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论:它在现代哲学中的作用
简介:一个可行的定义
本体论是对象及其联系的理论。它提供了区分不同类型的对象(具体和抽象、存在和不存在、真实和理想、独立和依赖)及其联系(关系、依赖和谓词)的标准。
我们可以区分:a)形式化本体,b)描述性本体和c)形式化本体。
a)形式本体论是由埃德蒙·胡塞尔在他的《逻辑研究》 (1)中引入的:根据胡塞尔的说法,其对象是对存在的属类、主导的区域概念,即范畴的研究;其真正的方法是本质还原加上范畴直觉的方法。现象学本体论分为两部分:(I)形式本体论和(II)区域本体论或物质本体论。
前者在三个基本层面上研究真理问题:(a)形式否定论,或判断的形式逻辑,其中要寻求理性的信念确定性可能性的先验条件,以及(b)综合价值论可能性的形式,以及(c)“实践”真理。换句话说,它分为形式逻辑、形式价值论和形式实践。
在当代哲学中,形式本体论以两种主要方式得到发展。第一种方法是将形式本体论作为本体论的一部分进行研究,并使用形式逻辑的工具和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从这个角度来看,形式本体论考察了谓词和各种共相理论的逻辑特征。此外,应用于预测的集合论特定范式的使用也决定了其解释。
Nino Cocchiarella是这种方法的最佳例证; 根据他的说法,“形式本体论是将经典本体论的直观、非正式方法与现代符号逻辑的形式、数学方法相结合的结果,并最终将它们识别为同一门科学的不同方面。也就是说,本体论方法是对存在或一般实体的基本属性、模式和方面的直观研究,而现代符号逻辑方法是对形式、公理系统、形式本体论的严格构造,是将这些相结合的结果两种方法,是所有存在形式的逻辑的系统的、形式的、公理化的发展。因此,形式本体论是一门先于所有其他科学的科学,在其中研究特定的形式、模式或存在种类。(2)
第二条发展路线回到胡塞尔的起源,分析对象、事态、部分、整体等的基本范畴,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及其依赖法则——一旦都是物质的。概念已被与纯粹“某物”相关的相关形式概念所取代。这种分析没有处理形式本体论和物质本体论之间的关系问题。”(3)。
b)描述性本体涉及关于可以是依赖项或独立项(真实的或理想的)的对象列表的信息的集合。
c)形式化本体试图为在先前级别描述性获得的结果构建正式的编码。
笔记
(1) “据我所知,形式本体论的概念首次出现在我的《Logische Untersuchungen》(1900)第一卷中,[第 11 章,纯逻辑的概念],试图解释系统地提出了纯粹逻辑的概念——但它还没有以形式本体论的名义出现,形式本体论是我后来才引入的。《逻辑研究》作为一个整体,尤其是第二卷中的研究,大胆地采取了以新的形式提出了先验本体论的旧观念——康德主义和经验主义如此强烈地禁止——并试图将其就具体执行的部分建立为哲学所必需的观念。” E.胡塞尔,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1929),英文翻译:海牙:Martinus Nijhoff 1969,p. 11。86.
(2)形式本体论,见:Barry Smith,Hans Burkhardt(编辑),《形而上学和本体论手册》,慕尼黑:Philosophia Verlag 1991 p。640.
