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判断推理《行测》系统理论课程(全国通用) 章晓铭 适用:2023国考...

2022-11-25 21:51 作者:bili_27109712336  | 我要投稿

第一章:逻辑判断

【题型认知】

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_→正确答案与所给陈述相符;不需额外附加说明(即直接推出)

类型:形式推理;论证逻辑;分析推理

第一节:形式推理

型特征

⒈题干:有明显“逻辑词”

⒉提问:选择对/错/不确定的

考点1:假言命题(条件关系命题)

充分条件(A→B)

⒈定义:A成立,B就成立(有A就有B)

推理口诀:充分条件前推后(前是后的充分)

逻辑词

①如果A,那么B;②只要A,B;③如果A,就B;④A就B;⑤A则B;⑥A必须B;⑦A离不开B;⑧为了A,要B;⑨所有A,都B;⑩凡事A,都B;

(A否则B→_→不然就)

必要条件(B→A)

⒈定义:A是B成立不能少的条件/没有A就没有B→_→A是B的必要条件

推理口诀:必要条件后推前(前是后的必要,箭头后是必要)

A→B:A是B的充分;B是A的必要

【前充分,后必要】

逻辑词:①只有A,B;②A,才B;③除非A,才B;④A是B的前提/基础/必然条件/先决条件;⑤没有A就没有B(无A就无B);⑥除非A,否则B【非B→A】

推理规则

逆否等值

A→B = 非B→非A

传递规则

A→B,B→C = A→C / 非C→非A

A→B,非B→C,无法推

A→B,C→非B = B→非C / A→非C / C→非A

箭头推出规则

【肯前必肯后;否前后不定;否后必否前;肯后前不定】

二难推理规则

A→B,非A→B=B必成立

A→B,A→非B=A一定不成立



矛盾命题 【肯前且否后】

⒈充分——不充分

A→B的矛盾: A且非B

⒉必要——不必要

A→B的矛盾:A且非B

【拓:“→”3种关系】

⒈必真:肯前/否后

⒉假:(矛盾)肯前且否后

⒊真假不定:否前/肯后

考点2:联言命题

㈠定义及辨识

⒈定义:同时成立(且)

⒉辨识:

【逻辑词】①并列词:且、与、和;②转折词:但、却;③递进词:更、而且

【语意】

㈡真假分析

⒈当A、B全真时,则A且B为真【全真则真

⒉当A、B有假时,则A且B为假【有假则假

⒊A且B为假 → A假或B假

考点3:选言命题

㈠不相容选言

定义及辨识:

⒈两者中有且仅有一个成立(要么A,要么B)

⒉若A、B一真一假时,则A要么B为真【一真一假则真】

若A、B全真全假时,则A要么B为假【全真全假则假】



㈡相容选言

⒈定义及辨识:几者中至少一个成立

⒉逻辑词:①至少一个;②或…或…③不是都不;

⒊真假分析

当A、B有真时,则A或B为真【有真则真】

当A、B全假时,则A或B为假【全假则假】

当A或B为假时,则A假且B假

“或”变→【前加非,后不变】

A或B→_→非A推B,非B推A

考点4:直言命题

定义:直接断定某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命题

㈠类型:全称肯定命题;全称否定命题;特称否定命题;特称肯定命题;单称肯定命题;单称否定命题

㈡矛盾关系(找矛盾/真假推理)

⒈所有A都是B 与 有的A不是B 矛盾

⒉所有A都不是B 与 有的A是B 矛盾

拓【非所有=有的不;非有的=所有不】

⒊某个A是B 与 某个A不是B 矛盾


㈢推出关系

所有A是B→某个A是B→有的A是B(3个箭头)

所有A不是B→某个A不是B→有的A不是B(6个箭头)

㈣拓展:“有的”分析

⒈含义:存在;至少一个满足;对象不定;数量不定【1,所有】

⒉3个推不出:①有的A是B≠所有A是B;②有的A是B≠某个A是B;③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

混合命题否命题分析

一、秒杀原理

⒈所有都是A 矛盾 有的不是A

⒉有的是A 矛盾 所有都不是A

⒊必然是A 矛盾 可能不是A

⒋可能是A 矛盾 必然不是A

⒌A 矛盾 非A

⒍不是不A=A

二、秒杀思维

找到否定词,看其后 等价于()

后如下改变:

所有变有的;必然变可能;谓语动词肯定变否定;且变或

【“所有” 等价于 “任何”“都”】

【“有的”等价于 “存在”“有些”】

【“必然”等价于 “一定”】



05加课:混合命题否命题分析(2022... P5 - 07:09





05加课:混合命题否命题分析(2022... P5 - 10:14





05加课:混合命题否命题分析(2022... P5 - 20:04



双重否定后的内容不变

【双重否定(不变)】

否(变)否(不变)

