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得好病治不了心:后疫情时代,该怎么补救千疮百孔的心?(二)
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417、治得好病治不了心:后疫情时代,该怎么补救千疮百孔的心?(二)
2020-04-20 07:41 网友“中国新闻周刊”发表了名为《治得好病治不了心:后疫情时代,该怎么补救千疮(chuāng)百孔的心? 》的文章。
…疫、情、疫情: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307》…
文章内容:…
李建国今年七十岁,儿子刚刚四十岁,孙女不到十岁。白发人送黑发人,这让他感到痛苦。

死亡突然被推到人们的面前,杜洺(míng)君说着,做出向前的手势。
对于很多逝者家属来说,脑海中的最后印象不是临终的正式告别,而是最后一通来自重症病房的电话,或者是120转运到医院的那一次挥手。
…重症: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369》…
死亡变成了一则突然传来的消息。
很多家属因此一开始拒绝承认亲人逝去的事实,或者并不表露自己的悲伤。
杜洺君介绍说,心理干预的第一步是引导失亲者接受事实,宣泄情绪,其次是厘(lí)清责任,澄清那些愧疚。
…失亲者:在杜洺君和团队成员进行心理援助的过程中,新冠逝者的家属被称作失亲者。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418》…
…厘:1.(某些计量单位的)百分之一:~米。~升。
2. 计量单位名称。
a)长度,10毫等于1厘,10厘等于1分。
b)质量或重量,10毫等于1厘,10厘等于1分。
3. 整理;治理:~定…
小标题:10%的医护人员会留下心理创伤
最近,经常有认识的医生朋友来找刘忠纯,咨询心理问题,这几天就有好几起。随着武汉疫情几近收尾,很多医护人员有了休整的机会,重担一下子挪走,种种心理问题却随之而来,即使休息也无法缓解。
…刘忠纯:男,1973年生,现任湖北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擅长抑郁症的整合治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主要研究方向:抑郁症的分子遗传学和抗抑郁剂(jì)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发表论文20多篇…
…剂:配制的药物:针~。冲~。麻醉~…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195》…
长期的高强度工作让一部分人出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后续症状。他们经历了内心的振荡,在时间过去很久之后仍然会突然惊醒。
…应、激、应激: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90》…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
…症、状、症状: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113》…
“…医护群体没有退路,只能顶上去…在疫情高峰时产生了一种亢(kàng)奋感,跟打了鸡血一样,但是这种亢奋的状态是不可持久的,经过了一个月,甚至是两个月,需要及时休整,否则就跟弹簧一样,失去了弹性限度,就恢复不了了,就算休息,也还是觉得累。从心理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职业耗竭(burnout)。”刘忠纯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亢: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241》…
疫情暴发以来,刘忠纯跟全国各地的学术同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已经合作了多篇文章,发表在国外的专业期刊上,将已有的武汉经验分享给国内外的医学同行。
…经、验、经验: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307》…
他们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对1257名来自湖北本地和外省的医护人员进行了调查统计,总结了常见的心理症状,包括压力过大(50.4%)、焦虑(44.6%)、失眠(34.0%)和心理困扰(71.0%)等等。其中,武汉本地医护人员相对更容易出现心理压力,而女性和中级职称的医护群体面临的压力更大。
压力的来源是多重的。每天看到大量的死亡病例,很容易造成一种失控感。不断扩散的病毒延伸到了对自身的担忧,以及家人的安危。再加上工作环境和内容的临时性变化,以及隔离的状态,这些都成为了心理问题的源头,需要进行及时的危机干预,否则可能变成遗留问题,在疫情结束之后反复出现。
李奇光来自陕西省精神卫生中心心身医学科,是陕西首批心理援助医疗队成员。2月24日,他随队来到武汉,被分配到武昌医院。
…卫、生、卫生: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170、171》…
一般的医疗队针对的主要还是病人群体的心理需求,但李奇光和他的团队将2/3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武昌医院的医生和护士身上。他仍然记得,当时武昌医院所有的医护人员压力非常大,情绪也都很不好。
每天下午和晚上,李奇光和同事们在武昌医院的定点酒店接待已经下班的医生和护士,那时候人多一些。5人的心理援助团队配备了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一起进行医护群体的心理危机干预。首先是精神科医生接诊,对严重程度进行初步的判断,然后转给心理治疗师,讨论具体的治疗方式。
一般的危机干预需要10到12次的疗程,但在当下的特殊时期,时间有限,治疗被缩短到3到5次。
…疗、程、疗程: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133》…
相比于医生,更常见的是护理团队的心理需求,基本都是女性。她们每天需要应对繁琐的工作,目睹了大量的死亡。
小标题:回归社会的心理关口
社区成为了刘忠纯最近关注的重点。由专业的精神科医师作为督导,对心理咨询师进行培训,再由心理咨询师进驻到各个不同的社区,对居民和康复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这种模式目前正在武昌区的13个街道开展,并计划向其他区域推广。
“最了解情况的是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他们在我们进行心理干预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咨询师坐在那里不一定有人来找你,需要社工的帮助。”刘忠纯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谢谢关注我们,祝顺利!”即将毕业的王媛(yuán)已记不清收到多少封求职被拒“感谢信”了。她投了40多份工作简历,“多数石沉大海,少数还能委婉回复。越投越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请看下集《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418、疫情撞上毕业季 “保就业”下半年如何布局?》”
若不知晓历史,便看不清未来
欢迎关注哔哩号“中国崛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