行的的武器测试,不过没有后文
1921年再次进行测试,亦无下文
美国人对自装枪的评价是
一开始就很有前途的武器,但没继续发展下去
(顺便一提朱利安·海切尔对刘庆恩评价不错)
至于网传所谓“加兰德参考刘氏自装枪”纯粹就是空穴来风

·落幕
1916年,在测试结束后不久,刘庆恩便打算把在美国采购生产设备运回国内,但没成想1917年美国宣布加入一战,生产设备的运输也被搁置,一战结束几个月后布列公司才发货
1919年夏,刘庆恩在陆军部开会时因为突然情绪激动而引致脑溢血而半身不遂,之后辞去汉阳兵工厂职务,乃作一绝自叹:
“病床难忘救国志,十年沉疴愿未酬。老天使我身复健,轰净国贼始方休。”
1929年4月,刘庆恩卒于上海,享年六十岁

而造枪的相关设备在1919年抵达上海后,因刘庆恩中风无人管事在港口搁置了两年半之久,1922年移交巩县兵工厂时已多已锈迹斑斑,再加上旧中国工业水平的落后,制造刘氏步枪的钢材需从德国瑞典进口,甚至配套弹药的发射药也要依赖进口
加上民初官场权利斗争影响以及设计者的病逝致使刘氏步枪的生产最终不了了之。
巩县兵工厂在接收这些生产设备后并没有用于制造自装枪而是转而前制造了各类毛瑟步枪

·小结
从上文的设计细节的分析以及测试报告所体现的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刘庆恩在设计自装枪时集百家所长,用了很多在当时较为成熟的设计(如曼丽夏样式的卡铁摆动式闭锁原理,bang式半自动步枪的枪口集气式自动原理及其自动机布局,毛瑟步枪的保险与弹仓设计)并能很好的将这些要素整合到一起
在一战前后,刘氏自装枪无疑是当时实用的半自动步枪的杰出代表,其可靠性优于同时期的同类型步枪,和同时期的其他半自动步枪相比也毫不逊色。
(不负责地做个推测,刘氏自装枪的可靠性可能是同时代枪口集气式半自动步枪中最好的)
虽然也存在些许不足(如外露自动机导轨不利于防尘、在外露自动机导轨上复进运动的枪机框存在撞伤射手面部风险、分解麻烦、重量过大等)
但作为一战前后的、尚未量产的原型枪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如量产并不断进行修改优化,一定会是一把非常优秀的半自动步枪


只可惜,妨于弱小且落后的旧中国工业体系,刘庆恩将军的出色的设计才能与满腔报国热情终究也难以实现,他的半自动步枪就像流星一般,短暂地划过近代中国兵工史,尘封在茫茫史海当中

·简评人物

设计者刘庆恩受时代的局限性,受阶级的局限性难免犯过一些错误,在此我就不做过多的评价,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知网搜索文章《民国初年汉阳兵工厂工人的两次罢工斗争》
但不可否认的是,从近代兵工史的角度来看,刘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除了为各兵工厂添置机器,加强管理外,他也注重兵工人才的培养,为后来兵工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人才基础。

还得多嘴一句,抗战中使用相当多的卅节式重机枪也是在他的主持下汉阳兵工厂仿制的美制M1917水冷重机枪

·现存
这东西现存于世的估计在10支左右,目前通过互联网考古能查到的有8支
分别位于
美国步枪协会国家枪械博物馆x1
(NRA National Firearms Museum)

瑞典军事博物馆x1 (Armémuseum)

美国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博物馆x1
(Springfield Armory National Historic Site)

美國黑水電影博物館(华人办的民间博物馆,搞战争重演的)也有收藏
另外

careers a hindman company在2004年4月拍卖了一支刺刀不完整的刘氏自装枪以及关于美国陆军于1918年在春田兵工厂的测试信函,成交价7763美元

岩岛拍卖行(rock island auction)于2017年拍卖过一支枪号为4的刘氏自装枪,成交价63250美元


2018年又有拍卖一支枪号为661023的刘氏自装枪,成交价34500美元

除这些外,其余的位于一些收藏家的手里,如火器堂博客中的图就是来自一位亚利桑州维肯堡的Robert W. Faris
存世的几支自装枪均在海外。2014年,曾有美国华人希望将一支状态完好的自装枪捐赠给中国台湾某单位,但遭对方婉拒,最终只得将其出售......

真心期待有朝一日刘氏自装枪可以回到她的故乡

·文末纠错
简中互联网上关于刘氏自装枪的文章很多都写的是因为载着机器的船沉了所以没能生产刘也因此中风,巴拉巴拉

在外网,美国步枪协会国家博物馆馆长在讲解刘庆恩自装枪时也用了这种说辞

这个视频站内就有搬运
Agent大佬的搬运译制↓

74m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各位读者,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而实际上并没有所谓沉船事件,机器1919年就已抵达,只是因刘的中风+官场权利斗争有人刻意打压刘故致使机器在港口搁置了2年半无人问津

·性能诸元
名称:自装枪
设计者:刘庆恩
原产国: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
制造厂商:美国布列公司(Pratt & Whitney)代工
产量:12支
生产时间:1914-1916?
口径:7.92mm
弹药:7.92x57mm S
弹容量:6发
枪长:1225mm
枪管长:703.1mm
重:5.222kg(8斤12两)
5.781kg(加刺刀,9斤11两)


参考资料:
《中国近代兵器工业》
《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
《抗战机密档案——中日军队的轻武器》
《民国初期兵工人才的培养与使用》 刘祖爱
Bruce N.Canfield The M1 Garand Rifle
Hatcher, Julian S. (1947). Hatcher's Notebook
www.chinesefirearms.com
https://www.forgottenweapons.com/early-semiauto-rifles/general-liu-rifle/
https://www.forgottenweapons.com/danish-bang-rifle-for-british-trials/
https://digitaltmuseum.se/011024403780/automatgevar-kina
http://ww2.rediscov.com/spring/VFPCGI.exe?IDCFile=/spring/DETAILS.IDC,SPECIFIC=15893,DATABASE=objects,
https://www.americanrifleman.org/content/chinese-liu-rifle/
https://www.rockislandauction.com
https://www.cowanauctions.com
https://www.blackwater.tw
http://gfwiki.org
Forgotten Weapons
《Bin Shih and the General Liu Rifle》
《General Liu's Chinese Semiauto Rifle from WWI》
NRA National Firearms Museum:
《NFM Treasure Gun - Rare Chinese Liu Semi-Auto Military Rif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