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王昌龄的诗《送柴侍御》字里行间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

2023-08-11 13:52 作者:天尘文史  | 我要投稿

王昌龄(?——756),字少伯,唐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二十二年(734)登博学宏词科,迁汜水尉。二十八年(740)为江宁丞,世称王江宁。旋贬龙标尉,故又称王龙标。因世乱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有《王昌龄集》。

唐玄宗天宝七载(748),王昌龄被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时,适逢友人柴侍御将要从龙标前往武冈(今属湖南邵阳市),诗人为他送行写下这首诗。

送柴侍御

(唐代)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首诗写与好友分离,语言表现得乐观开朗而又深情婉转,毫无缠绵悱恻之情绪,却表达出真挚之友情。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前句点明友人要去的地方,用“流水”“通波”表现出江河相连之景,一个“接”字,写出了两地比邻相近之感;后句明白如话,看似在说送你离开我不觉得有什么好伤感的,其实是将“离伤”强压心底,不让自己的“离伤”感染对方,表达了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前句肯定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后句反诘: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一句肯定,一句反诘,恳切感人,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表达出了诗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全诗构思新颖、别具一格,虽然没有流露出的那种缠绵悱恻的情绪,却更能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





王昌龄的诗《送柴侍御》字里行间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