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人生屡屡低谷,却从未点过秋香


他一生风流,妻妾成群;
他恃才傲物,纵酒狂歌;
他出身名门,高中仕途。
然而,以上所有的种种,
都是对唐伯虎的巨大误解。


虽然一代才子唐伯虎已经离开我们500多年了,但倘若看到后世史书对他的评价,估计会气得从棺材板里跳出来。
用他独有的苏州口音说:“我是唐伯虎,我点过痣,点过蚊香,就是没点过秋香。”

▲ 苏州城 公元1470年(明成化六年),唐寅,字伯虎,出生于江苏苏州。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自古多风流。仿佛一来到这个世界,他的身上就被打上了公子多情的烙印。

▲唐寅《书札》 唐家世代从商,唐寅从小衣食无忧,父母对他的期望就是光耀门楣。唐寅也不负众望,天资聪颖,过目成诵,作为500多年前,苏州的第一男神,16岁参加秀才考试,高中第一,可谓少年得志。

《明史》这样评价他:少年伯虎,恃才傲物,纵酒张扬,人称孺子狂童。

▲ 明 唐寅《山路松声图》
然而命运无常,24岁本命年一过,他的人生就来了一场大水逆!他的父亲死了。接着,母亲死了。接着,妹妹死了。接着,老婆难产,也死了。而这些变故,都发生在同一年。面对这样的惨境,他选择用酒肉来麻痹自己。

▲唐寅 沛台实景图
好在,在朋友祝枝山的劝说下,唐伯虎决定给自己一年的时间,试试转年的乡试。
于是他闭门谢客,继续饱览群书,准备考试。
果然,28 岁,一举得中乡试解元,相当于今江苏地区考试第一名。
解元之后,他再接再厉进京赶考,参加这场京城举行的全国顶尖读书人对决大赛。

▲唐寅 《听琴图》局部
但倒霉的是,他又水逆了。
乡试之后一年,他进京赶考会试,却因为朋友的科考舞弊案躺枪,被牵连入狱,削除仕籍,罢黜为吏,愤而辞职。这时候的唐寅是骄傲的,科举不成,学学柳永,流连风月,吟诗作对,画画写字,也是人生一件快事。
▲《骑驴归思图》局部 但是唐寅可以不在意,别人可是恶意满满。
全国读书人都在背后戳他的脊梁骨、妻子成天和他吵闹不休、弟弟唐申也来找他分家。
于是,休妻,分家,无业,浪游,唐寅的人生又一次断崖式下跌,一直跌到谷底。

一个状元候选人跌死了,江南第一风流才子诞生了。慢慢有了那个我们熟悉的“唐伯虎”。
若将花酒比车马
彼何碌碌我何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松林扬鞭图》局部
很多人知道唐伯虎的画作是因为觉得他画仕女图画得特别好,不免猜测:他好像画女人画得很顺手,是不是因为他太风流的缘故?
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他画的女人,都并没有那么开心。
比如这幅《秋风纨扇图》。

▲《秋风纨扇图》局部 唐寅
他画里的灵感来自汉成帝冷落的班婕妤。
秋天了,谁还用扇子呢?唐伯虎用班婕妤的典故来自嘲,他觉得自己是这把在秋风里被搁置的扇子,在这个时代显得多余。

▲唐寅《陶谷赠词图》局部
绝望中的唐伯虎他也很想等,等一个翻盘的机会。终于在唐伯虎 45 岁那一年,他等来了一个机会。

唐伯虎的才华被皇帝的叔叔——宁王朱宸濠所仰慕,招募他去当幕僚。唐伯虎到了宁王府,却发现原来宁王是想要谋反!
吓得唐伯虎装疯卖傻,逃离了宁王府。

▲唐寅《李端端图》局部在遭遇到人生最大的打击的时候,唐伯虎的绘画成就却达到了顶峰。
春寒料峭,枯枝上已经有了新芽,山石秀丽,流水潺潺。
他没有画阳光,但我们分明能感受到画里有温暖和希望。

▲ 明 唐寅 《事茗图》 局部
在他 53 岁那年,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唐伯虎挣扎着爬了起来,在病中写下自己一生的绝笔。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即使死亡把我带到了阴曹地府,但是和阳间却没有什么两样。
因为没有一处是我的归属。