(3) Liliana Albertazzi,形式和物质本体论,见:Roberto Poli,Peter Simons(编辑),形式本体论,多德雷赫特:Kluwer 1996,第 14 页。199(注释省略)。
主要本体论者
十九世纪主要本体论者:伯纳德·博尔扎诺(Bernard Bolzano,1781-1848)、 弗兰兹·布伦塔诺(Franz Brentano,1838-1917)和戈特洛布·弗雷格(Gottlob Frege,1848-9125)与当代思想家的主要知识联系可在“本体论表”中追溯:

本体论表
详情参见19世纪和20世纪本体论者表
本体论者表中提到的思想家的详细信息(参考书目、相关出版物的摘要和批判性判断的选择)已部分提供,并将在不久的将来完成;我还将出版法语和意大利语页面,其中包含这些语言的批判性研究选集,但不会翻译成英语。
该网站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关本体论历史的参考书目、选定的作者和尚未详细介绍的本体论主题;书目条目不仅包括最相关的书籍,还包括从大约一百篇哲学评论中精选的文章;将关注与逻辑、语义和符号学的关系,特别是谓语和指称理论以及思想、语言和世界之间的关系。
这项工作的完成需要数年时间;超过 15,000 条参考文献已以下列语言提供,按频率降序排列: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参考书目将不断扩展和更新,并将添加现有条目的新摘要。
我想向其他语言的读者道歉,不仅仅是因为我的外语知识有限(我的母语是意大利语),但我希望学生和研究人员能够找到足够的材料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乐于发现许多哲学宝藏,有些鲜为人知,但绝不不重要。
形而上学和物体理论
形而上学是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的科学(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伽玛书),换句话说,它考虑现实,即存在的或实际的物体;根据亚历克修斯·梅农的说法,物体理论是一门先验科学,它涉及给定事物的整体,无论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对象必须与存在的或理想的对象区分开来,例如同一性、多样性或数量。存在和生存是存在的两种形式,而物体论中所考虑的“纯粹物体”是超越存在和非存在的(《论物体论》,1904)。
根据英加登的说法,在迈农之前,波兰哲学家特瓦尔多夫斯基在他的《论演示的内容和对象》中提出了这一观点。《心理调查》 (1894),“自经院哲学和克里斯蒂安·沃尔夫[1730]的‘本体论’时代以来,第一个一致构建的物体理论,表现出一定的理论统一性。” (4)
“胡塞尔的本体论概念与迈农的‘对象理论’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被误解。正如《逻辑研究》 [1900]中所设想的那样,本体论的概念并不是对象的本质科学。普遍数学因此,它是一个本体论(仅在第一版中避免使用该词)。它的特点是一般对象的先验科学,以及一般意义的相关科学,即涉及一般对象的意义。由于这两卷书都清楚地阐述了这一点,胡塞尔指出,没有人有理由试图指导他了解形式逻辑和数学的“对象理论”特征。事实上,第三种研究被明确宣称属于“对象本身的先验理论”,胡塞尔认为正是这段话导致了不受欢迎的表述“Gegenstandstheorie [对象理论]”的形成。本体论,或者现在意义上的对象理论,普遍数学,但包括第一卷以及第二卷的第三和第四调查。”(5)
笔记
(4) Roman Ingarden,“Kazimierz Twardowski 的科学活动”,《哲学研究》,1947 年,第 23 页。
(5) 马文·法伯,《现象学基础》。《埃德蒙·胡塞尔和对哲学严谨科学的探索》,剑桥:哈佛大学出版社 1943 年;重印:法兰克福:Ontos Verlag 2006,第 205-206 页。
作为普遍特征的形式本体论
“逻辑系统可以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方面构建。一方面,它可以发展为形式演算,并独立于它可能用来表示的任何内容进行研究。在这种情况下,这样的形式系统只是一个另一方面,逻辑系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沿着莱布尼茨所谓的普遍特征的路线来构建。根据莱布尼茨的说法,这样的系统有三个主要目的。第一个是国际辅助语言,使不同国家的人民能够相互交谈和交流。显然,由于拉丁语不再是一种“活的”语言,而且新的贸易路线正在向拥有许多不同当地语言的土地开放,因此这种国际辅助语言的可能性在 17 世纪和 18 世纪被广泛考虑和讨论。(...)