否定词是谓语动词的否定

例1.不可能所有季节都下雪=必然有的季节不下雪

例2.所有季节不可能都下雪=必然有的季节不下雪

例3.所有季节可能不都下雪=可能有的季节不下雪

例4.所有季节都不可能下雪=所有季节都必然不下雪

例5.并非不可能所有季节都下雪=可能所有季节都下雪

例6.并非不必然有的季节下雪=必然有的季节下雪

例7.并非有的季节不可能下雪=所有季节可能下雪(并非有的季节=所有季节不)

例8.并非所有季节不必然下雪=有的季节必然下雪

例9.房价不上涨的城市不可能是一线城市=房价不上涨的城市必然不是一线城市

例10.不可能所有房价不上涨的城市是一线城市=必然有的房价不上涨的城市不是一线城市


05加课:混合命题否命题分析(2022... P5 - 60:38




A或B → 【前加非,后不变】

第二节 分析推理

【辨识特征】

【解题技巧】

㈠解题原则:“两个优先”

⒈从确定信息优先切入

⒉从重复信息优先切入

㈡解题方法

知识点1:排除法

题干信息确定,选项信息充分

分析约束条件找出确定信息—看选项—排除或选择(无需每个选项都分析)


06 逻辑判断-分析推理 P6 - 11:12



知识点2:代入法

题干无法找到确定信息或 选项不容易排除

尤其真假约束条件存在,选项信息全面时

代入选项C、D、B—确定某个选项符合—直接选择


06 逻辑判断-分析推理 P6 - 20:45


知识点3:排序题符号化

题干设计年龄大小、成绩高低等顺序比较

重复信息切入—画符号—做匹配和排序【符号要统一】

(排除法优先)


06 逻辑判断-分析推理 P6 - 31:37



知识点4:极限分析法

题目“每个X都有猜对”

只谈一次的X入手—此项描述定为真—选择答案或分析其他信息(找准信息或对象X)


06 逻辑判断-分析推理 P6 - 41:40


知识点5:假设法

题目中所有约束条件都不能将信息完全匹配 或 不能推出正确选项

某条件有多种可能 或 题目中出现需假设的提示性对象入手 — 假设分析(推理时,无矛盾则假设成立)


06 逻辑判断-分析推理 P6 - 52:07




06 逻辑判断-分析推理 P6 - 01:03:39


知识点6:画图连线法

位置匹配、多元信息匹配,排除法和代入法无法得出结论

结合“两个优先”,适当画图或连线


06 逻辑判断-分析推理 P6 - 01:18:54




06 逻辑判断-分析推理 P6 - 01:21:60




06 逻辑判断-分析推理 P6 - 01:26:33



第三节 论证推理

【论证要素分析】

一、论点

⒈被证明支持的观点结论是论点

⒉论点要保持一致

【论点偷换】①主体对象;②话题语意

二、论据

⒈用来支持证明论点结论的理由依据

⒉论据要真实可靠,不能虚假

⒊论据要先于论点存在

三、论证过程

⒈用论据证明支持论点的过程(“桥”)

⒉论证过程要能够支持(“搭桥”)否则不能支持(“拆桥”)

四、分析论证结构

⒈论点:总结词、观点词

⒉论据:事例、现象、统计、调查、实验、原因


07 逻辑判断-论证逻辑1-削弱题1 P7 - 16:42


考点1:削弱题

【质疑、动摇、削弱、反驳】

㈠削弱论点

⒈方法:直接否定原有论点(“抬杠”) 或 解释原因再说论点不成立

⒉拓展:①与论点越直接越接近,越有力度;②论点是“A→B”语意,有力削弱:“A且非B”

㈡削弱因果关系

⒈因果无关

⒉有因无果

⒊倒置因果

⒋另有他因(较弱)

⒌无因有果

㈢削弱论证过程(“拆桥思维”)

⒈说论据与论点无关(截断关系)

⒉否定隐含必要前提(间接)

⒊何时拆桥:①一小一大;②明显不同

㈣削弱论据

⒈直接否定原有论据

⒉补充新的反面论据

⒊举反例


08 逻辑判断-论证逻辑2-削弱题2 P8 - 27:12





08 逻辑判断-论证逻辑2-削弱题2 P8 - 38:28




08 逻辑判断-论证逻辑2-削弱题2 P8 - 42:24




08 逻辑判断-论证逻辑2-削弱题2 P8 - 50:02




08 逻辑判断-论证逻辑2-削弱题2 P8 - 52:07





08 逻辑判断-论证逻辑2-削弱题2 P8 - 56:00




08 逻辑判断-论证逻辑2-削弱题2 P8 - 01:04:30



考点二:加强题

㈠加强论点

⒈直接加强肯定原有论点

⒉解释原因再说论点成立

⒊与论点越直接越有力度

㈡加强因果关系

⒈因果有关

⒉有因有果

⒊排除他因

⒋无因无果

㈢加强论证过程(“搭桥思维”)