无论如何,尽管有其远见目标,国际辅助语言的想法并不是正式本体论的目的。莱布尼茨为其普遍特征设定的第二个和第三个目的是将其与其前身区分开来,并赋予他的纲领形式或逻辑方法论。普遍特征的第二个目的是基于一种组合,即一种表意文字或符号系统,这将使其能够对科学中可能出现的所有实际和可能的概念提供逻辑分析。这样的组合将包含逻辑形式理论,即有意义的表达在这种语言中可能具有的所有可能形式的理论,以及定义形式理论,即人们可以通过其构建新概念的操作理论。已经给出的概念的基础。第三个目的是,普遍特征必须包含一个微积分推理器,特别是一个完整的演绎系统和有效的论证形式,通过这个系统,通过对已知事物的后果或含义的研究,它可以作为知识的工具。这两个目的是形式本体论概念的核心。”(第 4-5 页)
来自:Nino Cocchiarella,形式本体论和概念现实主义,多德雷赫特:Kluwer 2007。
不同的方法
分析传统哲学家的两个定义:
“本体论与形而上学密切相关,形而上学是事物终极范畴的理论。罗德斯的安德洛尼克斯创造了元塔物理在他对亚里士多德的校勘中,“形而上学”的意思是“物理学之后”的著作,但形而上学实际上是这些著作所涉及的研究。有人可能会说范畴是存在的最终分化,本体论是对未分化存在的研究。既然形而上学是对大类事物的本质和存在的研究,本体论从逻辑上来说就是形而上学的一个分支。矛盾的是,它涉及的是无差别存在“类别”的本质和存在。但严格来说,本体论是跨范畴的。当然,如果我们说“存在就是物质”,我们确实将存在的研究等同于对物质的研究。但这个方程是跨类别的,因为它消除了除物质以外的所有类别。当然,一些本体论承认存在的不同种类或程度。但即使每个形而上学范畴也是一种存在和反之亦然,因此“形而上学”和“本体论”这两个词是同延的,但这些词仍然不是同义词。当然,当它们按照我所解释的方式使用时,它们并不是在每种讨论背景下都可以相互替代的。
客观世界包括什么?从常识上讲,它分为许多物体:太阳、月亮、星星、树木、人等等。我们也会谈论和思考想法、微笑、数字和许多其他事物。所有这些事物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这使得分类的层次结构成为可能。狮子狮子座和猫菲利克斯都是猫科动物,等等。只要我们的分类目的可能有所不同,一个系统的属可能是另一个系统的区别。与猫相比,人类一般都是动物,并且具有不同的理性。与天使相比,人类总体上是理性的,但又是动物性的。(...)
任何分类系统,尽管承认无限系列的分类,都将以总分类或最终分类结束。这是形而上范畴的层次。如果变化是某种特定类型的东西失去旧的属性并获得新的属性,那么在其形而上学的范畴内,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改变。可以想象,苏格拉底可以睡着、学习东西,甚至变成一块石头或一棵树。但苏格拉底能变成时间或数字是不可能的。我们无法描述这种转变,因为我们没有发现任何普遍的基础可以持续或经历这种转变。也许这只是因为在任何合理的分类系统中还没有发现这样的逻辑形而上学基础。
“本体论”这个词在哲学中有四种既定的含义。有两组相互交叉的区别。纯粹的哲学本体论不同于应用科学本体论,应用科学意义上的本体论既可以被理解为一门学科,也可以被理解为一个领域。
本体论作为一门学科,是探究有关存在的概念或事实的哲学问题的方法或活动。本体论作为一个领域是本体论作为一门学科的结果或主题。被解释为存在域的应用科学本体论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对存在实体的首选选择或对真实存在实体本身的理论承诺,包括被视为整体的现实世界,也称为现有域。因此,本体论作为一个理论领域,是对根据特定理论应该存在的事物的描述或清单,这些理论可能但不一定是真实的。相比之下,本体论作为现存的领域,是所有真实存在的实体的现实世界,无论这些实体是什么,由真正完整的应用本体论所确定。因此,当作者不加限定地谈论“本体论”时,我们在阅读本体论哲学著作时必须小心,不要将这个词的预期含义与任何替代含义相混淆。”(8)。
在 Peter Simons 的“形而上学简短词汇表”以及 Ross P. Cameron 的附加条目 (*) 中,给出了以下定义:
“本体论。来自本体逻各斯,存在的科学。一个令人惊讶的晚期创造。拉丁术语本体论 是由两位德国哲学家于 1613 年独立发明的,鲁道夫·戈克尔 (Goclenius) 在他的《哲学词典》中和雅各布·洛哈德(Lorhardus) ,在他的《哲学剧场》中,但当克里斯蒂安·沃尔夫在他的拉丁文著作中普及时,尤其是他的《原始哲学本体论》中,它首次进入普遍流通。1730 年。英国首次使用“本体论”一词是在 1720 年。 (1) 普遍性,区别于特殊形而上学。(2) 更有限的是,基本类型实体的列表或表格。(3) 属性,如“蒯因本体论”中所示,是给定哲学家所假定的基本实体类型。(4) 在 英加登的哲学中,研究世界的所有可能的总体安排,与仅关注实际存在的形而上学相比。(5) 最近在计算机科学中松散地定义了一组独立于特定硬件、软件或实现的编程和数据表示类别。”
这个定义在历史上是不准确的:拉丁语单词ontlogia由洛哈德(Lorhard)(比戈克尔早七年)于1606年创建,英语中“ontology”的首次出现可以在吉迪恩·哈维(Gideon Harvey)1663年的著作中找到(参见“新事物的诞生” )科学:从苏亚雷斯到康德的本体论史》)。
笔记
(*) 附录:Robin Le Poidevin 等人。(编辑),《劳特利奇形而上学指南》,纽约:劳特利奇 2009 年,第 590-591 页。
(7) Jan Dejnožka,《分析传统的本体论及其起源》。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和蒯因的现实主义和同一性,纽约:Rowman & Littlefield 1996,p. 11。7.