⒈直接搭桥:论据能得到论点

⒉间接搭桥:补充隐含的必要条件

㈣必要前提的加强

⒈提问:“前提”“假设”

⒉找必要的条件:①搭桥思维;②加非验证判断

⒊一小一大;明显不同

㈤加强论据

⒈直接肯定原有论据

⒉补充新的正面论据(较强)

⒊举正例(最强)

★⒋解释原因(补充论据)>举例论据

⒌各据其理由对同一事物有争议

考点3:日常结论题

四个原则:“两一致,两优先”

⒈逻辑一致原则:语意正确 ,选项与题干直接相关且语意关系表述正确

⒉话题一致原则:关键词(忌题外信息推理)

⒊可能优先原则:选项结论最具有成立的可能性

⒋整体优先原则:概括项总结的论点优于论据

比较词常常是过度推导】

考点4:解释原因题

方法:转折词找到被解释的现象—找最可能的原因(内因强于外因;主因强于次因)

第二章 类比推理

考查形式:

二词类比;连锁类比;对应填空类比

解题技巧:“两个一致”

⒈关系一致

⒉顺序一致

若有两个以上选项关系顺序都一致——保证关系更亲密(深入分析)


连锁类比:词性➕造句分析

对应填空类比:词性➕代入验证

基本关系:概念;对应;语意语法

第一节:概念关系

考点1:全同关系

⒈古今全同:南京=金陵

⒉中外

⒊别称

⒋其他


考点2:交叉关系


考点3:包含关系

⒈种属

⒉组成

考点4:并列关系

⒈反对并列

⒉矛盾并列


第二节:对应关系

考点1:因果对应

⒈必然因果

⒉或然因果

考点2:条件对应

⒈必要条件

⒉充分条件

考点3:先后对应

⒈先后➕主体是否一致

⒉先后➕主被动是否一致

⒊先后➕结果好坏是否一致

⒋先后➕有无成果成品


考点4:属性特征对应

⒈必然/或然

⒉群体/个体

考点5:功能对应

⒈主/次功能

⒉有无功能

考点6:材料对应

⒈物理/化学材料

⒉必然/或然材料


12 类比推理2-对应关系、语义语法关系 P12 - 37:25


考点7:目的对应

考点8:工具对应


12 类比推理2-对应关系、语义语法关系 P12 - 42:32


考点9:职业对应

⒈职业——职责

⒉职业——对象

⒊职业——场所/地点

⒋职业——工具

考点10:地点场所对应

考点11:其他对应(常识)



12 类比推理2-对应关系、语义语法关系 P12 - 59:31


第三节:语义语法关系

考点1:语义关系

⒈近义/反义

⒉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⒊引申/象征/本义

考点2:语法关系

⒈动宾关系

⒉偏正关系(adj.➕n.;adj./adv.➕v.)

⒊主谓关系:n.➕v.

⒋主宾关系:n.➕n.



12 类比推理2-对应关系、语义语法关系 P12 - 01:12:04


第三章 图形推理

第一节:图推概述

【考查能力】

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演绎能力

【考查形式与看图方法】

类比图一条线

看图方法:

⒈优先整体看:所有图形特征上呈现出的一致性

⒉其次部分:相邻看、间隔看、递推看

错误推理路径:前三个图形和后三个图形分别考虑规律

对比图两组式

看图方法:

⒈分组横向看

⒉两组纵向对比看

九宫格——X宫格

看图方法:

⒈优先部分:横向、纵向、对角线

⒉其次整体:“S型”“O型”“米型”

分组归类图

看图方法:

⒈组内要有一致性

⒉组间要有相关性

立体图

看图方法:具体题型具体分析

【规律分类】

位置规律(动静态);样式规律(叠加);属性规律(对称、曲直、开封);数量规律立体图规律

【规律辨识特征】

图形形状一样➕数量不变→ 位置

考点1:平移、旋转、翻转(动态)

㈠平移:同一元素自身方向不变整体位置改变


13 图形推理1:概述、位置规律1 P13 - 36:17


★⒈主体:①不同元素各自移;②相同元素整体移;③相同元素分组各自移【难点

⒉方向:左右;上下;顺逆;对角线

⒊步数:恒定;增减

⒋路径:穿墙循环;触底反弹


13 图形推理1:概述、位置规律1 P13 - 44:46



13 图形推理1:概述、位置规律1 P13 - 47:14


㈡旋转、翻转

同一元素画时针,改变→翻转;不变→旋转

旋转:方向角度

翻转:方向变化


13 图形推理1:概述、位置规律1 P13 - 57:38



13 图形推理1:概述、位置规律1 P13 - 59:07



13 图形推理1:概述、位置规律1 P13 - 01:03:34


考点2:特殊位置—六面体空间重构



判断推理《行测》系统理论课程(全国通用) 章晓铭 适用:2023国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