(8) Dale Jacquette,本体论,蒙特利尔:麦吉尔皇后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第 2-3 页。
当代哲学的主流
在康德拒绝一般本体论的可能性(1)之后,伯纳德·博尔扎诺(Bernard Bolzano)是第一位为新本体论转向做出贡献的哲学家,但这一工作直到二十世纪才被胡塞尔重新发现(2)。
博尔扎诺的作品影响了胡塞尔(弗朗茨·布伦塔诺的弟子)和弗雷格,他们是当代本体论主要传统的起源:现象学、分析学和奥地利-波兰学(布伦塔诺也是创始人特瓦尔多夫斯基的老师)利沃夫华沙学校);布伦塔诺的第一部著作《亚里士多德的存在的几种意义》(1862年)和胡塞尔的《逻辑研究》 (1900年)是大陆本体论最权威的倡导者马丁·海德格尔对哲学产生兴趣的根源(3)。
现象学的
博尔扎诺和布伦塔诺可以被认为是该学派的先驱,该学派由埃德蒙德·胡塞尔创立;主要代表人物有阿道夫·雷纳赫 (Adolf Reinach)、罗曼·英加登 (Roman Ingarden) 和尼古拉·哈特曼 (Nicolai Hartmann)。
分析型
在CS Peirce以及弗雷格、罗素和早期维特根斯坦的经典作品之后,至少应该提到鲁道夫·卡尔纳普、古斯塔夫·伯格曼、纳尔逊·古德曼和WVO·蒯因。
奥地利-波兰语
波兰哲学之父是特瓦尔多夫斯基。科塔宾斯基(Kotarbinski)和莱希涅夫斯基(Leśniewski)是第一代波兰(利沃夫-华沙学派)的本体论者,罗曼·苏什科(Roman Suszko)和耶日·佩尔扎诺夫斯基(Jerzy Perzanowski)是近代本体论者。
大陆航空
在海德格尔之后,梅洛-庞蒂、列维纳斯、德勒兹和福柯,仅举几个名字,是最受争议的思想家。其他著名的本体论者列在形式和描述本体论表中。
笔记
(1)“因此,先验分析有这样一个重要的结果:知性除了预测一般可能经验的形式之外,永远不能先验地完成任何事情,而且,既然不是表象的东西就不可能是经验的对象,它永远无法超越感性的界限,只有在感性的范围内,对象才被赋予给我们。它的原则仅仅是表象的解释原则,以及本体论的骄傲名称,它假定提供对一般事物的综合先验认知。在系统学说(例如因果关系原则)中,必须让位于纯粹理解的纯粹分析的谦虚学说。” 一、康德《纯粹理性批判》(A247/B304),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第 358-359 页。
(2) “我们在这里追寻的逻辑史上发生了如此不合逻辑的事情,以至于这位伟大的、天生的逻辑学家成为了击败约阿希姆·荣吉乌斯命运的命运的牺牲品。因为后者至少被阅读过,并且被阅读过莱布尼茨;但对于博尔扎诺来说就更是如此。因此,我们甚至不能在他的情况下认为他被遗忘了。更伟大的是发现博尔扎诺的埃德蒙·胡塞尔的功绩。” Hermes Scholz,简明逻辑史(1931 年),英文译本:纽约:哲学图书馆 1961 年,第 14 页。47.
(3) “从 1907 年起,我一次又一次地阅读的第一本哲学文本是弗兰茨·布伦塔诺的论文:《论亚里士多德的存在的多重意义》。” 马丁·海德格尔,序言:威廉·理查森,海德格尔。《从现象学到思想》,海牙:Martinus Nijhoff 1963,第 14 页。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